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企海外并购成功案例联想:并购 IBMPC 业务2004 年 12 月 8 日,联想用 12.5 亿美元购入 IBM 的 PC 业务,自此,位于全球 PC 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并购后,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 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海尔:居高临下,步步
2、为营2005 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 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 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 个制造基地,8 个综合研发中心,19 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 6 万人,2008 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 1190 亿元。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
3、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2009 年 4 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 DSI 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2010 年 3 月 28 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点评:吉利作为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品牌战略的先行者,如果能安全度过磨合期,在实现技术资产有效转移和与工会达成一致上有所突破,真正掌控国际著名品牌,吸收一流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之路获得成功。奇瑞汽车:海
4、外布局,辐射全球奇瑞与其协作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协同,和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所等进行产、学、研联合开发了研发体系,掌握了一批整车开发和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目前,奇瑞正全面推进全球化布局,产品面向全球80 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海外 15 个 CKD 工厂已建或在建,通过这些生产基地的市场辐射能力,实现了全面覆盖亚、欧、非、南美和北美五大洲的汽车市场。点评:奇瑞的“质量”和“技术创新”的武器使它成功突出重围,不仅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认可,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与国际巨头们 PK 得风生水起。北汽:收购萨博相关知识产权2009 年 12 月 11 日,北汽以 2 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典萨博汽车公
5、司相关知识产权。北汽成功收购萨博技术,一是通过收购得到了先进的核心技术;二是通过收购取得了完整的质量与制造工艺体系,为产品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研发制造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这次收购具有极高的性价比,为基于产品性能和成本控制的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点评:也许北汽这次“走出去”不像其他企业的并购投资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却抓住金融危机后跨国并购难得的机遇,开启了在发达国家收购先进成套设备的快乐之旅。百度:挑战核心技术2007 年,百度正式宣布“走出去”,并将日本作为国际化战略第一站。经过短短 1 年发展,百度已经在日本开发出视频搜索、博客搜索等富有特色的产品,从流量方面成为日本第四大独立搜索引
6、擎,在速度、运行稳定方面也全面赶超海外市场主要竞争对手。点评:百度这个富有中国古典诗意的名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识。互联网搜索业务作为现代社会一个标志性的产业,明天的发展空间必将更为广阔。华为:自主创造与拿来主义的精妙平衡华为在研发上做足了功课,每年坚持不少于10%的研发投入,并将研发投入的 10%用于预研,不断跟踪新技术、新领域。除了通过自主开发技术提升竞争力,华为亦从未拒绝过以开放的心态,“站在巨人肩膀上”去获取商业的快速成功。?这也是 1996 年华为引入 IBM 对其公司产品开发流程进行改革的直接动力之一。自 2001 年之后,华为实现了100%产品研发都通过新的流程化产生,为华
7、为 2002 年开始的深入国际化,奠定了管理和文化的基础。点评:自主品牌很重要,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在利润链上能否分得那最大的“一杯羹”,但企业的发展,尤其在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拼的是效率。不因过度捍卫“自主”而耽误了效率,这就是“华为榜样”的精神实质。顺德日新:借助国企当跳板2009 年 12 月 26 日,顺德日新宣布收购智利一座储量高达30 亿吨的铁矿。日新在矿山项目中持股超过七成,投资约10 亿元全部来自于自有资金。同时,顺德日新也与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珠海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采之后所有铁矿都将由中国五矿珠海公司进口,承诺智利项目所产矿石将以低于国际市场20%到 30%的价格,通
8、过央企中国五矿珠海公司内销渠道,打入国内市场。点评: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敏锐审视市场和捕捉机会的能力,以及快速果决的决策效率,本着“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谦虚姿态,迅速完成海外矿山收购,显示了产权清晰的民营企业独具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在对外扩张中的优势。中石化、中海油:创造联合收购新模式2009 年 7 月我国两大石油公司中海油和中石化近日宣布以13 亿美元联合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持有的安哥拉一石油区块20%的权益。这笔交易是自中海油 185 亿美元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失败后,首次成功收购美国石油公司的资产。业内人士认为,两大石油公司共同出资进行海外收购,有利于中国公司在海外并购力量
9、最大化,避免国内公司之间不必要的竞争,是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值得借鉴的模式。点评:我国央企是与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抗衡的中流砥柱。而央企的联合收购,是一种新的“走出去”模式,同时,也使西方国家对央企的强大实力和独特行为方式的加倍关注。葛洲坝:国际工程承包大显身手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是2004 年首次登入“全球最大 225 家国际承包商”排行榜的中国企业之一。在管理型、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一型三化”发展战略指导下,葛洲坝集团“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葛洲坝集团的足迹已经遍及南亚、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美洲等地区。点评:葛洲坝集团在对外承包工程中屡战屡胜,得益于它自己多年
10、来在国内工程项目承包市场中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完整的规划和统一实施的策略,在市场定位和项目管理上的经验。失败案例中航油:投资期货,折戟沉沙2004 年底,曾被中国企业捧为“走出去”战略棋盘上过河尖兵的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因总经理陈久霖在石油期权和期货投机中判断失误,累积超过5.5亿美元的亏损,并于2004 年 11 月 30 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点评:中航油“折戟沉沙”的惨痛教训:第一,跨国经营必须要建立内控和相互制衡的风险控制机制。第二,企业必须重视对现金流量的监控和审核。第三,要正确认识道德风险。中投公司:投资黑石,资产缩水2007 年 3 月才
11、开始筹备的中投公司,在5 月就斥资 30 亿美元外汇储备以29.605 美元/股的价格参股美国私募基金巨头黑石集团10%的 IPO。这项交易成立的初衷旨在为中国1.2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寻找多元化投资出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黑石集团上市后股价连续下跌,也造成了中投公司这笔投资大幅缩水。截至美国时间 2008 年 2 月 12 日,中投公司在黑石投资中的亏损额达12.18 亿美元。点评:这一案例或者可以证明,我国企业尚不具备掌握国际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的能力,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历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训、经验,学会选择投资品种,控制风险,把握投资时机。中国平安:参股富通,被迫减值2007 年 11
12、月 27 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斥资约18.1 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9501 万股股份,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2008 年 6 月,平安保险集团最终将持股比例锁定在4.99%,总投资额达238 亿元人民币。之后,富通集团成为受金融危机波及的第一批金融企业,截至2008 年 9 月底富通集团的股价下跌幅度超过了70%,直接导致 2008 年第三季度平安保险集团季度报出78.1 亿元人民币净亏。点评:在实体企业家们努力用质量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制造争得名分时,金融投资家们走出去时需要多一分谨慎,多一些灵活性,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上汽集团:并购双龙,整合不利
13、2004 年 10 月 28 日,上汽以 5 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此次收购,上汽的本意是借此迅速提升技术,利用双龙的品牌和研发实力。但并购之后主要遭遇了两个问题:首先,对并购的收益估计过高,双龙汽车虽然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在技术和研发上较好,但缺少市场;其次,上汽在收购双龙之前对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对方的工会文化认识不足,乃至于在收购后两个企业的文化难以融合,合作与企业经营拓展无法真正展开。点评:上汽与双龙并购案的失败,充分暴露出了中国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过程中的典型性问题:准备功课不足,盲目上阵,导致对潜在的管理、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识别不清,收购之后又不能及时解决出
14、现的问题。中铝集团:入股力拓,无疾而终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于2009 年 2 月 12 日签署了合作与执行协议,以总计195 亿美元战略入股力拓集团。中铝公司就此次交易完成了210 亿美元的融资安排,并获得了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监管机构的批准。但力拓集团却在 2009 年 6 月 5 日撤销了双方的合作交易,依据协议向中铝支付了1.95 亿美元的违约金,并与必和必拓就合资经营铁矿石业务达成协议。点评:中国央企在海外投资时往往以资金充裕著称,公关能力却只能勉强徘徊在及格线附近。而央企与政府的连带关系却常常使得企业的投资行为被赋予了国家意志的猜
15、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企的收购行为自然就很容易遭到被投资国民众排斥。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成立于 1873 年的西班牙。Rio Tinto是西班牙文,意为黄色的河流。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业务。1962 年至 1997年,该公司兼并了数家全球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并在2000年成功收购了 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被称为铁矿石三巨头 之一。力拓集团总部在英国,澳洲总部在墨尔本。大事记 1、平安收购富通浮亏157 亿人民币中国平安 保险于 2007 年底斥资 18.1 亿欧元,在二级市场陆续买入比利时富通集团总计 4.
16、18%的股票,成为其最大的单一股东,后又增持至4.99%。2008 年初,平安又宣布拟以21.5 亿欧元收购富通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然而,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富通集团遭遇巨大流动性压力,富通股价大跌。短短几个月,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已浮亏了高达157亿元人民币。面对压力,平安不得不宣布放弃收购富通的计划。但2008年一年间,平安保险在投资富通上的账面亏损已超过90%,平安为其“看走眼”付出了巨额代价。富通银行成立于2000年 3 月 21日,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富通银行是由比利时通用银行(Generale Bank)、荷兰 Meespierson银行、比利时 Aslk/
17、Cger Bank储蓄银行与荷兰Vsb Bank储蓄银行等多家银行,合并组成的欧洲银行。富通银行的母公司富通集团(Fortis Group)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险业务为主。收购比利时通用银行及其他银行后,成为低地三国(Benelux)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业务也扩展至全世界。业务范围包括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2007 年收购荷兰银行(ABN AMRO)部分业务后更成为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在200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富通集团资产排名第24 位。在 2004 年福布斯世界 500 强中,富通集团在销售、利润、资产及市值等指标的综合排名中,荣列全球金融服务商第38 位。在 2008 年
18、财富世界 500强中升至第 14 位,在商业及储蓄银行类别中更升至全球第二位。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2、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身陷罢工浪潮作为国内车企海外并购第一案,上汽在 2004年 10月与韩国双龙汽车达成收购协议。此后,上汽又在二级市场增持双龙股份,取得绝对控股权。但是不久后,上汽就陷入了无休止的罢工风波中。尽管上汽为了挽救双龙进行了多种积极努力,但未能取得成效。无奈中,双龙董事会于 2009 年 1 月 8 日决定向有关部门申请企业“回生”流程。这是各方为挽救双龙所作的最后努力,但其结果也相当不乐观。在韩国的法律体系中,回生程序仅次于破产,如果企业进入回生程序,那么
19、股东的股权有可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这也预示着上汽与双龙的“联姻”或将走向尽头。3、中投公司投资美国黑石30 亿美元缩水一半2007年 5月,正在筹划中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尚未正式成立,就开始了其第一笔投资,中投以每股 29.605 美元、总计约 3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第二大私募 基金公司黑石公司近10%的股票。然而,投资后的中投公司时运不佳,几个月内,美国黑石股价不断下跌,造成了中投公司这笔投资大幅缩水。截止2008年初,美国黑石公司的股价已跌至14.580 美元,这恰好是中投当初购买价格29.605 美元的一半左右,中投公司 30亿美元投资已经缩水过半。有专家分析指出,中投对于黑石的投资
20、股份锁定期为四年,四年之后的行情如何现在已很难预料。4、中铝公司介入两拓合并案,入股力拓致80亿美元亏损2008年 2月 1 日,中国铝业 公司突然介入必和必拓公司与力拓公司合并一案,中铝于当天发布公告宣布,已通过新加坡全资子公司联合美国铝业公司获得了力拓的英国 上市公司 12%的现有股份。此次交易收购价约为每股60 英镑,总对价达到了140.5 亿美元,是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投资。由此,中铝成为力拓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以当时股价计算,必和必拓至少要将收购价格提高到每4 股换 1 股,才能达到中铝的收购价格。接下来的几个月,市场行情逐步恶化,巨大的财务风险和成本负担致使必和必拓公司
21、宣布放弃对力拓公司的收购。两拓合并失败消息一出,力拓股价便应声而落,一度跌至 15 英镑每股。这与中国铝业公司60 英镑每股的买入价格相比已经跌去了 45 英镑,跌幅达 75%,中铝公司浮亏已经超过80 亿美元。中铝并购力拓事件全过程中铝并购力拓事件至今经历了首期注资、再次收购和参与配股三个阶段。2008年 2 月至 2009 年 2 月,中铝首次注资力拓为第一阶段并购事件。2008年 2 月中铝集团携手美国铝业在市场高峰期以近每股59英镑的价格斥资 140.5 亿美元合作收购力拓英国公司12%的普通股股份,并持有力拓集团 9.3%的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其中,美国铝业以认购中铝新加坡公司债
22、券形式出资了12 亿美元,其余 128.5 亿美元均为中铝出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截止到2009 年 2 月,中铝首期投资已经浮亏了70%以上。与此同时,中铝开始实施第二阶段注资计划。2009 年 2 月 12 日,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主动斥资 195 亿美元将其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由目前的9.3%增至约 18%。2009 年 6 月 5 日,力拓单方面宣布撤销中铝第二次注资的协议,这就宣告原本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海外投资交易彻底失败。而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规定,力拓只需向中铝支付1.95 亿美元的毁约费。中铝第二次注资失败后,整个并购事件并没有完结。第三阶段事件是
23、中铝参与力拓“152亿美元配股融资”方案。经证实,中铝至2009 年 7 月 1 日已出资近 15 亿美元,全数执行力拓新股认购权,以维持现有的持股比例,摊低此前斥巨资入股的成本。以此时力拓英国公司收盘价每股21.7 英镑计算,中铝仍然浮亏近 90 亿美元。5.TCL TCL算得上一位勇敢的骑士,从1999 至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国际化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1999年,TCL将越南作为其国际化的第一块滩头阵地,掌门人李东生率领彩电业务血战18 个月,亏损 18 个亿。出师不利,给 TCL的国际化进程抹上了一丝阴影。接下来 TCL将目光转向欧美,连续发动了 3 次大规模的收购战:2002年,首先收购了具有113 年历史的德国施奈德家电生产厂,结果是欧美战场首战失利,施奈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4 年李东生踌躇满志地收购了大名鼎鼎的汤姆逊,结果还是亏损;9 个月之后,不解恨的李东生又将阿尔卡特手机纳入囊中,与阿尔卡特集团成立T&A合资公司,结果更是尴尬,合资公司一度处于混乱和失控状态,后来 TCL只好咬咬牙,将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全盘收购,结果仍旧是亏损。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行动制造了惊天动地的轰动效应,也创造了世界企业史上罕见的自杀式扩张奇观。李东生从此让天下英雄为之侧目,知我者谓我执着,不知我者谓我蛮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