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 捅马蜂窝教学目标19 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2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3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4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2、1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2机正音。(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 n di n di n。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3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纠缠:绕在一起。捣毁:砸坏、击垮。4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5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
3、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教师:这篇课文的17 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 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117 段。(1)学生自由读17 段,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用笔作上记号。(2)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
4、便。)(3)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4)重点研读第6 段。抽生读第6 段,思考“我”捅马蜂选在什么时间进行。(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我”作了哪些准备?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第六段,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第6 段。)(5)重点研读第7 段。请学生自由朗读第7 段,边读勾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
5、。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突破性。“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重点词句研读后的小结:从
6、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2812 段。(1)学生默读课文811 段,想一想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第 8 段)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2)抽学生读课文第12 段。感悟“我”思想的转变。理解句子:“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惦念。“它们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
7、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表达了作者盼望马蜂重建家园,也反映出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忏悔。(3)小结第812 段内容。以上段落,反映出马蜂的生性特点和“我”了解其特点后对马蜂的忏悔、惦念之情。四、回归全文,概括课文内容1前因后果。2内容的方法,简述课文主要内容。3发。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从文中“我”的忏悔中,感受到不应该伤害马蜂,应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加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五、作业设计12情景及艰辛。附:板书设计捅马蜂窝起因经过结果认识马蜂精神盼望马蜂回归6 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教学目标19 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惬意”“深谙”“暗忖”“功亏一篑”等
8、词语的意思。2阐明的做人的道理。3领悟环境描写对表达感情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叔叔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难点:揣摩环境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出示课题同学们,知道怎么钓鱼吗?体验过钓鱼的乐趣吗?当鱼儿咬住鱼钩,你用力向上提鱼起来时,鱼儿在水中用力挣扎,那颤动的渔竿,绷紧的渔线,钓鱼者激动的心情,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写钓鱼的课文,去体味一下钓鱼的乐趣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上符号,反复读几遍。2深谙甩出诱饵鼓励塞到手里若无其事欣喜若狂慢条斯理功亏一篑意味深长自吹自擂注意听学生读字、词的发音,相机正音。3
9、理解词语意思。深谙:课文指叔叔很熟悉哪儿有小鱼。暗忖:心理暗暗地想。若无其事:装作没发生什么事一样。欣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意味深长:话语含意深远。慢条斯理: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慢,不慌张。自吹自擂:自己吹嘘自己。4(1)学生逐段默读课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基础上,简述课文内容。课文开头总写了第一次钓鱼让人难忘,接着写那次钓鱼的具体经过和钓鱼给“我”的启示,最后再次强调这次钓鱼所明白的道理令“我”终身受益。(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谋篇布局上的特点。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三、深入研读,悟情悟理125 段。(1)自由读第25 段,说说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几段主要写
10、了钓鱼的时间,当时的怡人景色和钓鱼的经过。提问:第2 段介绍钓鱼的时间和怡人的景色是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惬意:快意,舒适。苍翠欲滴:绿色非常饱和,像要滴出来似的。这段景色描写的话,写了许多景物,把当时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有绿树、有阳光、有阴影、有鲜花、有鸟儿的欢叫,可谓形、声、色都作了描绘,作者这样写,表达出当时的心情怎样?表达出当时作者的兴奋与愉悦。请学生带着兴奋愉悦的感情读读这
11、段环境描写。并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提问学生,课文和句子具体写钓鱼的经过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和句子了解钓鱼的经过和人物情感的变化。眼巴巴大为失望恳求叔叔满脸沮丧“我模仿着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线,眼巴巴地等候鱼儿来咬食。”(抱有极大希望钓鱼。)“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大为失望。”(希望变成了失望。)“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无奈下的求助。)“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了一条!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一有动静“我”激动不已。)“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非常气馁,并为鱼儿逃走和自己的盲目吹嘘而沮丧。)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
12、感情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叔叔的一段话:“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吗?”组织学生读这段话,讨论交流这段话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白:事情没办成就四处张扬,吹嘘是不可取的,只会带来烦恼和沮丧;做事要养成谦虚务实的好习惯。225 段完整地读一读。3文,思考并说一说这段话与课文第一段有什么联系。(结尾强调这次钓鱼使“我”终生受益,与课文首段介绍钓鱼难忘相互照应,对体现作者思想,保持文章结构完整有着积极作用。)四、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中,有无像“我”一样的冒失与冲动。2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五、作业设计12写一个小片断
13、。3用。附:板书设计我没有钓到那条鱼情绪变化:兴奋失望欣喜沮丧明白道理:无须自夸谦虚务实7 藏羚羊的故事教学目标19 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小羚羊、科考队员与藏羚羊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难点: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藏羚羊的挂图(或可可西里中关于藏羚羊的录像片断。)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藏羚羊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藏羚羊1,向学生介绍藏羚羊。藏羚羊,别名长角羊,羚羊,属牛科。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
14、区,现存种群数量 710 万只。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野生动物。它一般体长135 厘米,身高80 厘米,体重 4560 千克。雄性藏羚羊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2一步了解藏羚羊。3羊的资料,了解了一些有关藏羚羊的知识。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发生在藏羚羊身上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意读准音,记住形。驱使车厢碾碎敷伤口气息奄奄蹭后腿噙着眼泪湿漉漉渗着血水(1)抽学生读勾画的字词,相机正音,注意“眶”“渗”的读音。(2)找出难读的字,同桌相互分析识记字形,注意“敷”“噙”“漉”
15、的字形。(3)学生课堂写生字词。2条理。课文先写一只老藏羚羊冒死截车,向过路行人求救的无助与悲哀,接着写科考队员耐心细致地救助受伤的小藏羚羊。后来小藏羚羊伤愈回归大自然,回到老藏羚羊的身边。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过渡语:前面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条理,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114 段。(1)学生自由读14 段,边读边勾画描写老羚羊动作、神态的词句,思考:从这些动作、神态中,你悟出了什么?重点体会的词句:一只藏羚羊从对面的草坡上飞奔而下,一直奔到狭窄的路中央,“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体会老羚羊内心的急迫。)那只老羚
16、羊纹丝不动地跪在车前,并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盯着他俩。(体会老羚羊的无助与哀求。)它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地往草坡上走。(老羚羊为救小羚羊冒死拦车,为人带路,让学生体会其对小羚羊的关心和对人类的信任。)(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3)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学生朗读课文第 14 段。257 段。(1)学生齐读57 段。(2)学生勾画出描写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的动作的词,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汇报交流救助小羚羊的动作词语。科考队员的哪些动作让你感动?拿矿泉水给小羚羊喝。找出一些消炎的药,碾碎后,敷在小羚羊的伤口上,又用纱布,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裹好。将受伤的小羚羊抱回车上。(3)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17、引导学生:感受到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3810 段。过渡语:同学们,科考队员在归程中,把痊愈的小羚羊放回原先的草坡上,小羚羊欢快的叫声引出了那只老羚羊,它们又团聚了。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激动的画面啊。请同学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朗读第810 段。(1)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从以下词句体会:“那只老羚羊比先前消瘦了很多。”(体会老羚羊对小羚羊的牵挂。)“活蹦乱跳的小羚羊,围着老羚羊边跳边叫;老羚羊慈爱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扫来扫去,还不时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后腿。”(体会团聚后的两只羚羊的欢悦和它们之间的亲昵之情。)找出写科考队员神态动作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科考队员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18、?(2)引导学生抓住“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等词语,体会科考队员被老羚羊的行为所打动,被羚羊间的爱所打动,从而激发学生理解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感情。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1之间的这件事的大意。2羊对小羚羊的慈爱,体会动物之间的亲情。3自然的和谐相处。4关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5五、作业设计1“小心翼翼”造句。2附:板书设计藏羚羊的故事羚羊求救队员救助羚羊团聚和谐相处8 蝈蝈教学目标1含的深意。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描写的精美。难点: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12虫的叫声吗?(蝈蝈)这叫声
19、是那么的清脆、响亮,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生活中,你们听到过这种叫声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段关于蝈蝈的故事吧。板书课题。3读通顺。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者有不理解的词,自己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章内容。(1)理解第一段的内容,认识关在笼子里的蝈蝈的可怜与祈求的样子。(2)了解第217 段,知道蝈蝈从不叫到叫起来,到叫声使人厌烦的过程,从中悟出两个不满 8 岁的孩子针对蝈蝈的对话,对爷爷的影响。(3)理解 1819 段,推测蝈蝈不见了的真正原因。2容。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思想感情1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叙写蝈蝈动作、神态的词语:不安地
20、爬动、触须,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吁唤、祈求。让学生从以上词语中,感悟蝈蝈关在笼中的感受,并相互交流,体验蝈蝈在笼中的不适应。2217 段,把握课文具体内容。(1)自主朗读第27 段,从对话描写中感悟人物对蝈蝈不叫的原因的猜测。(2)朗读第812 段,感悟蝈蝈叫起来后,老人和小孩子的高兴劲。提醒学生理解“又清脆又响亮”“得意”“手舞足蹈”等词语,从中感悟人物的心情。(3)朗读第 1317 段,感受人物产生的厌烦情绪。重点理解人物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两个孩子的议论所表达的情感。31819 段,揣摩人物思想感情。(1)读课文 1819 段,想一想蝈蝈真的是“逃”走了吗?从哪个句子看出蝈蝈
21、不是“逃”走的。引导学生讨论。(2)自己交流:是谁放走了蝈蝈?他为什么要放走它?四、回归全文,体会感情1分可以分角色朗读。2能否自由生活?放走笼中蝈蝈的人,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提升对课文思想感情的认识。3准备怎样对待小动物?善待小动物有什么意义。五、作业设计12文中有什么作用?9 母鸡教学目标:1 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教学准备:1多媒体演示。2课前材料收集。教学过程
22、: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1 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2揭题:34母鸡(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2交流。(板书)讨厌不讨厌(1-3)(4-7)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一)学习第一段:1.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 1-3 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2.(出示)理解词语:颤颤巍巍,如泣如诉。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3 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
23、在说:“_。”(二)学习第二段: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2重点指导第五节。(1)(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3)(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板书)爱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
24、的母爱。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1引读课文。(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3在动物世界中,人类世界中,这样的母亲还为数不少呢!(多媒体展示,情感共鸣)4小组内故事交流,体会母爱。(音乐)(附全文板书)34 母鸡爱讨厌不讨厌10 一只贝教学目标:教育: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教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发展:1、加强领悟能力。2、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课室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
25、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0 课一只贝齐读课题。(教学前,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志趣衍发的教学思路。一开始,运用录象演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达成志趣衍发,提升学情的目的。)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
26、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2)同桌交流。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27、。然而,我们面对的都是有差异的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学生因受遗传特质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倾向,依据智能多元化理论,人的智能倾向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学习活动是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加德纳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形式。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
28、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找到令自己最感动的片段、阐述令自己感动的理由。在集体交流这个环节,学生的发言令我及听课老师欣喜不已: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的阅读体会、表达方式都不同,答案千差万别,百花齐放。二、学生正是因为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各个都希望能与人交流,便又形成了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们显得自信和好学。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流露着自豪,对自己显得尊重。他们没有低头垂肩似有羞涩之感,而是显得内心充满力量。他们感到安全、放松;能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他们无需戒备,不用担心取悦他人或赢取每个项目。这也恰恰符合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的:
29、“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三、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提出了:“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问题,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受到教材内容的演习,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更进而在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四、拓展延伸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我认为,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因此,由一篇文章引发对多篇相关文章的阅读,加强课外知识的
30、补充和在课内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五、学后心得交流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3、指名说、接龙说。六、总结全课。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
31、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节课上,我在创设学习情境后,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可以说,可以读,可以质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向信息交流的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动脑、动口,在“真情流露”中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的学习是轻松快乐的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所以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还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多给学生一点空间,老师就会多一份意外的收获。”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