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日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日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日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日食【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3课。前两节课已对太阳系有了初步介绍,这一节课中进一步通过日食这一天文现象,展开对太阳系中天体位置和天体运动的研究。聚焦部分通过提问,调查学生是否有过观察日食的经历,对日食有多少了解。这是对学情的一次检测。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三球运动,引导学生发现在某一个特殊时刻,太阳、地球和月球有可能会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三张不同大小的圆纸片,模拟日食形成过程。这个实验通过从圆纸片上开孔观察,模拟了地球上的观察角度,降低学生空间想象难度;三是将两种不同地月距离的观察结果汇总,感受近大远小的道理,并理解看到的天体大小并不能反映它
2、们真实的大小比例关系。拓展部分介绍了金星凌日这类其他行星遮挡太阳的天文现象。通过与日食现象相比,加深学生对天体相对大小、相对距离、相关位置关系的理解,建立宇宙的空间观念意识。【学情分析】日食这一天文现象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很有吸引力。不少学生都听说过,且对日食的形成原理有一定的认知,但真正有过观测经历的实属少数。本节课通过模拟实验来理解和验证日食形成的原理。通过前一节课的铺垫,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宇宙空间想象能力,来想象整个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形式和天体位置关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并了解日食形成的原理。科学思维通过模拟观测日食的形成过程
3、,并日食现象的产生进行推理和解释。实践探究:能使用简单的模型,对天文现象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细致记录和说明,对形成原理进行大胆想象和推测。态度责任感受到模拟实验对天文研究的重要作用,对天文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理解日食的形成原理。难点能够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班级记录表。学生手电筒、地球仪、乒乓球、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支架、双面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日食的照片,日地月的模拟运动动画1.谈话:观察过
4、日食吗?知道日食是怎么发生的吗?学生畅谈对日食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相关观察经历,例如日食如何观察,日食的现象是怎样的,日食发生的原理,日食持续的时间等等。教师通过学生回答掌握学生对日食的认识层次。2.板书课题:日食。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了解学生对日食现象的认知程度,通过讨论激起学生对日食现象研究的浓厚兴趣。二、模拟研究日食现象:(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地球仪、乒乓球、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支架、双面胶、学习单、记录表(一)模拟三球运动1.学生四人一组,借助手电筒模拟太阳发光,地球仪模拟地球,乒乓球模拟月球。其中1人将手电筒的光照向地球,1人模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2.交流讨论:在运动过
5、程中,观察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特别是有没有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预设:在某一个特殊时刻,太阳、地球和月球有可能会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线有可能会被挡住。)(二)模拟日食1.思考: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真的能完全挡住太阳吗?2.模拟实验(1)实验材料安装摆放:用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纸片分别代表太阳、月球、地球,用夹子固定到支架上,并适当调整高度,使三者的圆心在同一高度上。地球与月球较近,太阳放在较远的位置,三者摆在一条直线上。(2)开孔观察:在代表地球的圆纸片中心开一个小孔,模拟从地球上观察的视角。通过小孔,观察月球和太阳的遮挡情况。(3)模拟远近两种距离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食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 2023 新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