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7风的成因教科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7风的成因教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7风的成因教科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风的成因【教材简析】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我们感受到的风。本课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以此现象作为证据,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聚焦板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经常会制造“风”。制造“风”的办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课堂上体验一下。然后,聚焦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风的成因,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风的形成”演示装置。通过模拟,学生发现在无风的环境中,我
2、们点燃的蚊香的烟雾往上飘;在点燃盒子内的蜡烛时,竖直的烟就飘向盒子里。烟雾的运动的方向就是空气运动的方向。研讨活动,学生在上一节课“热空气上升”的基础上,用空气的流动性来解释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而用模拟实验的原理来解释自然风的形成。【学情分析】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更深入的解释。【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交流生活
3、经验,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制造风。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界的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用画图的方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教材引领,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3.学生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2.学生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2.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神奇,形成热爱自然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难点:在已有生活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2.7 成因 教科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