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4.2.1机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4.2.1机械.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4.2.1 机械功4.2.1 机械功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机械功。机械功属于第四章机械和功的第二节。不仅为下一节“机械能”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为B 级要求,需要学生理解功,同时需要学生能够运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能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功的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知道物理学中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要素,并能计算功的大小。授课班级 8(3)班是个两级差异较大的班级。在本节课中
2、,我不仅为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设置了“小实验”,也为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设置了提高性的拓展类题目。以期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本节课都有收获。二、教学目标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 W=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2、理解功的两要素。3、能计算涉及滑轮的功的计算。4、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公式W=Fs进行简单计算。难点:功的两要素的理解。对因为不受力而不做机械功的情况的判断。四、教学资源学生的座椅。自制PPT。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为“机械功”、“功的两要素”两部分内容
3、。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学生自主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建立机械功的概念,并能计算真实情境中物体做功的大小;通过“将椅子高举过头顶”的活动,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用公式W=Fs进行简单计算。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如何比较俩和尚所做机械功的大小,教给学生“机械功”简单计算的解题过程。学生则通过例题巩固学习W=Fs的简单计算。其中,例 1例 2,学生口头回答;例 3,学生需要上黑板规范板书。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会机械功的简单计算。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功的两要素的理解。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将椅子举过头顶,演示“椅子停留在空中”阶段做功情况,引入
4、了做功的两个要素。随后通过图片列举了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不做功;有距离无力,不做功;力与通过的距离方向垂直,不做功。针对最后一种情况,教师拓展介绍了高中阶段的“机械功”的计算公式,来解释为何“FS”时也不做功。最后来自于活动卡上的小实验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功的两要素”。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理念,通过活动、讨论、分组答题等形式,开动学生的脑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等,以期达到教与学的最优结合。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情景图片讨论论机械功情景 图片讨论论活动讨论 功的 要素 活动应用 W=Fs 情景 讨论 活动应用 2.教学流程图说明及主要环节情境 图片讨论
5、(1 分钟)观察图片中的两个小和尚修寺庙的情景,讨论问题。情景 图片讨论(6 分钟)观察图片中起重机做功的情景,讨论问题,引入“机械功”。活动 应用(10 分钟)借助图片中的两个小和尚的做功,分析例题,教学W=Fs的简单计算。活动 讨论(5 分钟)将椅子高举过头顶,讨论做功的要素。情景 图片讨论(8 分钟)观察图片中做功的情景,讨论问题。活动 应用(10 分钟)进行活动卡中的活动,体会机械功的含义。巩固练习。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观察“两个小和尚修寺庙”的情景,建立“机械功”的概念。第二环节通过“将椅子高举过头顶”的活动,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第三环节通过小实验
6、,体会机械功的含义,巩固功的两要素。七、教学过程一 引入 1、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有一天,庙里的院墙坏了,两个小和尚来修院墙。一个和尚使用400 牛的力将较重的砖头拉到了2 米高的院墙墙头;一个和尚使用110 牛的力将较轻的瓦片拉到了8 米高的屋顶。负责评估他俩贡献大小的老和尚就犯了愁:谁对寺庙的贡献大一些呢?2、讨论:哪个和尚对寺庙的贡献大呢?3、图片:用起重机按下图所示的三种方式分三次将物体匀速吊起比较图片 1 与 2:如果拉力相同,那么拉过的距离越大,贡献越大比较图片 1 与 3:如果拉过的距离相同,那么拉力越大,贡献越大4、图片:两人用
7、力和移动距离都不同,如何比较两人的贡献大小呢?5、讲解:“贡献”有的时候也可以说成“功劳”:两个和尚谁的功劳大一些呢?从字面上来说,这个人出工出力了,他就是有“功”之臣。但我们物理上的“功”不是这样说的。(引入“机械功”)二 新课6、机械功(W)1 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任何物理量都有符号,功的符号是W)2 大小:W=F S 3 单位:焦耳(焦),J W=FS 1 焦=1 牛米 1J=1Nm 理解:lJ的功等于 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m 距离时,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4 估测:将两个鸡蛋举高1 米,举力
8、做功约 1 焦 7、活动: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的生平以及带给我们的启迪。8、图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俩和尚所做_的大小,来比较他们对寺庙贡献的大小。(教师借此图片的计算,教给学生“机械功”简单计算的解题过程)9、例题:例 1例 2,找学生口头回答;例 3,找学生上黑板规范板书例 4,找学生将椅子举过头顶,演示“椅子停留在空中”阶段做功情况。(引入功的两要素)10、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图片 1:有力无距离,不做功图片 2:有距离无力,不做功图片 3:力与通过的距离方向垂直,不做功。11、拓展:介绍高中阶段的“机械功”的计算公式。解释
9、为何“FS”时也不做功。12、小实验:三位同学先一起提起座椅。A 同学把座椅匀速举起;B同学提着座椅不动;C 同学提着座椅在教室里走一段距离。提问三位同学自己是否做了功?三 小结与当堂巩固四 课后作业:自编习题(见附录)附录:4.2.1 机械功1、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_,简称做了_。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二是_。3、功的计算公式是_,在国际单位中,功的单位是_,功的单位用符号_表示。4、把两个鸡蛋举高1 米,举力对鸡蛋做功大约是()A0.1 焦 B1 焦 C10 焦 D100 焦 5、你在把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回课桌面这个过程
10、中,你对课本所做的功约为()A 200 焦。B 20 焦。C 2 焦。D 0.2 焦。6、大型塔式吊车使重物上升40 米,是 _力对_做了功;瀑布从 60 米高处落下,是 _力对_做了功。7、一个重为 600 牛的大人和一个重为400 牛的小孩进行登楼比赛,他们同时从底层出发,结果小孩比大人先到达六楼,那么()A大人做功比小孩多B小孩做功比大人多C两人做功一样多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重量为 0.2 牛的物体从 5 米高处自由下落至地面,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_焦。举重运动员把重1000 牛的杠铃匀速举高1.8 米,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做的功是 _焦。重 240 牛的物体,在100 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
11、,沿水平地面前进了0.5 米,在这个过程中拉力做功_焦,重力做功 _焦。9-1、如图,甲、乙两同学各用水平推力推一相同的木箱,甲推的木箱下面有轮子,乙推的木箱直接放在同样的水平地面上,若甲、乙都把木箱匀速向前推了1 米的距离,则甲、乙两同学做的功()A 甲做的功多。B 乙做的功多。C 甲、乙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确定。9-2、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拉力F,分别拉着甲、乙两个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甲物体重80 牛,在较光滑的水平面移动了2 米,乙物体重50牛,在较粗糙的水平面移动了2 米。则 W 甲_W 已(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3、如图,甲、乙两同学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一相同的木箱,甲推的木箱下面有轮子,乙推的木箱直接放在同样的水平地面上,若甲、乙都把木箱向前推了1 米的距离,则甲、乙两同学做的功()A 甲做的功多。B 乙做的功多。C 甲、乙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确定。10、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过程中对杠铃_功,如果举起的杠铃在空中停了2.4 秒,则在这 2.4 秒中运动员对杠铃_功。(均选填“做”或“没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