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传统文化(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传统文化(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传统文化(1)-.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1-全 册 备 课教材分析二年级的传统文化共十个单元。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教材基本呈现形式:古诗文诵读以及解析,日积月累,故事链接,拓展活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生现状分析:二年级的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受识字少的限制,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经常走神。首先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传统文化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脍炙人口的儿歌,使他们喜欢统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经典蒙书、诗歌,了解中国传统节
2、日、书法名家、绘画名作、齐鲁名人等。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参加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2.逐步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3.了解传统文明礼仪方面的常识,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4.能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教学措施: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
3、方式。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教学进度每周一节课,每节课学习一课。第 1 课太公家教节选教学目标:1、了解蒙学的有关基本内容及其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2、了解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3、认识重读蒙学教材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蒙学伦理道德教育的特点2、蒙学主要教材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2-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学为主体.儒学极为重视教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化民成俗 的目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
4、其受到重视,这就使我国古代的蒙学具有了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儒学伦理思想的特点.事实证明,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传统蒙学的这种伦理教化功能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3、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做补充(1)生平简介(生卒年不详),西周齐国始祖。又名姜尚、吕尚、吕望,字子牙。西周初为“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智勇双全。相传著有六韬、太公家教等。本文是姜太公的太公家教节录。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
5、治家格言,由于语言通俗,被认为“浅陋鄙俚”,所以公私藏书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书籍也少著录。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在“敦煌石窟”内发现了唐人的写本一卷,后被收入鸣沙石室佚书影印出版。该书收录太公家教共580 句计 2610 字。全书以四言为主,自绐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本文强调“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都是崇敬老师、重视教师作用的教诲,很有学习和借鉴价值。(3)注释:译文: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侍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那怕只当
6、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4)师补充民间故事5、师总结6、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 2 课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学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重点难点: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
7、3-一生之计在于勤。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4、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温馨点击:第4 页六、活动广角:第6 页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第 3 课治家格言(节选)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
8、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难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治家格言师: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
9、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4-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第 4 课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
10、结构。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言: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古诗。诵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诵读老师范读,。要求:要正确读音、断句。识别诗体。二、诵读1、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2、师生互助解答疑问。三、诵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四、诵
11、读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5-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第 5 课画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二、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
12、吹落北风中!h;宋?郑思肖画菊并:靠,依傍。疏篱:稀疏的篱笆。赞颂了菊花宁可枯死枝头也不落地的独立、坚贞的品格,寄寓了决心斗争到底的民族气节。三、日积月累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
13、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四、拓展活动梅兰竹菊1 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清?郑燮兰俗尘:庸俗的尘世。2 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清?郑燮题兰友:作朋友的意思。炎凉:气候的冷热,比喻人情势利。后嗣子:后代。婚媾:婚姻。3 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清?郑燮盆兰末了:花开尽了。呆:待。荣枯:盛衰。盎(ng):腹大口小的盆。前两句教人珍惜时光,后两句道出世事枯荣。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凌寒:冒着严寒。
14、遥知:远远便知道。作者抒写自己坚贞的意志和品格。五、你怎么理解的?还会背哪些有关的诗篇?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备课-6-第 6 课题画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兰草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二、教师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以兰草自比又以山中的群芳比喻不如意的外部环境,坚贞还自抱 写出了作者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何事斗群芳则反映了作者不愿为了功名利禄而劳累喜爱隐居生活的惬意心情三、日积月累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传统文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