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复习题(20220208195534).pdf
《六年级语文复习题(2022020819553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复习题(20220208195534).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复习题学弈1、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A、使弈秋诲二人弈。B、使弈秋诲 二人弈。C、使弈秋诲 二人弈。(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C、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2、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什么道理,请选择最合适的答案()。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3、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通国(全国)之善弈者也.B、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C、思援(引、拉)弓缴
2、而射之D、为(难道)是其智弗若与4、选择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通国之善弈者也.()A、之:的。B、之:天鹅。C、之:前者。D、之:指弈秋的教导。两小儿辩日1、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节奏,将序号填入括号里。(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A、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B、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C、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A、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B、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学了
3、这篇课文,你明白什么道理,请选择不合适的答案()。A、要有探究自然的精神B、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C、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D、要天真可爱。3、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辩斗:辩论、争论。故:原因,缘故。以:以为,认为。B、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日中:太阳中间。及:至,到。则:就。C、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D、决:判断。汝:你。知:同“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孰:谁。4、两个小孩争论的问题是()A、太阳的大小。B、太阳的冷热。C、太阳的远近。D、以上都不是。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
4、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C、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D、孔子不能决也。答:孔子也不能决定。匆匆1、选出恰当的词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处。燕子去了,有再()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的时候。A开B青C来2、下列理解句子含义错误的一项是()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B、“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3、关于对本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B、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C、
6、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D、“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桃花心木1、给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含义。A、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B、不知哪一棵桃花心木苗会枯萎。C、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2、对文中“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7、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了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B、人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磨难,才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3、对文中“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B、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了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4、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A、借物喻人B、联想 C 详略得当D 首尾照应5、本文的主旨句是()A 不只
8、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B、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C、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北京的春节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2、文章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A 详写B 略写3、下面不属于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高潮():A、腊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B、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C、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D、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4、下列关于
9、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文 介绍了节日习俗。B、本文以时间顺序为序。C、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D、本文的语言风格是京味浓郁、丰富多样、生动传神、具有文学色彩。5、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是()A、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B、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6、下列理解句子含义错误的一项是()A、“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B、夸赞腊八蒜的色味双美的句子是:“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C、“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
10、吃团圆饭。”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D、“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7、文中“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是个(),在文中起()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A、过渡句承上启下 B、中心句总结 C、总起句总起十六年前的回忆(一)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1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
12、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A、父亲很忙懒得搭理我。B、父亲对我很关心,和蔼可亲C、局势严峻父亲早出晚归,坚决留在北京。D、局势严峻,父亲早出晚归2、如何理解“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A、当时我很小,解释也不明白 B、父亲在搪塞我,以免我再纠缠他C当时局势严峻,体现了父亲的极高的警惕性和对工作的严肃认真D父亲怕连累我,所以没有跟我说。3、选出与“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前后照应的句子()A、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复习题 202202081955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