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GIS管理平台技术方案.pdf
《城市GIS管理平台技术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GIS管理平台技术方案.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因此,整合城市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城市各方面对城市基础空间地理数据的需要,已经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1 项目背景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空间数据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现势性的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地下管线现状数据和城市影像数据是城市空间数据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平台的核心内容,可以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与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合肥市测绘设计
2、研究院持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证书与ISO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多年来一直为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建立了信息化的测绘保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与技术优势,为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2 项目建设目标建立以基本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开发具有数据检查、入库、查询、检索、输出、管理、更新、维护、发布和丰富的数据转换、数据叠加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管理、更新维护、查询分析、制图输出等基本功能,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有机、安全管理和应用,为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数据支持与应用支撑
3、。从数据“测绘生产录入检查编辑转换入库修补测更新维护对外提供发布”的整个数据链条实现城市数据生产流程和伴随数据生产过程的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与系统应用保障机制,保持地理信息的现势性,1 保障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行,为政府决策提供空间信息支持。1.3 项目建设任务空间数据标准化是决定空间数据可持续更新、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与必要的条件。项目应按照国家、部、省、市信息化测绘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规程,制定“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建库、更新、管理、共享以及质量控制、数字化产品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成果资源,建立以基本
4、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整合地下管网、规划、土地、市政交通、人口分布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建立专题信息数据库。在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建立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城市空间数据的科学管理与有高效应用,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地理信息服务;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管理、发布及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动态更新与稳定运行。二、需求分析2.1 数据需求“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项目的数据需求包括:多比例尺的基础地形数据,地下管线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等。表 1 数据需求数据库名称数据库描述比例
5、尺年份基础地形数据库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道路、河流等基础地理要素1:1000 比例尺最新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库包含电力、排水、给水、燃气、路灯、通讯等城市综合管线1:1000 比例尺最新数据遥感影像数遥感影像、航片、卫片等多种比例尺最新数据2 据库2.2 规范与标准需求根据国家现有地形图标准补充、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相关标准。合肥市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分层规程合肥市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据分类编码规程合肥市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据结构规程合肥市 1:500 1:1000 1:2000 数字地形图测量技术
6、规程合肥市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产品检查验收及质量控制规程空间数据建库作业规范空间数据更新作业规范空间数据管理作业规范数据建库质量控制规范数据更新质量控制规范2.3 地理信息数据建库需求将测绘好的地形图数据转入到ArcSDE 空间数据库中。数据入库前应进行库结构、元数据、数据字典的设计,初始数据入库时要经过多次数据检查、处理,以保证入库数据的质量。建库工作要严格按照建库作业规范进行操作,使整个建库流程可管理、可控制,同时按照建库质量规范进行质量检核。2.4 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需求实现对检查的过程管理、跟踪检查信息、记录、统计检查结果、管理质量检查报告、质量验收报
7、告、质量统计表的功能,并对质量检查工作的具体情况能够实现自动的提供相应的检查工具程序2.5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实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针对数据采集数据更新数据交换导出与出库这一数据库管理主线,提供系统的一系列管理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入库、地图浏览、数据检索、数据查询、图层管理、图形编辑、数据输出、专题图制作、数据更新、历史数据管理、数据3 分发、元数据管理、系统维护等。2.6 性能需求可靠性:具备检错和容错能力,系统恢复能力。可操作性:界面设计友好,联机帮助方便,操作合理、简便。可维护性:有完备的系统维护方案。2.7 系统架构需求采用 Wi
8、ndows NT 架构的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 2008 或 XP 服务器);采用 ESRI 公司提供的 ArcGIS 平台作为空间数据管理软件;选用 Oracle 10g关系型数据库统一管理图形和属性数据,支持网络并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管理。采用三层结构、使用 C/S技术、组件式技术,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视图和二次开发的环境和能力。2.8 对外服务需求基础空间数据访问服务:向城市相关的业务部门提供基础地形图、遥感影像访问服务;各类专题数据访问服务:未来在建成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后,向各政府部门提供业务办理需要的专题数据访问服务与空间信息服务。三、总体设计由于本系统的复杂性,在考虑系统稳定性、适
9、用性和易用性的基础上,强调速度和扩充性,最后形成一个健壮的、高效的、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3.1 设计原则全局性和整体性原则实用性和稳定性原则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原则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4 可扩展性原则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易使用性要求地方性原则现势性原则3.2 总体结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包括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建库、数据应用等多个方面。为了保证数据库建设和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整个项目的推进必须遵照“三个先行、一个贯彻”的方针,即资料搜集与分析先行、实验研究先行、标准制定先行,在数据的生产过程中坚决贯彻质量控制和保障制度。研究合理的技术标准、生产工艺、产品模式、应用服
10、务模式,并制定先进、优化、高效的组织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设计原则,尽量采用国际标准标准作为系统的通讯、交换协议。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如下图1: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数字线划图城市影像数据地下管线信息数字高程模型政府决策行业应用公众服务信息发布与服务数据应用接口数据标准、建库、监理地形数据测绘、监理、入库、更新一体化机制专题数据属性信息影像数据一体化建库模式数据综合管理与更新分布式部署查询、统计、分析专题5 3.2.1 C/S 系统体系结构根据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既要对大量的图形数据进行处理,还要实现信息发布,以及对系统平台安全性、稳定性、用户使用的方便性考虑,本系统采用已经成熟的
11、 C/S(Client/Server)结构模式。3.2.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根据系统建设的目标,系统的设计框架基于业界标准的三层体系结构,采用这种体系结构无论从平台的角度还是从开发的方面,均是一个结构灵活,便于调整的应用体系。如下图。图 2 系统体系结构图3.2.2.1 数据层数据层指明了数据的来源,包括各类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内容,组织方式6 和存储机制。整个“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都存储在Oracle 数据库,主要包含图片库、地理编码库、多媒体数据库、基础地形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等与相关的专题数据库。空间数据库采用GeoDatabase 数据模型,实现图形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存储。
12、3.2.2.2 核心组件层核心组件层由“核心组件库”构成,这套组件库抽象了前端应用系统和空间信息发布平台的业务规则,并封装了对数据层的空间数据的交换接口。除了继承ARCGIS 强大的 GIS 管理和应用体系外,“核心组件库”还对具体的功能进行了整合。特别针对测绘业务要求,围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流程化的数据采集、维护、更新机制,实现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和加工。并实现后台对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如数据的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用户管理、网络监控、安全管理等功能,为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2.2.3 表现层表现层则反映了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所有的显示逻辑,它是应用的客户端部分,由它负责
13、与用户进行交互。在本项目中主要是指用户将来要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整个系统架构采用C/S 架构,通过开发Windows 应用程序,将数据管理的任务细化为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输出、安全管理、数据备份等多几个模块。3.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是一个全要素的基础地理信息库,作为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需要为城市各个部门提供基础的空间数据信息支持,系统分为:地理信息数据监理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交换系统等子系统,每个系统都不是独立的,数据层面上,各个系统的数据要统一管理,能够共享调用。功能层面上,
14、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也要互相嵌入,所以,这些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的,一起构成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框架。3.3 技术路线“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将采用 ESRI ARCGIS 作为 GIS 平台,采用新版 Oracle作为数据的物理存储介质,采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作7 为开发平台,利用 ESRI 公司提供的 GeoDatabase数据模型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利用 C和 ArcEngine 开发核心组件库,并以此组件库来搭建所有应用系统。对于互联网用户采用ArcGIS Server 发布各类空间数据。图 3 技术路线3.3.1 基
15、于 ArcSDE 的数据存储模式数据的存储设计包括ArcSDE 应用服务器和 RDBMS 服务器以及地理数据库实体(GeoDatabase)。ArcSDE 起中间件作用,它和后端的数据库服务器一起构成多用户空间地理数据库(Mutiuser-GeoDatabase)。“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项目涉及到地形数据、影像数据、地下管线数据,测绘专题等海量数据,因此我们选用 Geodatabase 用来组织和管理这些复杂的空间数据,从而很好的建立了各类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图形和属性信息的统一管理,为应用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管理平台。3.3.2 基于 ArcEngine 的组件开发方式组件式 GI
16、S 是目前最流行的GIS 开发方式,ArcObjects(以下简称 AO)是目前 GIS 业界最为著名的组件式GIS 开发产品之一。使用 AO 进行的组件式 GIS二次开发是目前最流行、最灵活和最稳定的GIS 开发方式。通过AO 提供的组件 GIS 开发方法,开发人员可以在 AO 组件对象的基础上开发出强大、灵活的应用系统,以适应用户的各种需求。3.3.3系统的软硬件环境8 为了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扩充性,必须以发展的目光来选择合适的基础应用平台、网络设备等基础软硬件平台,这是系统运行的最基本保证,是整个系统的骨架,对于建成的系统,合理的软硬件环境的搭建将直接影响到系统运行的
17、性能,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系统应用的成功与否。本系统采用如下系统硬件配置。表 2 系统硬件配置表硬件类型硬件与系统功能对应关系服务器空间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存贮磁盘阵列+光纤交换机网络安全硬件防火墙网闸本系统采用如下系统软件配置。表 3 系统软件设置软件分类软件选型系统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或 Windows 2008 Server License,UNIX GIS 系统平台软件ArcGIS 系列软件(含开发组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空间数据库Oracle 10g Enterprise Server 业务信息数据库Oracl
18、e 10g Enterprise Server 9 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系统国家安全部门认证产品3.4 系统设计特点以数据为设计核心先进的数据管理模式开放的应用结构灵活的应用体系主流的软硬件平台内置的安全机制3.5 关键技术空间数据要素级更新技术数据检查、监理技术系统扩展性技术影像金字塔技术高速缓存技术面向对象技术/UML 建模技术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数据共享与数据安全控制技术整合 CA 的权限管理技术空间信息服务技术XML 数据技术3.6 核心组件库功能设计3.6.1 设计方案核心组件库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对核心组件的快速搭建,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软件开发的速度和可靠性。组件库采用的设计标准完全按
19、照国际通用的软件开发工业标准,采用了COM,.NET,WEBSERVICE,XML 等技术。开发操作系统为 Windows Server 2003,开发环境为 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5(基于.Net Framework 2.0),支持 XML2.0 标准。高可用性,高易用性,高重用性是组件库的设计特点。组件库的整体开发架10 构是在 ESRI ArcEngine 的基础上结合.NET 和 COM 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组件对象主要以.NET 程序集的形式发布,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向COM 公开接口。而一些底层对ESRI ARCEngine 组件库的扩展则采用
20、COM 技术,从而实现与ESRI ArcEngine的无缝结合。3.6.2 组件库主要内容数据连接数据获取数据表现数据应用数据编辑数据交换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四、技术标准体系为了实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数据的沟通与互动,保证系统整体的协调性和兼容性,发挥系统的集成效应,有必要制定完整的标准化体系。4.1 设计原则规范化系统性开放性适用性4.2 标准化体系设计数据的标准化是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和要求。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保证。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应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已有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应采用;若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21、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应针对实际情况、系统目标11 和用户需求,吸取相关行业或其它地方的标准,也可以直接引用同行业系统采用的系统标准;对具有本系统特色的标准,应组织编写适应本系统的标准和规范文件。数据标准体系包括数据标准、数据生产标准、数据应用标准等内容。图 4 标准化体系图五、空间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关键一环。高质量的数据源,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是建立起一个运行良好、稳定可靠的管理、应用信息系统的必备条件。5.1 设计原则标准化开放性完备性独立性高效性12 安全性扩展性5.2 数据库保护原则建立数据库的保护机制,用以负责阻止一切物理破坏和读写破坏,并
22、能以最快的速度使其恢复工作,是数据库建设与使用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包括:完整性原则、并发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数据库备份原则。5.3 设计思想“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是由基础地形图数据、城市影像数据、地下管线数据等构成,同时整个系统具备自身的扩展机制,随着用户和应用的不断变化,数据库的内容也必将随之变化。所以本次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利用 SDE技术提供的 Multiuser Geodatabase 模型组织复杂的空间数据,以ArcGIS 提供的ArcEngine 结合.net 为开发平台,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基础空间数据库。5.4 数据库设计分类数据库设计至少应包括以下类型:
23、生产数据库设计生产数据库是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的源数据库,经过测绘、采集的数据首先进入生产数据库;因此,生产数据库是其他各类数据库的基础。生产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各类测绘专题数据库;未来可以将其他行业的专题数据通过共享的方式获取,并建立市政专题数据库、管线专题数据库、房管专题数据库等。现状数据库设计现状数据库存放的永远是唯一的、最新的数据,它的现势性由生产数据库决定。生产数据库是现状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源,经过测绘、采集后更新的数据需要同时更新、覆盖现状数据库中的已有数据。历史数据库设计随着城市建设和时间的推进,基础地形图和城市地下管线等数据都在动态的发生着变化。因此,提出了历史
24、数据库的概念。当数据库中的数据修改后,原来的数据要保留入历史库中,供以后用。系统能够记录历史时期的地理信息,用户13 可以在服务器端或客户端调出任意时间点的地理数据,对于历史地理数据库只能浏览显示,对当前现势库可以进行浏览显示及编辑功能。历史数据库与现状数据库紧密相关联,现状数据库的数据更新的同时,其历史状态的数据也被复制到了历史库中,同时在历史库中记录了历史时间等额外的信息,方便用户进行历史查询和回溯。其他数据库设计测绘院是基础地理数据的拥有者,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数据比如地下管线数据、影像数据,而这些数据也是众多政府部门需要用到的。因此,地下管线数据库和影像数据库也应该作为空间数据框架的一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GIS 管理 平台 技术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