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王青兰这一组课文从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学起来感到十分亲切,兴趣盎然。教学时,我抓住朗读,通过自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表演读等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抓主课文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内容。学习课文时,代学生走进课文,逐渐理解内容、体悟文章。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这样,学生展开讨论,逐层找到了答案,同时解决了课后问题。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也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密切相关。上课时,我先找几个能说会道的学生各说一件自己觉得发生的最有趣的事,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然后让学生交流
2、、写作,这样学生就有内容可写。为习作打基础。刚开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语言表达、总结能力不行,分析课文能力不强。以后努力加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王青兰这一单元,都是一些名人故事。主要是通过一件事,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等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品质。因此,在帮助学生读懂每一个人物,完成每一篇文章时,我是抓住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把第一课时上成“汇报课”;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力”为目的,通过“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的方式,找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再以“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意思?你读
3、懂了什么?”一条主线完成生字词教学和通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文章内容,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我只给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他们以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体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规定每人都说,先一人说一次,达到“人人参与”的要求,让人人动起来;每人都发言一次后,还有没说完的,再继续轮流补充,最后集体交流讨论后的体会。这样避免一人堂,调动起全体参与的积极性。因这一单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章,所以在活动课上,我让学生自己组织编排课本剧,将文章的情景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的组织能力、朗读能力及表演才能
4、都得到了锻炼;同时,通过表演,学生也更深刻地理解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情感。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去读一些名人故事,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了解更多名人志士的成长经历,通过里面主人公的奋斗史及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孩子的道德境界。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教后反思王青兰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
5、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秋天的雨 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人格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随风起舞的落叶、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教学生字词时,我出示三组词一组表示颜色,一组是叠词,一组是动词。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规律,并指导颜色可以读出自己的喜好,叠词、动词要根据意思读(轻轻地就应该读得轻一些)。这样做既巩固了生字词,又为课堂的朗读品悟奠定了基础。复习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
6、: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得有感情。同时老师告诉学生这五句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句子,学生发现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开头,老师告诉学生课文每段都是围绕这几句话来写的。初步让学生了解总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而我的教学过程也遵照这一点,让学生自已读并展示自已最喜欢的部分,例如:在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
7、炎热”和“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先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进行评价。接着抓住“扇哪扇哪”让学生体会去掉它是否可以,从而,体会句子的优美。学生们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热的夏天已经走了,凉爽的秋天来了。这就是多读的收获。评到“菊花频频点头”时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文中把菊花当成人,评到“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我问:“香味怎么会勾住脚?你的脚被勾住过吗?”然后让学生将“勾”换一个词,可以换成“吸引”或“迷”进行比较,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已在果树花香旁时会怎么做,学生读的激情越来越高,一个个抒发着自已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备课时,我曾想过,能不能让学生也来模仿说说类似的句式呢?实际上这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创造的一个举措。但后来一思索,学生能说出很多个比喻句,但绝对不能说出意境如此优美的句子,万一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现象,那就不好了。想想还是不要这个环节吧。实际上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是不可预见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放开手来,相信学生能行,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总之,备课时总觉得已考虑全面,课后却总是留下诸多遗憾。只能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