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子产品课程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电子产品课程标准.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0 学分:6 适用专业:三年制应用电子技术高职专业1 前言1.1 课程的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安排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及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 CAD”、“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管理”等课程之后,并经过校外实习基地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环节,已具备了电子电路分析,简单电路装调技能及单片机的基本应用能力。在学习本课程之后,
2、学生具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基本条件,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1.2 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来源于生产实际而又高于生产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以便有效地形成学生的岗位能力。对学生小型电路硬件设计和程序编写能力、创新能力和团对合作意识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电子产品质量检测或产品维修等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以培养职业道德优良、
3、职业能力强、具有较高创新素质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胜任一个岗位、适应一群岗位、面向信息待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第一线需要的“基础能力扎实、社会能力突出、专业能力过硬”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以工业领域中常用的智能化系列产品设计制作所需能力为主线,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新途径,加强专业建设,构建“系列产品驱动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从事工业领域中常用的智能化系列产品模块及其他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制作及调试的基本能力和技能,适应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支持、技术
4、开发、电子产品营销等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按照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任职要求,依据电子信息产品的辅助设计与生产及电子信息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业领域中常用的智能化系列产品驱动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基于产品开发的大案例课程,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90 课时,6 个学分。2 课程目标关键词:知识要求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能识读电子电路图、机械图;具有简单电子电路的分
5、析能力;能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能进行电子产品的原理图设计和 PCB 板设计;具有基本的数学知识、英语知识。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主动适应团队工作的职业素养。关键词:能力要求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电子类相关生产企业的技术支持工程师、电子产品硬件开发、电子产品软件开发、产品维修员等岗位从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方案设计、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整机装调与测试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独立收集资料;2)能分析、理解设计任务书,细化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指标;3)能按经
6、济和生态的要求,制定电子产品的设计方案;4)能正确选用元器件,进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设计;5)能使用开发平台进行单片机程序的设计与调试;6)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7)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8)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9)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交流、合作;10)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观点;1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按照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展工作。3 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序号工作任务
7、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学时1 智能温度计设计与制作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典型的检测电路具备一定的模电与数电电路分析能力具备单片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单片机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了解单片机温度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并掌握其好坏的检测方法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方法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美学知识熟悉智能温度计的使用说明书编写过程能分析电子产品设计任务书能结合电路对智能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能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进行电路设计能进行多种显示器的选型及接口设计能使用多种开发工具能对电子产品进行装配与调试能按正确的步骤进行整机性能检验30 熟悉技术文档资料整理与归档的方法2 智能流量计设
8、计与制作了解流量传感器类型及工作原理具备一定的模电与数电电路分析能力具备单片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单片机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了解智能流量计的工作原理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并掌握其好坏的检测方法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方法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美学知识熟悉电动车控制器的使用说明书编写过程熟悉技术文档资料整理与归档的方法能分析电子产品设计任务书能结合电路对智能流量计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能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进行电路设计能进行多种显示器的选型及接口设计能熟练使用多种开发工具能对电子产品进行装配与调试能按正确的步骤进行整机性能检验30 3 电动车控制器设计与制作认识功率驱动的不同方法、基本原理及一些典型的应用
9、电路了解位置传感器的种类、工作原理及一些典型的应用电路了解电动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具备单片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单片机系统能分析电子产品设计任务书能结合电路对智能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能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进行电路设计能进行多种显示器的选型及接口设计能熟练使用多种开发工具能对电子产品进行装配与调试能按正确的步骤进行整机性30 开发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并掌握其好坏的检测方法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方法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美学知识熟悉电动车控制器的使用说明书编写过程熟悉技术文档资料整理与归档的方法能检验熟悉直流电动机调试系统设计其它机动考核评价总课时4 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本
10、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教材内容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文字表述要求。4.2 教学建议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作业来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仓储管理的操作。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
11、、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验实训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轮岗实训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3 教学条件专业教师要求:具备讲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有扎实的产品设计理论基础,掌握较强的电子产品设计操作技能与经验的人员。实训装备要求:要有能满足上述产品设计软件(电子 CAD/KEIL C51/PROTUS)及电子原器件、装配工具,并要有一定数量(50 台以上)的计算机,实训场地要有多媒
12、体教学设备。4.4 课程资源(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2)注重挂图、幻灯片、投影片、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
13、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4.5 教学评价序号典型工作任务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分值1 智能温度计设计与制作个人自评20%评 价 学 生 完 成相 关 任 务 过 程中的执行情况,30 小组互评20%产品质量与性能20%教师评价40%完 成 相 关 任 务效果,小组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2 智能流量计设计与制作个人自评20%30 小组互评20%产品质量与性能20%教师评价40%3 电动车控制器设计与制作个人自评20%40 小组互评20%产品质量与性能20%教师评价40%总评100 5.其它说明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附执笔人:钱仁君审核人:制定(修订)日期:2009.12.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