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pdf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兜兜转转,吉利终于收购了沃尔沃了。3 月 28 日晚 9 时,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围绕收购划不划算,能不能、该不该,沃尔沃为何选择吉利、选择中国,吉利的实力等等热点话题引发的长时间的猜测和争论现在也可以暂时划上一个句号。现在,业界和消费者关注更多的是,吉利怎么去实现“沃尔沃为我所用”、怎么用沃尔沃的技术去提升自主汽车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吉利将给沃尔沃这样一个高端品牌带来怎样的变革,沃尔沃能否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卖出“亲民价”?两年内让沃尔沃盈利?不容易!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让沃尔沃轿车出现巨额亏损,成为福特的巨大包袱。去
2、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 万辆,同比下降10.6%。李书福认为,沃尔沃之所以陷入亏损,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大幅下滑,产能放空,以及采购成本过高。因此,沃尔沃扭亏的关键是,吉利将充分调动发挥瑞典现有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新的奖励考核机制。在巩固稳定现有欧美成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降低成本、拓宽产品线。李书福预计,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目前,VOLVO 的产品线还很窄,大部分都是小众车型。而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收购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传承,而应该适应中国消费者对沃尔沃品牌的期望。吉利必须深刻理解沃尔沃的品牌内涵,在保证国产沃尔沃
3、品质的基础上,真正的融入中国元素,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100%技术转让?困难仍不可低估!此次,100%股权收购沃尔沃,吉利有望通过获取沃尔沃的相关技术,改变中国消费者对国产车“技术含量不高,不够安全”的印象,从而提升品牌价值。业内专家认为,沃尔沃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在安全技术方面有独到的创造,吉利今后要利用沃尔沃形成自己的全球战略,发挥沃尔沃的孵化器功能,“养鸡取卵”。但是,技术转让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从以往经验来看,跨国并购中先进技术的转让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东道国政府、被收购企业及其利益相关方可能针对技术转让、转移定价等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限制条款,并在日后的经营中严密监督,
4、困难仍不可低估。经验缺乏,市场复杂沃尔沃怎么“管”?吉利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毕竟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业内专家认为,并购后,沃尔沃总部仍在瑞典,研发团队、生产团队很多都在海外市场,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考虑布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成功收购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驾驭。未来如何将吉利和沃尔沃两个级别相差甚远的品牌进行融合,如何利用吉利在中国的销售网络经营沃尔沃,如何借助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帮助吉利进行海外扩张,将是决定这18 亿美元花得值不值的关键。从国外市场环境看,目前的欧洲市场处于刺激性增长后的回落期,对于收购后的沃尔沃
5、而言不可避免有阶段性低迷,这对快速扭亏并不理想,不利于吉利的资本运作盈利。随着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和美元的强势逐步结束,欧元区的传统行业竞争力下降,这对沃尔沃的出口等影响不小,市场的萎缩将是吉利改变沃尔沃命运的最大难题。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签收”只是新挑战的起点,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孙畅:我们看到其实这两天,应该说是中国的汽车业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这个时候可能会很自然把时间推回到一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有这样的传闻,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传闻,但是吉利和福特公司纷纷站出来表示否定的。殊不知计划没有变化快,在一年之后,他们就以18 亿美元的数字成交了,我们
6、大家可能就会觉得,会感慨这个变化,我们同时也会问一问,为什么是吉利,吉利究竟有什么样的法宝呢?二位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你们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李仲敏:我觉得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当时还有传闻的时候,说吉利要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可以肯定的说,不只是这一家企业谈过,应该是有好多企业,包括庄总还有奇瑞,包括北汽,最后为什么落到吉利,我想一个可能是吉利的野心的确足够大,因为当时的价钱还没有确定,大家都估计应该在,他买进来的时候,沃尔沃买进来的时候大概64 亿,所以没有想到会是18 亿的价格,我最初猜测即使打半折再打半折也就是16 亿,最后能够谈到18 亿,我觉得可能李书福也觉得收获很大。郑磊:对,最早一年
7、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说良心话真的有点不太相信。孙畅:当时吉利是处于置疑声音当中的。郑磊:对,大家都觉得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知道沃尔沃是国际上一个非常大的牌子,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车辆,吉利又是一个新兴的一个企业汽车,跟人老资格的没法比,跟福特没法比。但是没想到一个十几年中国汽车企业居然可以收购沃尔沃这个品牌,让大家真的觉得难以想象,在这里我们也请问罗博士,收购沃尔沃为什么是吉利,还是这个问题?您觉得呢?罗清:刚才李老师从比较专业的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倒是挺想从新闻本源,或者是说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其实这是一个国际化之路。说得很大,是说每一个人,或者是说我们的一个企业,从整个国家都在迈向国际化之路
8、的路途上,我记得当年张瑞敏先生有这么一句话,他说这条路是很艰难的,但是不走更艰难,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国的,我们的个体到企业到整个国家,现在都在面对着走向国际这条路上,当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永远都会有人问这句话,就是为什么是你?你可以吗?孙畅:你可以。罗清:我记得我第一次走向国际讲坛的时候,不要说别人问我,拿到那个邀请函的时候,我自己都在问我。郑磊:为什么是我?罗清:为什么是我?我能吗?那么当今天五年之后,我成为在国际的,比如说欧盟的讲坛上,能够每年得到邀请,并且评估得到全优的时候,我自己回头去想当时的来路,我觉得不太可思议,你也不能想象说这个邀请如果给了别人,是不是人家能够做得更好,可能人家会比
9、你更好,但是当时机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应该觉得责无旁贷,可能这一步你迈出去,并不见得是最成功的,但是如果你不迈这一步,那这一步永远都没有开始。所以我觉得这是对刚才那个问题从我个体的回答。但是从中国所有的企业在走向国际化之路看,你会看联想怎么样,在当年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置疑,那联想这一步,你且不说它成功和失败,它的第一步确实是经历过挫折的,比如说它在美国的战场上,是面临失利的,那么包括海尔,目前在全球化之路上,走得这么有代表性,但是它的第一步,它在美国的南加州建立自己的合资公司的时候,满头的包,就是他从聘用第一个员工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诉讼和官司。那么当联想经历了它的第一步失败,包括
10、李东升的国际化之路,被称之为说是很不利的,就是不得不退回来重新实验,那我们就去看,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很简单,他走出去的时候他就面临着他的选择,比如说我是兼并品牌,我是并购,还是我自己拓展市场,我是用它那边的分公司等等,他各种各样的方式他都需要去评估,可能有的是成功的,有些是不够理智的。但是,再用那句话说,如果不迈出去,可能会更艰难。郑磊:其实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所有中国企业,在面对别人说为什么是你置疑的时候,里可以大大方方地,挺起胸膛告诉他,为什么不是我?孙畅:但是这里面也有问题,比如说当我们这个置疑之声并不是凭空捏来的,是因为我们前面是由前车之鉴的,比如说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四川腾中曾经试图
11、想收购悍马,但是无果而终。北汽又收购了萨博的部分资产,但是又没有涉及到核心的内容,我们大家可能就会为吉利很自然捏一把汗,就是因为前面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我们后面才会担心吉利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当中,包括以后发生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那二位对整件事情,虽然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有没有自己的担心?郑磊:而且沃尔沃现在正在亏损?李仲敏:我觉得在这个之前,我们比较担心,当然坦白地说,对吉利这样一个企业,我一直是抱着这么一种担心,这就像在一个多重压力底下成长起来的小孩,那么你对于中国任何一个人来说,关注他的风险的时候,是从这个角度,这个小孩千万别摔着,我们从开始的时候我也反复说,作为吉利来说这么一个企
12、业是很不容易的,那么我们希望它的每一步都比较稳健,从这个案例里面来说,我的担心主要是有这么几个,第一个就是说,所有导致沃尔沃亏损的因素,吉利能够扭转哪一点?那么无论是最典型的,我们一直就是说,我也觉得能够扭转第一点,就是成本和市场,那么成本和市场都是跟中国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就进入了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时候一个悖论,你要并购的企业在国外,你要国际化,但是你的市场,你国内的市场就是最国际化的市场,你的成本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市场,那么从这点来说,你最后并购的企业你要回到国内来,那么面临的就是工会,我们就会重新走入到上汽并购双龙的陷阱里面去,最初这么一种担心就是这一点。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事后来看,李书
13、福他为什么,刚才还有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是李书福,从客观上来说,大家都说中国的企业,我非常同意罗老师的说法,中国的企业他要走国际化,那么李书福的这一步他很大一个程度,是因为我们汽车产业的并购,现在正在进行产业的整合,吉利要想留存,十年以后还有吉利这个品牌,他就一定要跨出这一步。郑磊:也就是说吉利本身已经遇到瓶颈了,他自己出现问题了。李仲敏:对,如果他不去并购,现在我是国际品牌了,沃尔沃也是我的了,那么任何一个企业你吃我的时候都要考虑一下,不然的话如果未来中国只有十家汽车企业,或者五家,那么吉利还在不在其中就很难说。但是这一步就是说可以保证吉利,我在国内的生存是绝对有保障的,那么这是第一个,我
14、想第二个吉利的意外的收获就是,在18 亿的并购款之外有九亿的流动贷款,这对吉利来说,如果不通过并购在国内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郑磊:就是拿不到这个流动资金。李仲敏:银行是不会给他提供这一笔的,这其中有很多,当然罗斯蔡德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后就给他提供27 亿,其中就有9 亿是提供给吉利在运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我想就是说,我们的担心可能仍然还存在的,但是也可以看到就是说,李书福这一步有意外的收获,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原来预想到的。郑磊:也就是说李老师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而且他指出一点就是说,现在我们可能扭转这个沃尔沃这个亏损的这几项因素里面,第一项可能就是所谓的销售的市场和成本,但这些东西恰恰在中国,
15、而你又要走国际化道路,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我们中国企业对海外并购的悖论。李仲敏:尤其是汽车企业。郑磊:但是有另外一点我们也要看到,刚才李老师也说到了,以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能竞争非常非常激烈,但不管怎么样,吉利有了一个砝码。孙畅:就凭借中国的市场,能不能支持吉利以后的路可以走得更好,罗老师怎么想?罗清:我本身不是汽车研究的专家,但是任何一个并购,尤其是还外并购,它一定有它非常重要的,就是他看重的原因,这几个原因归结起来,无非第一个是品牌的原因,因为两个品牌国内国外的并购很少是在全强势的前提下互相并购的,它一般来说都是一方相对处于上升,另一方处于在下样的劣势,不论你是蛇吞象也罢,他在目前现在的状态下,
16、肯定是处于一优一劣的状态,所以它一定是有问题的。最重要你要评估你的优劣之间你更想取哪一个,第一个就是品牌,是一个很重要的,有很多企业,比如说联想很典型的是,当时他的PC 业务是很好的,但是它在全球里面它无论如何都打不开他的国际市场,当他要打开联想品牌的时候,他需要花数十倍的力量,而且甚至可能会无果而终。那么他来判断,通过他这样的并购,他可以很轻易地拿到一个国际品牌的概念,所以当时他并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说,在五年之内我可以免费使用IBM 的品牌,但是他在做这个市场过程中,他很清楚地意识到,他未来要做自己的品牌。因此他从第二年开始,他就一直是在用这个,就是把这个品牌作为他主打,带动他的业务。所以
17、慢慢的,IBM在两年以后就不再使用了,在它的笔记本领域里面。所以大家会看,它不管你本身是不是劣势,但他看重是它的品牌,还有一个当然是市场,这个市场还包含你的海外团队,因为有一些企业,他在大规模建构海外团队的时候,他认为成本到文化方面都是代价很大的。第三个,当然是在有一些领域中,他需要技术团队,那么这个技术是不是能够在采购当中,就是并购当中完整拿下来,这是属于你在并购的谈判细节当中非常要注意的,有的是,还有包含它的营销团队,因为我们在营销,海外营销领域里面可能会有自己的弱势。还有一个,刚才李老师提到的,就是这个意外收获,就是在资本市场。郑磊:又来九亿美金。罗清:对,因为并购的时候,是会带来一系列
18、资本市场的反馈,尤其是上市公司,或者是说马上要进入,比如说IPO 阶段的企业。所以所有这些,其实他不放在桌面上,你作为一个企业在做并购过程当中,可能你说一套背后是另一套,比如说有些资本的事你是不能拿出来说,最后你一旦进入IPO 的时候,这个事变成一个概念。我说我还没有深入成为比如说吉利内部,去利用他这个并购的实质,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判断,那么它对于沃尔沃的这个并购里面,他看重的,我觉得其实品牌和刚才说的资本,另外在技术层面,其实都是他所看中的,只不过是说他能不通过并购完成他所想要的,同时又把他劣势那部分成功抛掉,这就是要看他在整个过程中运作了。孙畅:对,其实我们对于我们的民营企业,能够收购这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利 收购 沃尔沃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