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一单元猜猜猜 1.1 猜猜看教学要点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1、大胆猜想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2、讨论猜想的依据2 在猜想
2、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教学反思3 1.2 猜对了吗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教学重点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课件出示谜语)二、
3、猜想和验证1、大胆猜想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想)请同学们来猜想。(课件出示猜想问题图)(1)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4(2)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3)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谁能烧开吗?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2、学习使用酒精灯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 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三、课外延伸我们再来进行两个猜想。1、杯子竖直扣入水底,塞在杯底的纸团会湿吗?2、用一张普通的纸,裁成长条,以螺旋状紧绕在一根铁棒上,然后火柴去烧铁棒上的纸条,纸
4、条会被烧着吗?教学反思:5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2.1 起风了教学要点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4、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问题接龙同学们,这节老师想让同学们做一个游戏问题接龙,大家愿意吗?(原意)不过如果接不上来的同学老师可是要惩罚的哦!你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拌个动物的形象。(好)二、猜想与假设大家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猜想和解释吗?学生猜想。6 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到室外,去寻找风的踪迹。
5、三、设计与制作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寻找到风的存在,说一说你找的风。学生汇报交流。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他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助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四、课外拓展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教学反思:7 2.2 风的观测一、设计思路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
6、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三、教学重点: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四、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五、器材准备:风向标风车材料。六、教学环节1、导入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2、测定风的方向(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8 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3、风力的大小(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学生回忆后发言。(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
7、的?(3)、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教学反思:9 2.3 可爱又可恨的风教学要点风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让学生通过辩论,争取用事实说服对方。教学目标1、会在辩论会上陈述自己的理由。2、了解风的利弊,知道人们对风的利用和防治。教学过程风是好还是坏,课下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根据不同的意见分成两个小组,我们来开一个辩论会。准备好了吗?(好了)好,我们的辩论会现在开始!教学反思:10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3.1 制作小磁针教学目标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
8、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教具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引入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二、活动一:磁极的相互作用、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 N极的指向。、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11 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观察发生什么现象?()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
9、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组织学习“科学在线”。教学反思:12 第二课时一、导入提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我们可以用他来干什么?有没有可以指南北的物体?(指南针)提出任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自制指南针二、自制小磁针、谈话:你能不能把一根普通的缝衣针做成指南针呢?组织学生交流方法。、媒体播放自制小磁针的方法,问:在制作小磁针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组织交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磁铁不要来回磨擦,应始终按一定的方向磨擦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
10、划20 次。()意别扎手。、自制指南针、试一试,自己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判断自制指南针的南北极: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 N极和 S极?13、组织交流:把自己使用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又快又准。教学反思:14 3.2 有趣的磁铁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知道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3、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材分析:磁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磁铁;课时一一、激活兴趣,引出
11、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2、课件播放秦始皇利用磁石做宫门防刺客的故事。3、提问:其中的奥秘在哪里?4、引入:其实,磁铁不仅能吸铁,它还有许多重要的本领,这节课,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来进一步认识这位老朋友。15(板书:有趣的磁铁)5、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6、引入:看来同学们的想法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来认识磁铁,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二、观察交流,实验探究(一)认识磁铁1、谈话:课前你们搜集了一些磁铁,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拿出来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2、交流:磁铁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每一块磁铁上面都有 S、N两个字母。3、引导学生给不同形状的磁铁
12、起个名字,认识常见的碲形磁铁、柱形磁铁、条形磁铁。4、介绍磁铁的两个磁极:S极、N极。教学反思:16 课时二一、探究性质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磁铁,知道常用的磁铁形状各不相同,但却都有两个极:S极、N极。下面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探究其中的科学知识。2、说明:每个组都有一个材料盒,阶梯教室还有许多现成的材料,你都可以把它充分的利用起来。3、讨论:小组的同学先商量商量,你们打算玩哪些游戏?在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组的同学要合作、不能抢材料、要边玩过观察现象,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等)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各组至少进行一种游戏:5、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6、师生总结出
13、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极磁性最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指南北,二、介绍资料,交流应用1、提问:刚才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发现了磁铁这么多的重要本领,谁能来读一读?2、联系实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谁能举个例子说明它们分别运17 用了磁铁的哪个性质(磁性记事板、指南针、铅笔盒、收音机、耳机、电冰箱的门等)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1、星期天,王小明的妈妈到河边去洗衣服,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掉到河里去了,你能帮她想个办法,不用下水就能把钥匙捞上来呢?2、讨论:这里有一杯水,杯底掉进两个大头针,谁想办法不接触水把它取出来?四、布置作业:这节
14、课同学们通过玩磁铁游戏,发现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课后你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制作一个玩具?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交流。教学反思:18 3.3 磁的应用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磁铁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有关资料图片,调查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深刻理解磁铁的发现、指南针的发明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磁铁。2、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刻地理解磁铁的发现的重要意义。难点:初步认识到,磁铁在社会生产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设计特点(一)活动一找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现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多样方式与全班同学
15、交流。完(二)活动二哪里有磁铁1、每小组发一包已准备好的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活动时间约 10 分钟。2、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检验方法由19 学生设计。3、活动完毕,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用的方法。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还有哪些家电用了磁铁。(三)磁记忆1、出示磁带、软盘,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2、要学生自己说说磁记忆的内容。(四)悬浮列车悬浮列车的原理请学生说说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同极相斥。然后出示相关课件。制作磁悬浮列车注意点:1)注意轨道和列车底部磁条的极性。(同边同极)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指导。制作完毕之后,
16、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优秀者。教学反思:20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4.1 把盐藏起来教学目标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实验器材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还有更难的呢!敢接受挑战吗?二、自主探究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说出理由)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想)那么,要做这个实21 验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
17、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2、实验揭秘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汇报交流。谁能根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三、拓展探究看来,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教学反思:22 4.2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教学过程】一、加水使杯底
18、的盐溶解了 1 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2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二、盐水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物质。1 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2 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23 3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4 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5 采用加热的方法。三、蒸
19、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四、海水是怎样变成盐的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变成盐的幻灯片)五、了解更多溶液的分离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教学反思:24 4.3 沉与浮教学目标: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备条件的猜想能力。材料准备: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教学过程:一、认识各
20、种材料(木块、石头、鸡蛋、泡沫塑料、萝卜、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二、猜想实验,引出课题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溶解在水中吗?师:我们猜测一下哪些会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三、感知浮力。学生亲身体验。像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四、谁主沉浮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真像一个小阿基25 米德,那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怎样使鸡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谁愿意接受挑战?游戏。(看谁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五、拓展活动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六、课堂小结我们看看是哪个小组获得了“阿基米德小组”的称号?有请阿基米德小组的同学上台,我们来给他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象 三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