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22微生物的利用含解析.pdf





《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22微生物的利用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22微生物的利用含解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选A 卷全国卷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2012 全国,5)以下关于细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一样碳源B.常用液体培养基别离获得细菌单菌落C.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调整期D.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NaCl 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解析此题考察微生物的营养、生长等相关知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含有高浓度 NaCl 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繁殖,其他微生物那么不能,故可用含高浓度 NaCl 的选择培养基来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选项 D 正确;自养型细菌(如硝化细菌)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碳源,异养型细菌(如大肠杆菌)只能利用培养基中现成的有机碳源(如葡
2、萄糖),选项 A 错误;常利用固体培养基别离获得细菌单菌落,选项 B 错误;细菌的生长曲线包括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阶段,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稳定期,选项C 错误。答案D 2.(2016 全国课标卷,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别离纯化乳酸菌。别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答复以下问题:(1)别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 _对泡菜滤液进展梯度稀释,进展梯度稀释的理由是 _。.-优选(2)推测在别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参加碳酸钙的作用有_和_。别离纯化时应挑选出 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3)乳酸菌
3、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参加一定量的 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解析(1)别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展梯度稀释;进展梯度稀释的理由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外表形成单个的菌落。(2)在别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参加碳酸钙的作用有中和乳酸菌代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利于乳酸菌的识别和别离;别离纯化时应挑选出在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应使用甘油管藏法,故菌液中常需要参加一定量的甘油。答案(1)无菌水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别离得到单菌落(2)鉴别乳酸菌中和产生的乳酸(或酸)
4、具有透明圈(3)甘油3.(2013 课标全国,39)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答复以下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 法或_ 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外表,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 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外表,在37 培养箱中培养 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 四种抗.-优选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 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
5、,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含 B 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含 C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 A 的小,说明 _;含 D 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 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 的_。(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到达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解析微生物纯化的方法主要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对其进展一系列浓度梯度稀释,然后用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外表,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抑制生长、繁殖或杀死细菌等致病菌的一类物质,含A 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有抗生素A 的
6、地方该致病菌受到抑制;B 的周围没有透明圈,说明致病菌对抗生素B 不敏感,C 的透明圈要比 A 的透明圈小,说明该致病菌对C 的敏感性比对 A 的弱;D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D 敏感,但是在透明圈上出现一个菌落,又排除杂菌污染,判断此菌落的微生物对抗生素D 产生了耐药性。根据以上分析,为到达抗菌的目的,最好选择抗生素A。答案(1)划线稀释涂布(或涂布)(2)涂布(3)敏感不敏感该致病菌对 C的敏感性比对 A 的弱耐药菌(4)A 微生物的别离和计数4.(2016 全国课标卷,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
7、微生物,以了解教室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优选配置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制作无菌平板;设置空白对照组和假设干实验组,进展相关操作;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答复以下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假设要完成步骤,该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通常是 _。(2)步骤中,实验组的操作是 _。(3)假设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 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现象。假设将 30(即 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
8、该做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解析(1)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含有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可以作为氮源;平板为固体培养基,故需要参加凝固剂琼脂。(2)实验探究的是教室“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其中变量为不同高度,故需在不同高度下放置开盖平板。同时,为了保证单一变量,需要保证开盖放置时间一致。为了保证实验可靠性,需要设置多个平行组。(3)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假设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杂菌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3)污染不正确.-优选5.(2015
9、全国卷,39)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微生物 A 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 B 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答复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 A 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 _ 染色。微生物A 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 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展培养。(3)假 设 要 测 定 培 养 液 中 微 生 物B的 菌 体 数,可 在 显 微 镜 下 用_直 接 计 数;假 设 要 测 定 其 活 菌 数 量,可 选 用_ 法进展
10、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 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一样时间,在35、40、45 温度下降解 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那么上述三个温度中,_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 设计后续实验。解析(1)生物组织中的油脂能被丹(或丹)染成橘黄色(或红色)。(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 的单菌落,我们应选用只能让该菌落生长的选择性培养基,因此培养基中只能选用油脂作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3)血细胞计数板可用于直接计数培养液中的菌体数,但是不分死活,因此要计数活菌数量要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来计数。(4)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在
11、三个温度中,45 需酶量最高,说明酶活性最低;在三个温度实验中40 所需酶量最.-优选少,低于 35 和45 所用酶量,说明酶的最适温度介于35 和45 之间,因此应围绕 40 设计不同温度梯度,进展后续实验。答案(1)丹(或丹)萃取法(2)油脂(3)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4)45 40 6.(2014 新课标全国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答复以下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 3 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分解成 _。(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参加刚果红(CR)时,CR 可与纤维素形成 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
12、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_。(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别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 溶液水培养基甲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_(填“能或“不能)用于别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_;培养基乙 _(填“能或“不能).-优选用于别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以下图: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AB 专题 22 微生物 利用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