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附件 3“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为落实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根据本试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本试点专项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到 2020 年,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
2、体系,支撑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本试点专项按照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6 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38 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 年(2016-2020)。1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1.1 高安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发高容量正极、碳/合金类负极、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开发极片/电池的新型制造技术、工艺及装备等;研究影响电池均一性和寿命的工艺因素。开展电池的热-电耦合行为、热失控及其扩散机制、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2-的研究,建立从材料、单体到系统的多级安全
3、性技术体系,研究电池的安全评价技术与测试方法,开发高安全、长寿命的高比能锂离子电池。考核指标:提交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与评测报告;建立电池的安全评测体系,形成相关安全标准;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 1500 次,成本 0.8 元/Wh,安全性达到国标要求,年生产能力1 亿瓦时。1.2 动力电池系统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开展电池系统总体设计研究,包括构型、功能、机-电-热一体化,以及系统轻量化和紧凑化等;开展子系统设计研究,包括先进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安全与防护系统等;研究电池系统的制造工艺与装配技术;开展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设计与
4、验证技术研究;研究电池系统的性能评价与测试技术。考核指标: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210Wh/kg,循环寿命1200 次,安全性等满足国标要求,成本1.2 元/Wh;年生产能力1 万套,产品至少为 3家整车企业配套(其中至少包括1个乘用车车型),装车应用不低于 3000套;建立电池系统设计、制造与测试的技术规范。1.3 高比功率长寿命动力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开发高功率电极材料、高电导电解液、高离子传导性隔膜;发展基于模型的高功率电池的设计技术;开发高功率电极的制备工艺、新型电池装配工艺及自动化工装设备;研究电池功率特性、环境适应性和寿命的改善技术,以及提升-3-电池均一性、可靠性
5、的工程化控制技术,开发高功率长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以及新型的超级电容器产品,实现装车应用。考核指标:快速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120Wh/kg,恒流充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常温,6C 倍率下),循环寿命10000 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分别达到200Wh/kg 和 50Wh/kg,充电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200W/kg 和 5000W/kg(常温和 50%SOC下),循环寿命分别大于 5000次和 10 万次;高功率电池的年生产能力2 亿瓦时,装车数量 1000套;超级电容器的年生产能力1000万瓦时,装车数量 200 套。2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2.1 宽
6、禁带半导体电机控制器开发和产业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车用高温大电流SiC 芯片技术、低感/高密度 SiC 模块封装技术、高温高频驱动技术、高密度无源器件应用技术及 SiC 电机控制器集成技术,开发电机控制器用大电流SiC 芯片、高效/高密度 SiC 模块和电机控制器。考核指标:宽禁带电力电子模块电流400A,电压750V;电机控制器峰值功率密度30kW/L,匹配电机额定功率40-80kW,最高效率 98.5%;产品装车应用不低于1000套。2.2 高效轻量高性价比电机技术及产业化(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研究高速、高效、轻量化电机的设计与工艺技术、液冷与密封技术、高压安全
7、及防护技术;研究转矩脉动、-4-噪声振动、电磁兼容、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性能优化技术。面向集中驱动的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动力系统应用需求,开发高性价比的关键零部件和电机产品。考核指标:乘用车电机峰值功率密度4kW/kg(30 秒),连续功率密度 2.5kW/kg,电机最高效率 96%,装车应用不低于 25000 台;商用车电机峰值转矩密度20Nm/kg(60秒),连续转矩密度 11Nm/kg,电机最高效率 96%,装车应用不低于 5000 台。3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3.1 智能电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研发(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构建满足智能电动汽车需求的高带宽、高实时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电子电气架构;
8、研究高效车载总线在新型分布式通信与控制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及基础通信协议标准;探索面向智能电动汽车的高效可靠的信息安全体系;研发智能电动汽车异构开放结构的嵌入式软件平台;研究智能电动汽车整车 EMI 噪声建模、预测和抑制方法。考核指标:智能电动汽车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智能电动汽车信息安全体系和基础通信协议标准;智能电动汽车嵌入式软件架构、操作系统及标准化接口;整车电磁兼容研究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智能化系统主干网络通信速率达100 Mbit/s,动力系统网络数据传输效率80%;智能电动样车的电磁兼容测试GB 14023-2011 通过率 80%、GB 18387-2013通过率 70%;研究成果应
9、用在 2 家以上企业;形成相关国家标准草案。3.2 电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5-研究内容:研究复杂行驶环境下自主式和协同式动静态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及车辆行驶状态及其关键参数识别技术;研究车辆驾驶行为和目标运动行为的预测技术及建模方法,多维、变尺度局部场景生成技术;研究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技术;研究整车纵横向动力学的解耦控制技术及多目标的鲁棒控制技术;研究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系统集成与测试评价技术。考核指标:标准测试环境下,基于高性能多源传感器,实现相对位臵误差为厘米级,速度、车身倾角等关键状态信息估计误差 3%,电动汽车智能驾驶技术达到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能源 汽车 试点 专项 2017 年度 项目 申报 指南 建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