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技术导.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技术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技术导.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技术导则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1 前言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筑立面与其功能、材料、造价以及地域文化、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直辖以来,我市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大量建筑拔地而起,为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使城市建设体现历史文化风貌和现代风尚,融城市、建筑、环境、人文于一体,提升建筑品质和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使广大市民享受更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同时为有利于主城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立面装饰工程的设计,也为区县提供参照,编制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经验,结合重庆市地方特点,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完善,专家审查定稿,制定了本导则。本导则的主要
2、技术内容为:总则、总体设计原则、建筑立面色彩、建筑立面材料、建筑立面技术.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各大高校、设计、科研院(所)、开发、施工、监理等单位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特予以致谢。本导则由重庆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本导则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路69 号 7 楼,邮编 400015,电话 63601374,传真 63861277),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2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 编 单 位: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参 编 单
3、 位:北京市建兴新建材开发中心主要起草人:周锐角张国庆赵辉沈李智谢厚礼张红川张新友董海峰唐小燕张智强严永红徐湛陈杰余吉辉谢自强王春萱杨李宁汪子涵陈红霞赵培姚清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第三章设计原则第四章建筑立面色彩第五章建筑立面材料第六章建筑立面技术附录 A 孟赛尔色彩基本色3 第一章总 则1.1 编制目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五个重庆”的建设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要求,强化城市、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和地方特色,引导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提升重庆的城市品质和现代化水平,突出地域特色,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制定本导则。1。2 编制依据1 建筑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 重庆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4 重庆市
4、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实施办法5 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6 重庆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7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8 宜居重庆建设纲要9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宜居重庆的决定10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1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12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2009 13 建筑外墙饰面翻新技术规程DBJ50063-2007 14 居住建筑节能 65设计标准 DBJ50071-2010 15 居住建筑节能 50设计标准 DBJ501022010 16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 17 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D
5、B50/T2342006 1。3 适用对象及范围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主城区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立面装饰工程,其他各区(自治区)县中心城镇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导则执行。4 第二章术语2.1 色相对比任何两种颜色或多种颜色并置时,呈现色相的差异,从而形成的对比现象,称为色相对比.2.2 纯度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时,产生色彩鲜艳或浑浊的感受对比,这种色彩纯度上的比较叫纯度对比。纯度对比一般在同一明度下进行。2。3 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只有色相的对比而无明度
6、对比,图案的轮廓形状难以辨认。2.4 高明度明度高,纯度低的配色。色相可以是同类色、邻近色或对比色。这种配色使画面产生明亮、轻快、柔和的色彩感觉.2.5 低明度主要分为明度低、纯度低和明度低、纯度高的配色。明度低、纯度低的配色,色相不限.这种配色均产生中间灰调。这种色调色感不强,缺乏力度。明度低、纯度高、色相不限的配色,可产生浓重暗色调和调,给人以沉稳庄重感。2.6 冷色调冷色调是给人以凉爽感觉的青、蓝、紫色以及由它们构成的色调。2。7 暖色调桔红、黄色以及红色一端的色系总是和温暖、热烈等相联系,因而称之为暖色调。2.8 对比色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
7、.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 度对角)的颜色,称为 对比色(互补色)”.把对比色放在一起,会给人强烈的排斥感.若混合在一起,会调出浑浊的颜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对比色。5 2。9 灯具能透光、分配和改变光源光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外所有用于固定和保护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2。10 配光曲线是描述灯具的发光强度在不同方向上变化的曲线,根据灯具的特点它可以是一根或是一组曲线.通常配光曲线是以总光通量为1000lm 来绘制,因此当灯具的光通量不是1000lm 时,发光强度应根据光通量的比例加以修正。2.11 照度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面元上
8、的光通量d除以该面元面积dA 之商,即E=d/dA 该量的符号为 E,单位为 lx(勒克斯),1lx=1lm/m2。2.12 亮度由 d/(dA*cosd)定义的量,即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其公式为:L=d/(dA*cos*d)式中d-由指定点的光束元在包含指定方向的立体角d内传播的光通量;dA-包括给定点的光束截面积;光束截面法线与光束方向间的夹角。该量的符号为 L,单位为 cd/m2(坎德拉每平方米)。2.13 色温当某一种光源(热辐射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完全辐射体(黑体)的色品完全相同时,完全辐射体(黑体)的温度,简称色温,单位为开(K)。2。14 光污染指干扰光或过量的光辐射
9、(含可见光、紫外和红外光辐射)对人、生态环境和天文观测等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总称.2.15 环境区域按光环境明亮程度划分的区域。环境区域划分为E1E4 共 4 个区域:E1 为暗环境区域,如公园和自然风景区等;E2为低亮度环境区域,如小城镇和乡村地区;E3 为中6 等亮度环境区域,如城郊街道和居住区等;E4 为高亮度环境区域,如市中心的商业区和市区街道、广场等。第三章设计原则3.1 具备前瞻性、可操作性原则设计应立足于现实,充分考虑长远发展,因地制宜,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3.2 遵循整体协调与特色彰显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应注重城市整体形象协调统一,突出不同区域建筑立面风格与特色,注重文化内
10、涵,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可识别性,传承历史积淀,弘扬地区文化,体现时代精神。3。3 体现安全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应力求新颖、美观,做到经济安全、技术可行。3.4 鼓励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的原则设计鼓励创新,采用先进适宜技术,选用循环再生材料,实现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第四章建筑立面色彩4。1 建筑色彩搭配根据重庆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要求,城市建筑立面色彩宜采用淡雅明快的中浅灰色色系。本导则要求在色彩规划控制色系与推荐色系的指导下,合理科学地运用淡雅明快的中浅灰色,遵循色彩比例,应用色彩搭配,满足城市建筑立面色彩设计要求。禁止使用高纯度色彩作为建筑立面主色调(城市特殊需要警戒和标识
11、的构筑物除外),不宜采用大红大绿、鲜艳刺目的颜色作为建筑用色。1 色彩比例参照1)建筑主色调:用色面积占建筑立面面积的60以上,能反映各个功能建筑的整体色调。2)建筑辅色调:用色面积占建筑立面面积的20%30,起到衬托主色调的配色作用,使主体建筑与建筑环境成为有序的色彩环境。3)建筑点缀色:主要运用在建筑物形象需要加强的部分,用色面积占建筑立面面积的 10%以下。7 注:具有VI 视觉识别系统的企业,可以选择将企业识别系统专用色彩作为点缀色使用。2 建筑色彩选用搭配色谱各个功能区建筑色彩根据面积和部位的不同,将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进行建筑色彩合理搭配,突出建筑主色调和辅色调搭配所产生出的整体
12、观感效果,建筑色彩的运用应遵循“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在建筑选用推荐色谱基础上,根据建筑功能、材料和环境进行设计来实现.本导则所采用色彩体系为中国颜色体系GB/T15608 和孟赛尔色彩体系。(孟赛尔色彩体系详见附录)3建筑色彩对比搭配1)色相对比:通过类似色相之间的对比协调,强调建筑立面色彩因素,以色相对比为主的配色是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的主干。2)明度对比:通过色彩明度的高调对比、短调对比和中短调对比搭配,达到色彩搭配的光感、明快感,清晰感;明度对比是给人心理作用的关键。3)纯度对比:建筑立面色彩主色调为淡雅明快的中浅灰色系,纯色禁止用作建筑立面主色调,但可以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进行对比,面积不
13、宜超过主色调的30。4 建筑色彩调和搭配1)高明度调和:通过色彩的高明度、低纯度的变化进行调和,色相可以是同类色、邻近色或对比色,可用于各类功能建筑立面.2)低明度调和:主要分为明度低、纯度低和明度低、纯度高的配色.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搭配用于建筑立面时,可适当点缀纯度高的小色块加以对比;明度低、纯度高的配色,可用于办公类建筑立面,纯色仅作为辅助色或点缀色使用。3)冷色调:色相以冷色区为主的配色。在不破坏冷色调的前提下,可有适量暖色出现,增加色彩的丰富感.冷色调主要用于工业建筑类立面色彩搭配上。4)暖色调:色相以暖色为主的配色。在不破坏暖色调的前提下,可有适量冷色出现,以提高建筑立面的色彩表现
14、力。暖色调主要用于居住类建筑立面和公共建筑类中旅游、教育文化建筑立面。5)对比色调和:通过两种明度、纯度接近的色调之间的搭配,主要用于强调视觉8 冲击力的建筑立面上。对比色进行调和时需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主要用于公共建筑类中旅游、文化建筑立面。4.2 建筑色彩控制建筑色彩控制总色谱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实际现状,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通用的色彩标准体系孟塞尔色彩体系和中国颜色体系GB/T15608。1 城市建筑功能区色彩控制对于重庆市内无明确推荐使用色谱管控的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应按照建筑功能类型中相对应的控制色彩,对建筑立面主色调、辅助色、点缀色与屋顶色的范围进行确认、选择、设计与涂装。建筑
15、主色调以及禁止使用色谱、建筑辅助色、强调色与屋顶色应符合本导则色彩设计要求。1)居住建筑:建筑立面主要宜采用高明度色彩,创造视觉的开放感,立面色调应以暖灰色色调为主。2)工业建筑:建筑立面宜采用与玻璃、金属相符合的冷色系灰色色调作为主色调,宜使用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来展现轻松明快的效果,并充分应用型钢、玻璃等现代材料。局部可增加较明快色彩体块点缀。3)公共建筑:建筑立面色彩宜根据建筑功能,选择不同色系的中浅灰色色调作为主色调,部分场所可选择颜色较深、较纯的灰色;鲜艳刺目的颜色除警示区域外不宜作为建筑主色调;严禁使用纯色作为建筑主色调。2 建筑立面色彩分段式控制色彩分段控制:对于外立面造型比较平
16、淡、缺乏足够变化、略显单调的建筑,应采用分段控制方式,对建筑物实行色彩涂装设计。具体可分为横向分段控制与竖向分段控制。横向分段控制即按照建筑上部、中部与下部实行色彩分段设计与涂装,适用于小高层及中高层建筑,高度一般为50M以下.如采用三段式建筑立面设计,上中下宜采用同一色系中的高中低明度色系。在建筑立面实行分节涂装,或各分体体块涂装,以免整体色调过于单薄。竖向分段控制即按照建筑外立面纵向格局的特征,对体型外观相同的纵向部位实行统一涂装,使建筑立面各部位纵向特征区分明显,并展示出适度变化与独特风格.该控9 制方式适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高度一般在50M以上,以达到建筑整体统一的效果;对小体量建筑
17、(低于20 米)也可采用色彩竖向控制。3 建筑立面色彩分部控制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与涂装时,应具体结合建筑立面造型与结构特征适当采用分部控制方式:分部控制要求,对展现建筑体型特征、表明功能格局的构件(门、窗、阳台、底部入口、隔栅、檐沟、墙裙、装饰性线条、屋顶造型等),实行色彩分部设计与涂装。以清晰区分、展现建筑立面构件类型及线条,同时起到丰富立面设计、塑造特色风格与彰显色彩变化的作用。10 第五章建筑立面材料5。1 基本规定外墙饰面砖(包括柔性饰面砖)、饰面片材、涂饰材料,各种外墙幕墙(包括采用玻璃、石材、金属、瓷板等材料施工的隐框、半隐框、明框、点支幕墙等)和外门窗(包括金属门窗、塑料门窗、木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装饰 设计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