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df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2010 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目标及教学建议单元主题:学习本单元几篇课文,从他们的故事中,学习珍惜时间、刻苦勤奋、百折不挠等优秀的品质。课文主题:勤奋自学成大器:学习华罗庚勤奋刻苦德自学精神,并懂得:只要勤奋地学习,你一定会有成功地一天。鲁迅与时间:了解鲁迅先生如何“紧抓时间,善挤时间”,懂得: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失去的一天:从“失去的一天“中,真正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找到“神奇子弹”的人学习欧立希的坚强信念与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单元细化目标:1)继续提高默读和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感情朗读在五年级依然很重要,通过多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2、领略文章所蕴涵的无穷魅力。巩固默读课文的本领,逐步提高速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努力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2)进入五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自己读懂,或者借助工具书,经过自己努力能够读懂,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同 学之间相互启发能够读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尽力将“自主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3)充分开掘课文的写作资源,设计语言文字训练、读写结合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4)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伟大的鲁迅先生、数学大师华罗庚、
3、科学奇才霍金,懂得勤奋惜时是成长的基石,顽强不屈是成功的基本。单元训练点:1)围绕中心句,将内容写具体!如第一课勤奋自学成大器中的“呆头呆脑”。2)关注文本中重点字词的作用;体会列数字这类说明方法的作用。3)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警句。4)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不同的词语。二、重点篇目解读第 1课勤奋自学成大器(一)教材简析1 课文记叙了华罗庚不怕艰难,勤奋自学,终于成为我国数学大师的故事,赞扬了他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只要勤奋,自学也能成大器。2 课文是从三个阶段来记叙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的:(1)幼年的华罗庚就爱埋头琢磨数学题。(2)失学后的华罗庚通过自学,掌握了高中三年和大学的
4、全部数学课程。2(3)19 岁的华罗庚发表论文,震惊中国数学界。(二)教学重点目标1.默读课文,重点学习课文11 节,通过读、分析关键词句,领悟华罗庚在自学道路上,尽力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2.补充适当内容,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三)教学建议1.讲读教学本课要增强“整体意识”,先抓一下“审题”。一,弄清题目的意思,“大器”的意思是“能担当大事业的人”;二,判断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自学”;三,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他为什么要勤奋自学?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经过审题,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深究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最后回到整体,明确华罗
5、庚在数学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长期勤奋自学分不开的。2.课文在描写华罗庚的自学生涯时,紧紧抓住了两方面:一是学习条件的艰苦,二是他克服困难,坚持自学。可以让学生找出有关词语:如“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重点词语的理解,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可贵品质。3.读写结合: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四)教学设计片段重点学习11 节1.默读 11 节,思考: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华罗庚不怕艰难,坚持自学?2.出示: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的读书,不停地演算。(1)写出句中一组近义词:()和
6、()。(2)“全然不顾”的意思是(),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3)“挥汗如雨”的意思是(),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第 2 课鲁迅与时间(一)教材简析 1 课文主要介绍了鲁迅先生是如何争取时间的,反映了鲁迅先生能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尽管他只生活了短短的55 个年头,但他给我们留下640 万字的文化遗产。2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记叙的。第一部分:总叙鲁迅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第二部分:分述善挤时间的鲁迅有熬夜工作和除夕工作的习惯;第三部分:概括说明勤奋、战斗一生的鲁迅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二)教学重点目标1知道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
7、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2重点理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 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他的巨大贡献是3 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得。”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教学建议1课前请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鲁迅的文章,并收集关于鲁迅的新资料,这样在阅读时更容易走进名人。2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知道列举数字的作用:这些数字把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写具体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3阅读时让学生较快地默读课文,思考 1 鲁迅
8、是怎样对待时间的?2 课文又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鲁迅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得。”?(四)教学设计片断1以理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为突破口。(1)找出句中的重点词语“愿挤”从字面上看是愿意挤,这里指“抓紧、不放松”的意思。(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鲁迅抓紧时间的?(3)默读全文,圈画课文中出现的一系列的具体数字,他们有什么作用?出示表格:时间贡献字数19185 1936.10 35 万多1925 年除夕编成华盖集写题记1200 1932 年除夕编成南腔北调写题记1000 多1934 年除夕翻译少年别,写译后附记1935 年除夕编 且介亭杂文二集,写 序言 后
9、记近 10000 通过“55 岁”与“350 多万字”的对比,学生知道55 岁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是很短暂的,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鲁迅却愿意与时间赛跑,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得。1200 字、1000 多字、近万字等数字能看出鲁迅是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时间带给他的是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这一系列的数字的学习能激起学生对鲁迅的崇拜之情,内心产生了要珍惜时间的欲望。(4)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候车时,();饭厅里();临睡前()。”2比较“繁忙”与“繁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繁忙”与“繁重”都有“繁”这个词素,都有工作“多”、头绪“多”的意思
10、,但“繁忙”兼有“忙碌”的意思,“繁重”兼有“负担重”、“任务重”的意思,两者在用法上有所不同,提醒学生在运用是要注意合理搭配。第 3 课 失去的一天(一)教材简析1如果说鲁迅与时间是一篇“惜时”的正面范例,那么苏霍姆林斯基的失去的一天则是4 一个反面故事,但是它更贴近孩子生活。全文主要写了妈妈下班后发现佩佳在一天内没按要求种树,读书,只是睡觉、吃鲜果、嬉戏,便让她看到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内的工作和收获,使佩佳为自己一天的游手好闲而羞愧。告诉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内珍惜时间和佩佳的游手好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1、,意在突出“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二)教学重点目标1、理解“游手好闲、出色”等词义,能用不同的词语替换在不同语境中的“出色”,从而丰富语言。2、了解佩佳和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内的经历,领悟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三)教学建议1文中“游手好闲”一词概括了佩佳一天的生活内容,点出了他一天中的生活状态,不但突出了课文记叙的重点,而且揭示了佩佳之所以会失去一天的原因。教学时抓住了“游手好闲”就抓住了全文,就抓住了重点和中心,也就抓住了课文的语言文字。2文中“砌工干得多出色”中的出色是“漂亮”的意思,而出色一词在“乒
12、乓健儿的出色球技”中意思是“高超”,在“在歌唱比赛中,小明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中解释为“优秀”。这样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选词用语的能力。3五年级学生对于“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及方法已并不缺失,关键在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学生能通过学习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目的。学了失去的一天后,以“我拥有的一天”思考设计说话练习。首先要确立好一天的目标,要做哪几件事,完成哪些任务,其次要想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些都想好了,写起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四)教学设计片段一精读课文,领会内涵1 那么佩佳失去的这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请默读课文相关的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