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三疑三探教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负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0 分)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自探提示:1.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怎样给我们学过的数分类?二、
2、解疑合探(16 分)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引入实例。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 元,三月份亏损200 元。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 2.5 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3)展示交流。2认识正、负数。谈话:刚才,有同学在 6 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 人,添上“”表示转走6 人(板书:6 6),
3、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 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交流、检查。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4进一步认识“0
4、”。(1)看一看、读一读。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 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哈尔滨:15 3 北京:5 5 深圳:12 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2)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 5 度;5 又表示什么?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三、质疑再探(5 分)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
5、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总结归纳。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 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四、运用拓展(7 分)1.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 题。)2学生编题练习。板书设计:认识负数二次备课“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整数 正数 0 负数 正数 负数资料链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 2000 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
6、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 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实践反思:课题:圆柱的认识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
7、: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3 分)(一)从平面几何想象到立体几何,沟通面与体的关系。1请看屏幕,看到两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2猜一猜,(1)号长方形如果向后移产生一定的厚度,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2)号长方形如果围绕宽这条边旋转一周,猜想一下,又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二)引入课题猜对了吗?想象力不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三)整体感知,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直观几何抽象到经验几何1、现在举起你们昨天做的圆柱,互相欣赏一下。手巧的同学做得比较精致,有的同学作品不够完美,看来动手能力还得提
8、高。2、那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你们观察很仔细)3、请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图片,罐头盒、茶叶筒、木桩。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呢?想看看吗?(四)研究圆柱的特征提问:那圆柱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拿一个圆柱,用手摸一摸,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二、解疑合探(12 分)1.小组汇报,哪一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发现圆柱有哪些特征?、随着学生回答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请看屏幕演示。、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
9、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随着学生回答后板书。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圆柱特征 1个侧面曲面2高的认识出示两个高低不同圆柱。请看,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那么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二次备课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你能画一条你自己制作的圆柱的高吗?长度是多少?还能不能再画一条高,长度又是多少?你能总结出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吗?同意吗?还有补充吗?说得很完整,我们把它写下来。(板书:高无数条,长度相等)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它的说法,比如:硬币的高叫
10、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3小结圆柱特征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同桌互相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哪里?谁来指指老师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哪里?(横放)4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请看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为什么?(开火车游戏)、看来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出示两个小圆和一个大侧面,它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实践操作,探究关系、提问:那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学具进行研究。、抽读探究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在15 号之中,给圆柱选择合适的侧面包装
11、。、质疑:这么多侧面,你为什么选择4 号和 5 号呢?5 号为什么也能围成圆柱的侧面呢?(通过割补、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提问:观察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有什么关系?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同意吗?回答很准确。(板书: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猜猜看,老师手中这个圆柱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想一想在什么条件下,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圆柱底面周长=高)小结:这样看来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有哪些图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正方形)三、质疑再探(5 分)组装圆柱的拓展题(从计算几何演绎到推理几何)想一想:哪几号材料能组成圆柱(接口不计),为什么?1
12、、2、4 号不能。(梯形上底长度小于圆的周长)1、2、3 号和 1、2、6 号可以组成圆柱。(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底边长度)四、运用拓展(9 分)1.练习二 1-4 题。2.学生编题做题。五、课堂延伸(1 分)圆柱体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欣赏在建筑、市政设施、食品等方面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情趣。今天我们讲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其实在生活中还存在斜圆柱和弯圆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你会发现更多有关圆柱的有趣的知识。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圆柱特征 1个侧面曲面高无数条,长度相等长方形的长=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资料链接
13、:在同一个平面内有一条定直线和一条动线,当这个平面绕着这条定直线旋转一周时,这条动线所成的面叫做旋转面,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面的轴,这条动线叫做旋转面的母线。如果用垂直于轴的两个平面去截圆柱面,那么两个截面和圆柱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直圆柱,简称圆柱体。实践反思: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用“化曲面为平面”的方法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圆柱体表面积的不同情况,并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出自己探究发现的快乐;感受到数学与
14、日常生活联系广泛,激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探究求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2 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1.师边讲解边展示课件PPT1(生看屏幕)这是一个圆柱,蓝色表示上底面,红色表示下底面,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这个曲面就是圆柱的侧面;这条竖线就表示圆柱的高。追问:为什么圆柱有高有矮呢?生:是由高决定的。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生:无数条。师:高都相等吗?生:都相等。师:我们讲的圆柱都是直圆柱2.圆柱的侧面积师:下面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圆柱的表面积有几部分组成?生:三部
15、分,两个圆面积和一个侧面积;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师:它的长是圆柱的什么?生:圆柱的底圆周长师:高和圆柱又有什么关系?生:高就是圆柱的高师:圆柱侧面图是一个长方形。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课件中的圆柱体进行讨论。3.出示自探提示a: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b: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吗?二、解疑合探(16 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从而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公式表示为:S侧=Ch。老师板书公式。利用公式计算,课件PPT2展示例 1、例 2例 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
16、.2 厘米,高是25 厘米,求它的侧面积例 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 分米,高是45 分米,求它的表面积指名板演,集体评讲圆柱的表面积。师在课题“圆柱”后面接着写“的表面积”。推导公式。三、质疑再探(5 分)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公式:S表=S侧 2S圆利用公式计算。课件PPT3展示例 3例 3、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图略)。(单位:厘米)解:侧面积:2 3.14 515=471(平方厘米)底面积:3.14 52=78.5(平方厘米)表面积:47178.5 2=628(平方厘米)答:它的表面积是628 平方厘米。件 PPT4展示
17、例 4例 4: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 厘米,底面直径是20 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同学说思路,列式。老师把正确的解答用PPT展示出来。(1)水桶的侧面积:3.14 2024=1507.2(平方厘米)(2)水桶的底面积3.14(20 2)2=3.14 102=3.14 100=314(平方厘米)(3)需要铁皮1507.2 314=1821.2 1900(平方厘米)二次备课答: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1900 平方厘米。教师说明:在应用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来计算各部分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另外
18、,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四、运用拓展(7 分)1.工人叔叔把一根高是1米的圆柱形木料,沿着底面直径平均分成两部分,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0.8 平方米,求这根木料原来的表面积。2.学生编题做题。圆柱体的表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 c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资料链接:一段圆柱形钢材长5米,横截成两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20 平方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 7.8 克,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实践反思:课题:圆柱的体积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
19、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流程:一、设疑自探(13 分)(一)复习铺垫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2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如果已经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二
20、)情境导入:1、师:你能根据体积的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板书:圆柱的体积)2、师:同学们想想看如何求出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呢?(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形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将圆柱体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分别量出底和高,计算体积。)如果是一个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生认为可以将其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曹冲称象的方法,同样解决问题。)假若是学校大门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3、揭示课题:圆柱体的体积(三)推导、论证:1、设疑:如果老师直接把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告诉同学们
21、,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回忆转化方法:我们一起先来回忆一下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是如何把圆转化成我们已二次备课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媒体演示,板书:转化)2、引发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3、学生自学。4、引导学生合作,并讨论以下问题:想一想:(1)圆柱体通过切割、拼凑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3)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系?(4)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二、解疑合探(12 分)(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把圆柱
22、体转变成近似的长方体的。(2)演示拼、凑的过程,同时(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 份、64 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3)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圆柱体通过切割、拼凑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形状变了,表面积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 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柱=S h(完成板书)回顾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质疑再探(5 分)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用来解决
23、生活中的问题。1、出示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 平方厘米,高是 1.5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1)理解题意,尝试练习。(2)展示自己的解答方法(3)比较两种方法。说说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小结:题目中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时,首先要统一单位;最后答案必须要用体积单位。2、反馈练习。完成试一试。3、想一想:如果已经圆柱底面的半径r 和高 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四、运用拓展(9 分)1判断:(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长方体体积相等。,()(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0 平方厘米,高是5 米,它的体积是105=50 平方厘米,()2只列式,不计算。底面积 24 平方厘米,高12 厘米。底面半
24、径2 厘米,高12 厘米。底面直径8 厘米,高15 厘米。底面周长314 毫米,高20 毫米。3一个圆柱形玻璃鱼缸,里面装水,水面高35 分米,鱼缸里放入一块石头后,水面升高到 45 分米,如果这个鱼缸的底面积是25 平方分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4.学生编题练习。五、回顾总结(1 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转化圆柱近似长方体例 4、一根圆柱体钢材,底面积是50 平方厘米,高为2.1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资料链接:1、在半径为20 厘米的圆柱形储
25、水桶里,有一段截面为正方形的方钢浸没在水中,正方形的边长是 4 厘米。当这段方钢从水中取出时,桶里的水面下降了0.5 厘米。这段方钢长多少厘米?2、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中盛有水,水面高 2.5cm,玻璃杯内侧的底面积是72cm2,在这个杯中放进棱长6cm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没有淹没铁块,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3、有一个长方形的电镀槽,槽内有一个圆柱的零件完全浸在电镀溶液中。已知电镀槽的长为米,宽为米,电镀溶液面高0.5 米,零件的底面直径为0.4 米。当零件从电镀液中取出后,液面下降了0.03 米。这个零件的高是多少米?4、有甲、乙两只圆柱形玻璃杯,其内径依次是10 厘米、20 厘米,杯中盛有适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数学 三疑三探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