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铵工艺技术方案.pdf





《碳铵工艺技术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铵工艺技术方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3 碳酸氢铵工艺技术方案4.3.1 碳铵装置工艺概述4.3.1.1产品规模和规格(1)年操作日年操作日:300天/年(2)产品产量时产量:农用碳铵31.25 吨+食品碳铵 14.58 吨日产量:1100吨年产量:330000吨(3)产品规格农用碳酸氢铵产品质量符合国标GB3559-2001的规定,主要指标见下表:表 4-9 碳酸氢铵主要质量指标表项目指标湿碳酸氢铵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氮含量(N)17.2 17.1 16.8 水分(H2O)3.0 3.5 5.0 注:优等品和一等品必须含添加剂。食品碳酸氢铵产品质量 符合国标 GB1888-2008的规定,主要指标见下表:表 4-10 350t
2、/d食品碳铵质量指标表项目指标总碱量(以 NH4HCO3计),w/%99.2100.5氯化物(以 Cl 计),w/%0.003 硫的化合物(以 SO4计),w/%0.007 不挥发物,w/%0.05 砷(As),w/%0.0002 重金属(以 Pb计),w/%0.0005 4.3.1.2碳铵装置工艺技术方案(1)工艺生产方法的比较碳化生产流程根据压力的不同总的可分为低压碳化和高压碳化。目前生产中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操作压力:1)低压碳化采用低压碳化压力为0.3 0.34MPa进入碳化系统。2)高压碳化采用高压碳化压力为0.6 0.7MPa。(2)工艺技术选择碳化生产流程操作压力虽有大小不一,但碳化
3、系统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控制原理相同,上述二种方法技术均成熟可靠。由于高压碳化不但可以把原料气中二氧化碳和氨清除得比较干净,而且该项目是由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以氨及副产的 CO2和部分弛放气为原料生产碳酸氢铵。因此本项目的可研报告则选择采用 0.7MPa左右高压并联碳化流程,用浓氨水吸收二氧化碳,同时产出成品农用及食品碳酸氢铵作为碳铵装置的工艺方案。(3)碳铵装置工艺原理及流程叙述1)工艺原理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碳,在很早以前就用于焦炉气深度冷冻前少量二氧化碳的脱除,我国的小合成氨厂将此法发展成为碳化法合成氨生产流程。氨水溶液的碳化过程是一个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其总反应如下:CO2NH3H
4、2O NH4HCO3吸收过程的总反应按如下两个反应进行:2NH3CO2H2O(NH4)2CO3碳酸铵(1)NH3CO2H2O NH4HCO3碳酸氢氨(2)实际上的反应过程是氨与二氧化碳首先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2NH3CO2NH4COONH2氨基甲酸铵水解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铵NH4COONH2H2O NH4HCO3NH3 氨和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铵NH3H2O NH4OH 水解的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铵作用生成碳酸铵NH4HCO3NH4OH(NH4)2CO3H2O 碳酸铵再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铵(NH4)2CO3CO2H2O 2NH4HCO3实际上反应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具体的反应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
5、大致反应可分述如下:A.吸氨过程气氨溶于水中,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气)H2O(液)NH3H2O(溶液)氨水一水合氨由于母液稀氨水中尚存在NH4、NH2COO,CO32等离子。因此,吸氨过程在溶液中还存在下列可逆反应,并重新建立各离子之间的平衡。NH3(溶)HCO3 NH2COO H2O 氨碳酸氢根离子氨基甲酸根离子水NH3(溶)HCO3 NH4CO32B.碳化过程首先,二氧化碳从气相溶解于液相:CO2(气)CO2(液)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解态的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游离氨(水合和未水合的氨分子)形成氨基甲酸铵(NH4COONH2)CO2(液)2NH3(液)NH4COONH2(液)二氧化碳
6、氨基酸氨基甲酸铵随后,溶液中的氨基甲酸铵水解形成碳酸氢铵或碳酸铵:NH4COONH2 NH4 NH2COO氨基甲酸铵铵离子氨基甲酸根离子NH2COO H2O NH3 HCO3氨基甲酸根离子水氨碳酸氢根离子NH3 HCO3 NH4 CO32氨碳酸氢根离子铵离子碳酸根离子在碱性较强的溶液中主要形成CO32,而在 PH值 810.5 之间或高浓度 CO32的溶液中主要形成HCO3。据测定,当碳化塔溶液中碳化度由115增加到 155时,溶液的 PH值由9.40 降低到 8.58。因此,碳化主塔内主要是生成碳酸氢铵。在碳化过程中,随着碳酸氢铵的不断生成,当溶液中碳酸氢铵的浓度超过它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时,
7、便以结晶形成析出。此外,由于原料气中含有大量惰性气,当原料气通过碳化塔、预碳化塔时,与浓氨水接触,就会有氨气从溶液中脱吸出来。其反应如下:NH3H2O NH3 H2O 一水合氨氨水在氨回收过程中,用软水吸收原料气带出的氨和部分CO2,循环使用。碳酸氢铵结晶经过离心分离与溶液机械分离,得到成品碳酸氢铵。2)工艺流程叙述该碳铵装置流程,属于高压并联碳化流程。该流程由下述工序组成:压缩工序碳化工序离心分离、干燥工序吸氨工序工艺流程说明参见工艺流程图A.压缩工序来自合成氨装置脱碳工序的产品CO2气,通过原料气水分离器(02S0102)至 CO2压缩机(02C0102ab)入口。经压缩机压缩至0.7MP
8、a(A)与同样来自合成氨氢回收装置补充的弛放尾气在CO2压缩机出口混合,再与来自碳化工序综合塔(02T0102)顶的通过尾气水分离器(02S0101)至尾气循环压缩机(02C0101ab)压缩至 0.7MPa(A)循环使用的尾气一起配成混合气(干基计,CO240V),进入碳化工序。B.碳化工序配成的混合气(干基计,CO240V),压力 0.7MPa(A)、温度 38,进入双系列并联的碳化塔主塔(02T0201-1/2)的底部。在碳化塔上部加入从碳化泵(02P0201abc)来的碳化液(此碳化液为来自固定副塔并被预碳化的预碳化液),与混合气逆流鼓泡接触,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大部分CO2被吸收生成
9、碳酸氢铵结晶。含 CO2约 10(Vol)的气体从主塔顶出来,进入碳化副塔,被从综合塔来的浓氨水吸收 CO2后,含 CO2约 1 0(Vol)的气体再进入综合塔底部,分别被综合塔固定副塔段浓氨水吸收CO2使尾气中的 CO2含量小于 0.4(Vol),进入综合塔上部回收清洗段,经清洗段脱盐水吸收CO2和清洗 NH3后,CO2含量小于0.4(Vol)NH3含量小于 0.07(Vol),压力为 0.5MPa(A)的尾气经尾气水分离器至尾气循环压缩机压缩至0.7MPa(A)配成混合气后再进入碳化工序循环使用。、在综合塔回收清洗段上部,加入经过软水冷却器(02E0201)冷却至20的软水进入回收清洗塔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碳铵 工艺技术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