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pdf
《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教案.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 简 易 方 程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教学内容:教材 P44P46例 1例 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例 1。1、投影出示例 1(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 的(2)、(3
2、)小题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扑克牌,行程A、B 两地,C 大调.二、新授: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 2:(1)学生用 文字叙述 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2)如果用字母 a、b 或 c 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看书 45 页“用字母表示 .”这一段。(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
3、表示数的优越性。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引导学生看书P45 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请一生板演)ab=ba(ab)c=a(bc)可以写成:ab=ba或 ab=ba(ab)c=a(bc)或(ab)c=a(bc)(a+b)c=acbc 可以写成
4、:(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教学例 3(1):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用 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 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问:(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2 师强调:a 表示两个 a 相乘,读作 a 的
5、平方;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4、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xx mm 0.10.1 a6 3n 8 ac 教学例 3(2):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两生板演。师强调书写格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 1、2 题。要求:第 1 题在书上完成。第2 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2、练习十:第 13 题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由畅谈)板书:用字母表示数(一)乘法交换律:ab=ba S=aa C=a4 可以写成:ab=ba 或 ab=ba S=a C=4a 课后记: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二)教学内容:
6、教材 P47P48例 4 做一做,练习十第46 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2 2、用字母 a、b、c 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3、用 S 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 表示边长,b 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23 a7 14b a7
7、 aa 5x 0.60.6 二、新授。1、教学例 4(1):(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A、爸爸比小红大 30 岁。B、当小红 1 岁时,爸爸()岁,,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法 1:小红的年龄 30 岁爸爸的年龄法 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 a30 中,a 表示什么?30 表示什么?a30 表示什么?(a 表示小红的年龄,30 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 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8、想一想:a 可以是哪些数?a 能是 200 吗?为什么?(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 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3、教学例 4(2):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4、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 P48做一做 集体评议。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
9、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3、独立解答 P49 第 4 题 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四、作业1、独立完成 P50 第 5 题2、独立完成 P50 第 6 题解答第 6 题时可提问:u=t=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即:S=ut=150 30=4500 (注:这里求出来的值不带单位名称)板书:用字母表示数(二)例 4(1):例 4(2):法 1:小红的年龄 30 岁爸爸的年龄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6a 法 2:a 30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当 a11 时,爸爸的年龄
10、是:6a61590 a 30113045 课后记: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三)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 P51P52 练习十第 713 题教学目的: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3、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教学重、难点:能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1)aa=()aa=()(2)当 a=5 时,2a=(),a的平方=()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 x 列,平均每列 20 人,六年级有 a 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1)30 x(2)30 x+a(3)a30 x 3、小结;用含有字母
11、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二、综合练习:1、独立解答 P51 第 7 题 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2、讨论口答 P51 第 8 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 表示投中 3 分球得的总分数。3、分小组完成 P51 第 9 题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4、独立完成 P52 第 1012 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四、发展练习:1、讨论 P52 第 13 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2、在下面算式中,a、b、c、s 各代
12、表什么数?a b c s 9 s c b a 2.解简易方程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数学书 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 1-3 题。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13、。二、新知学习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 只空杯子=100克;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 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第三步,增加 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 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第四步,再增加 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第五步,把一个100 克的砝码换成
14、50 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看书第 54 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3、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
15、其理由。4、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三、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第2 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2、独立完成第3 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四、作业练习十一第 1题。板书: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学书 P55-5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
16、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教具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二、新知探究(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 克,1 个茶杯重 b 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 a=2b(板),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简易 方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