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7.走进丽江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3、认识 11 个生字。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 11 个生字。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5、指名说三、练习朗读
2、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同组互读。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四、布置作业1、抄写优美的词句。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二、深入学习课文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默读课文思考:2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3、自读自
3、悟。(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3)练习朗读。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第三、四自然段:(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第五、六自然段:(1)想象读。(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后记:3 8、五彩池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
4、,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3、认识 9 个生字。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 齐读。二、学习生字新词1、初读课文2、检查字词3、全班论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读读课文 2、3、4 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讨论板书水
5、池池水原因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2、轻声读第2 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电脑屏幕出示“无数 宝石”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辉,该怎么读?指名读。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
6、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出示“池边 莲花的”你感受到什么?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1)默读第4 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4(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五、小结课文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教学后记:5 9、卫星比武教学目的:、
7、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二、学习新课。、指名读第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同学们自由读第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出示表格。、归纳学法: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按照这种方法自学自然段。、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
8、行改善。、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三、感悟、品读。、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它指谁呢?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 为什么十分得
9、意?它有几种功能?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 表示更进一步谁能用它来造句?()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四、活动巩固。、创设活动情境。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6 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
10、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五、齐读课文第、10 自然段。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六、课外
11、实践活动。多拉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教学后记:7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认识 9 个字,会写13 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2“搏”的右上最后一
12、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2课件3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二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2板书课题:巴斯德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4课件
13、出示链接资料: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7板书:征服狂犬病8齐读课题:9理解:征服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课件出示:指名读狂犬病: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 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 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
14、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8 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11再读课题: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
15、解词语。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学习生字()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书写生字。()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二教学步骤:(一)复习生
16、字、新词: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2交流认识。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三)研读课文2、3 自然段: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2)学生互相评读。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17、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9(3)你想怎样读?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
18、病?我们接着看课文。(四)研读课文412 自然段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 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2研读感受: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3)其他组评议、补充。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
19、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五)总结: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 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 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 年至 1860 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
20、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 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 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二教学步骤:(一)复习生字新词:1读生字卡片。2读词语。(二)归纳文章结构: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10 2完成课后49 页练
21、习。()自己完成。()反馈定正。(三)交流相关资料:1小组交流。2个人展示。(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五)积累词语填写词语花篮。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抄写词语。(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教学后记:11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3认识 8 个生字,会写11 个字。4学习用“并且”造句。教学重点: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难点: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
22、自行掌握。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教学步骤: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1老师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
23、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5理清文章结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原因 调查 分析 结论 建议。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8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二教学步骤:(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二)复习生字、词12 1抽读生字卡片。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
24、垃圾。(三)理解感悟课文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板书:原因 调查 分析 结论 建议()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2指名朗读课文1、2 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春天(发芽、长满绿叶)奇怪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3学习“调查”部分。(1)默读这部分中1 自然
25、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2)默读这部分中2 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4学习“分析”部分。(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3)板书:非正常死亡。生长环境差5学习“结论”部分(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6学习“建议”部分(1)齐读这一部分。(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