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ocx
《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 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 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 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 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 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
2、“写”和“不写” 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 “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 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 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 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 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 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 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
3、不是所有的空白、 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 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 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 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 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 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 ”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 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 闯了进来,莺儿当然
4、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 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 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 写”了。14 .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甘茂虑事深远,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焉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注】笳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观衅: 窥伺敌人的间隙。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3分)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一二联以描写为主,三四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 的原因。C.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 气势。D.“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16 .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的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京城富豪子弟打赏琵琶女,争做“榜一大哥” 的句子是“,(2)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
6、中无比愤懑, 但最后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的句子是“?工(3)陶渊明的诗文中有大量的“飞鸟”意象,在饮酒中是“飞鸟相与还”, 在归去来兮辞(并序)是“,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是“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359旅官兵来到南泥湾,成为拓荒的主力。他们用鲜血和汗水开辟出万顷良 田,使昔日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歌与舞、汗与泪、感动与被感动年方19岁的贺敬之,南泥湾 歌词被其一气呵成。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的作曲家马可捧读 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激情澎湃。于是他
7、汲取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 想象着 的表演形式为其作曲。从此,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在炮火的缝隙间一次次回荡,唱得家喻户 晓,舞得,唱出了人民子弟兵为减轻人民负担“又学习又生产”、不惧任 何艰难困苦的风采。岁月流金,精神永存。那永不熄灭的窑洞灯光和一段段动人旋律,鼓舞着 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他们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续写开荒 造田的奇迹,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打场,唱着金不换银不换 书写对绿水青山的守望,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奋勇向前。这个曾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如今早已告别贫困,变成 杏花微雨江南般的美好家园。延安人民的奋斗
8、还在继续,勇毅前行的旋律 越来越昂扬.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请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炎炎夏日,我们在防暑降温的同时还要考虑服装搭配。很多人都听过这样 一种说法:夏天穿浅色系衣服比穿深色系衣服更凉爽。比如,穿白色衣服 比穿黑色衣服凉快,黑色吸热。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会产生热量,所以人体需要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 境中,才能保持体内的稳态。通常有四种不同的
9、散热途径来调节人的体温: 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这四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使我们拥有稳定的体 温。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大小也有所不同。例如, 中红外波长范围的辐射是人体热量散失的主要途径;而在激烈运动中,身 体会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排出大部分热量。同时,热传递过程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热能会从高温向低温处传递,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体温比周围环境的温度低时,人体就会从周围吸收热 量;而当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会向外辐射热量。所以夏天怎样 才能更凉爽,不仅和所穿衣服的颜色有关,。20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他的字写得漂亮,
10、在我们学校都是首屈一指。B.我们的小区,是安定祥和的大家庭。C.我们在峡谷中抬头仰望,天空似乎一条蓝色的飘带。D.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曾经拥有。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威廉詹姆斯有一部小说,说的是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 运啜泣不己,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罗翔材料二: 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去帮助一个人,比宣称我爱人类要困难的多。苏霍姆林斯基 材料三: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
11、大程度 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爱因斯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 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3 分)CA.“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说法错误,原 文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 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 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可见选 项关系表述错
12、误。B.“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于文无据,原文 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 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 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可知只说索隐派属于历史学范畴,并没有说 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DL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 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表述绝对化。 原文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 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 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 统一
13、”,可见并不是“写”得越少越好。故选C。1. (3 分)C “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 解能力”错误。原文为“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 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 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 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 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 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 致和品格”,可知并没有说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也需要根据作者所 写
14、的内容来解读。故选C。2. (3分)A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比喻、象征。3. (4分)首先,指出红楼梦中有大量的“不写之写”。其次,应从美学 修辞的角度理解“不写之写”,对“不写之写”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二者之间的 辩证关系。接着,论述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最后,具 体分析了红楼梦三十五回的中的“不写之写”,并重申了“不写之写”的艺 术魅力。(共4点,每点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分)答案示例:宝钗、李纨、迎春三人此处神态的“缺席”,成为了文 本的空白点,这些“不写之写”,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 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薛宝钗是一
15、位封建正统教养所陶铸的“冷”美人,时时处处以礼教道德来规 范和压抑自己,罕言寡语,稳重平和,冷静克制,随分从时,自守身份。贾迎春在贾府中的几乎没有存在感,温柔沉默,懦弱无能,才华上平庸 无能,处世上懦弱怕事。“二木头”的浑名和“懦小姐”的定评生动准确的道出 了迎春的性格特点。李纨是性格随和、“心如槁木”的寡妇,恪守封建礼教和伦理纲常,平时不 苟言笑,在大庭广众之下更是循规蹈矩,越表现的端庄持重。(每个人物性格分析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3分)B (比喻的修辞)4. (3分)D (“父亲的形象单一、脸谱化”错误,父亲的形象是复杂的)(4分)祖父的
16、葬礼送花圈的人名是“我”虚拟的,但我对祖父的尊敬是 真实的。“虚拟”送花圈,是作者对祖父的功绩的肯定,也是作者对祖父愿 望无法达成的悲哀和无奈。引发读者思索。祖父葬礼上的花圈都是虚拟 的,但生活中汲汲追求身后虚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每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本题最多得4分)(6分)答案示例:(1)从教育问题角度:祖父作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人民教师,全心全意投入 教育事业,为了升学率,起早贪黑,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理想和使 命,尽管祖父葬礼上的花圈是虚拟的,但祖父桃李满天下的事实不是虚拟 的,小说歌颂了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崇高的教育理想之下,教
17、师祖父也追逐虚荣,在他的晚年表现得尤为 明显。他在酩酊大醉时会抱着马桶念他学生的名字,人名后面长长的单位 与职务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临终前的心结竟然是他葬礼的花圈数量, “182”这个数字成了祖父衡量荣誉的标尺,荣誉一旦数量化就变了味,最后 祖父冷清的葬礼场面成了一种讽刺。小说体现了作为教师的祖父在死前对 “身后名”焦虑(迷恋)问题。作为人民教师的祖父爱才如命,渴望“得英才而教育之”,眼中没有人,酷 爱高智商,重智育轻德育,以及新闻媒体对升学率的过度关注,折射出教 育中对“人”的忽视,反映了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问题。(每一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其他答案如谈教育工作者的“公”与“私”的矛 盾以及这
18、种矛盾给他们的家庭带来的遗憾和痛苦等问题可酌情给分)(2)从亲情问题角度:父子隔膜(矛盾):对于家庭而言,祖父无疑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他没能尽到家庭的责任和 父亲的义务。祖父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与家庭亲子关系的失败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祖父把他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其至把他的父爱也一并 给予了学生。对家庭的疏离,造就了父子之间一生的隔膜。祖父的离开对 父亲来说是一种解脱。祖父的光芒像一张耀眼的大网,罩住了父亲的一生, 祖父的离世,给了父亲一次从压抑中走出来的机会。父子关系冷漠至此, 父子间的隔膜如此之厚。祖孙隔代亲:祖父的理想、人格、隐痛,在孙在那里得到了某种回应和理解,祖父同孙 子的“隔代亲
19、”,使爷孙俩之间毫无芥蒂、心灵相通。更因隔了一代,孙子“我” 才能够客观地、理性地去认识爷爷的理想和人格,我也更能理解父亲和祖 父的隔阂、矛盾。看到祖父冷清的葬礼场面,“我”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 多小时,写下了许多个“虚拟”的送花圈人名,以告慰祖父的在天之灵,尽管 花圈是虚拟的,但孙子高度肯定祖父为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每一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3分)D (“王之信臣”是一个短语,“信臣”不能断开;“疑臣者”作句子“不 适三人”的主语,不宜断开;“王为臣之投杼也”作“恐”的宾语,“王为”不能断 开。)5.
20、 (3分)C (意思相同。)(3分)A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是秦孝公)6. (4分)(1)我不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于是武王和 甘茂在息壤订立盟约。【解析】“不听”“盟”各1分,句式1分,句意1分。(4分)(2)明天让我再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就把宜阳城郊作为 我的葬身之地吧! 【解析】“鼓”“郭”,一点1分,句意2分。7. (3分)(1)甘茂预料樗里疾和公孙衍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争议攻韩的 得失,武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挟韩而议,王必听之)(2)甘茂担心武王会像曾参的母亲不信任曾参一样,不信任他。(臣恐王 为臣之投杼也)(3)甘茂和武王在息壤订立盟约,以防武王反悔。(
21、于是与王盟于息壤)【解析】根据文章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每点1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参考译文】秦武土对甘茂说:“我想用战车进攻三川,取周室而代之,你如果能为我实现 这一夙愿,我将至死不忘。”甘茂说:“我要求出使魏国,与他们相约共同攻 打韩国。”于是,武王派亲信向寿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国。甘茂来到魏国, 便对向寿说:“您回去告诉武王,说: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但希望大王暂 时不要进攻韩国。事成之后,把一切功劳全归于您。”向寿回到秦国,把这 话告诉了武王,武王便在秦邑息壤迎接甘茂。甘茂到了息壤,武王问他为什么暂时不进攻韩国?甘茂回答说:“宜阳是韩 国的大县,上党和南阳两郡间的财富都聚积在这里,它名义
22、上是县,实际 上相当一个郡。现在大王穿越重重险阻,要跋涉千里去进攻韩国,实在太 难了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会以韩国国力 强为理由来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从前,曾 子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 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样织布。过 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照样织布。又过了 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 翻过垣墙,仓皇逃跑了。像曾参这样贤德的人,而曾参的母亲又对他那样 信任,可是三个人猜疑他,就使曾参的母亲不能信任他。现在我不如
23、曾参 贤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那样,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 人,我恐怕大王是会像曾参的母亲那样扔掉梭子逃跑的。”武王说:“我不听 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约誓吧。”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约誓。后来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不能攻下,于是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就在武 王面前议论进攻宜阳不恰当,武王打算听信他们的意见了,因而特别召回 甘茂,把情况告诉他。甘茂对武王说:“息壤的盟誓就摆在那里! ”武王也说:“是 啊! ”于是调动全部兵力,支持甘茂继续进攻。宜阳没有攻下,秦兵已死伤 甚众,甘茂准备停战。楚人左成对甘茂说:“您在国内受到樗里疾、公孙衍二 人的攻击,在国外又与韩例结怨,如果您不能建立战功,就
24、会走投无路了。 甘茂攻打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但士兵仍然不前进。秦国右将军向寿 说:“您如果不研究军事和兵法,就会陷入绝大的困境。”甘茂说:“我是一个 寄居在秦国而现在当上了秦国左丞相的人。现在宜阳攻不下,在国内又有 公孙衍、樗里疾百般阻挠,国外有韩相国大力抵抗,陷我于困境。这是我 的末日到了!明天让我再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就把宜阳城郊作为 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甘茂拿出自己的钱来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 鼓进军,宜阳便被攻下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3分)B.(一二联以记叙为主。)8. (6 分)(1)内容:聚焦的历史人物不同。苏辙诗聚焦于曹操;苏轼词聚焦于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惠州市 2023 届高三 第二次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