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贞观政要 求谏》精讲细读与练习.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贞观政要 求谏》精讲细读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贞观政要 求谏》精讲细读与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贞观政要求谏精讲细读与练习教材原文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 必假颜色1 ,冀闻谏i争,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日:人欲自照, 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 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 2, 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 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3 ;正臣事邪主, 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 相匡救,冀凭直言鳗议4 ,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日
2、:臣闻木 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5 ,言而不用,则相 继以死6。陛下开圣虑7 ,纳刍莞,愚臣处不讳之朝8,实愿罄其狂瞽9。 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10 ,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 所开说11 ,必虚己纳之。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王护短而就愚。隋炀 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 其微子佯狂自全12 ,孔子亦称其仁13。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 杜如晦对曰:天子有管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14 , 邦有道如矢15 ,邦无道如矢。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铮,遂杜口无 言?偷安重位,又不能
3、解职请退,则与微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 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16,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17,阿意苟免。赵王伦 乃举兵废后18?使让张华19华日: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不被纳用。 其使日:公为三公20 ,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 无词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21o古人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 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22。张华既逊言不足全身23 ,王 臣之节固已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24 ,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争,诚亦 合死。太宗曰:公言是也。人臣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炀帝 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
4、,事皆称美,则 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 公,共相切磋,以成理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谎,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 意,辄相责奴从内容上看,本文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的整个脉络清晰而深刻地 展现出了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对求谏的认识和对臣子进谏的希望。从 中,我们可以看到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谦虚谨慎、勤于政务的君主;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以天心百姓为反思自己的标 杆、体察民情、居安思危的君主;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 能尽善虚怀若谷的君主。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等 论证方法,营造君臣对话场景进行文字描述,给出
5、了君臣纳谏和进谏时对 不同角色要求的具体范式。作为君王,应心存敬畏、放下架子,”有说开 说,必虚己纳之;作为君臣,”前事不远必须极言规谏,应借 鉴前事、效法圣主;作为人臣,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 进谏。需要应谏尽谏、虚心纳谏;随时进谏,防微杜渐。纳谏,使得唐太宗成为“贞观之治”这幕英雄戏剧的天才编导和主演, 是唐太宗成为千古一人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深刻,历经千年,仍具 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警示意义。知识链接一、文化背景(一)谏官谏官又称谏臣,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 子过失之官。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有为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的名论; 白虎通谏i争论及朝廷职官时说,设辅弼
6、,置谏官,谏官被看作是 与左丞右相同等重要的帝王羽翼。自周及春秋战国以后,各朝于谏官设置 均有重视,尤其以唐代谏官机构最为齐全完备。谏字包含多重意蕴,要义在于直言以劝正。说文日:谏, 证也。从言柬声。广雅释诂一曰:谏,正也。字汇曰:谏, 直言以悟人也。谏的基本内涵是,以正直之言启悟别人。谏官之谏不是一般意 义上的给各类人提意见,而是针对君主谏朝政之得失。廷铮(在 朝廷当面向君主直言)与上封事(书面向君主提意见)是谏官将批评 上达君主的两种形式。(二)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 篇,八万余言。这部书以记言为主,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 与魏征、房
7、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 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 上的重大措施。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 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 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 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 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 而得到历代的珍视。作品中提出了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 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爰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
8、 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 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 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三)吴兢吴兢(670749年),字号不详,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 大臣,著名史学家。吴兢具有忠于历史的赤诚。当时武三思领导修撰国史,武三思等人以朋 党为界限,记事不实。吴兢愤而私撰唐书、唐春秋,意欲为后人 留下信史。唐中宗时,他任右补阙,与刘知几等人共修则天实录。书成后,转 任起居郎,又迁水部郎中。开元初,自请继续修史,得准与刘知几撰睿 宗实录,并重修则天实录。刘知几去世后,张说为相,见到书中记 载张易
9、之诱他诬陷魏元忠之事,感到不安。故意对吴兢说:刘五(知几) 修实录,记魏齐公事,殊不相饶假,与说毒手。”吴兢从容回答说:是 兢书之,非刘公修述,草本犹在。其人已亡,不可诬枉于幽魂,令相公有 怪耳。张说几次请求删改,他都断然拒绝,凛然回答:若取人情,何 名为直笔。 二、一词多义三、古今异义寻虞世基等,寻亦侏死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飞来峰上千寻塔长度单位理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顺,指天下太平当窗理云鬓梳理文理有疏密纹路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道理信自知者明,信为难矣确实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手、随意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礼遇、恩待进
10、,与曹遇于赤壁遭遇、相遇四、词类活用古义今义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和颜悦色颜料或燃料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举止举动措施(1)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全:使动用法,使保全。(2 )实愿罄其狂瞽罄:使动用法,使用尽。(3)主若自贤,臣不匡正贤:以为.贤(4 )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 金、玉:名词作状语, 用金、用玉。五、特殊句式虞世基等,寻亦诛死被动句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被动句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被动句百僚进见者定语后置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定语后置作文讲记统一寰宇,甲兵强锐,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的隋王朝 在经历波涛汹涌的农民起义后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所有,短命而亡; 隋炀帝也
11、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贞观政要君道)这不 能不给唐太宗以深刻印象,毕生难忘。隋氏之亡,其君则杜塞忠谎之言,臣则苟欲自全,左右有过,初不纠 举,寇盗滋蔓,亦不实陈,据此既不惟天道,实由君臣不相匡辅(贞观 政要行幸)o唐太宗亲见炀帝刚愎猜忌、予智自雄,以致人心瓦解,盗贼 蜂起,国亡身弑。韩诗外传言:古谓知道者为先生,犹言先醒也。 不闻道术之人,则冥于提失,晓昵乎其犹醉也。故世人有先生者,有后生 者,有不生者。显然,唐太宗是见史而觉的先生者。因此,处于万人之上、权力之巅的他,在文字中常有对自己高处不胜 寒的描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 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贞观政要
12、戒教太子诸王)。天子者,有道则人 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深深地认识到,为君之 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泰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 观政要君道)。收服百姓之心,避免覆舟亡国之祸,非集思广益,难以求 治。正是唐太宗的诚心纳谏,广泛征纳集体智慧,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 治,使得唐太宗成为了后世封建帝王的楷模。从北宋起,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两宋时期,文 官的地位虽得到的有效提升,但因呈谏皇帝过失、逆帝王龙鳞的奏疏而被 贬官免职乃是常事。明清两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高度强化。皇帝在意的 是如何加强集权,巩固统治,而并非纳谏。上(清世祖)问汉高祖、文帝、 光
13、武及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孰优。陈名夏对日:唐太宗似过之。 上日:不然,明太祖立法可垂永久,历代之君皆不及也(清史稿世 祖本纪二)。因此,明清两朝立有的谏官之职,在君主强权之下不过是一 种摆设罢了。谏臣一日逆龙鳞、触忌讳,就难免惹杀身之祸。当明太祖大 杀功臣、清初屡兴文字狱时,还有几人敢不避斧钺冒死进谏、指责君主的 过失呢?因此,金銮殿上,帝王居于中心,高处俯瞰,手握极权;群臣鸦雀无声,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直言也就不让人奇怪了。在这样高压的政治环 境之下,唐太宗也成为后世心系国家,有所政治理想却又无法撼动坚如磐 石的专制统治的人臣的赞颂对象。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道:“至 今所传十思十疏
14、等疏,皆人所不敢言,而帝(太宗)悉听纳之。寥寥数 言,响起的是以赵翼为代表的士人对后世人君诚心纳谏、善用人才、德治 爱民的极度渴望而又疲软无力的呐喊。学而习之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必须极言规谏极言:竭力陈说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住忤:冒犯,触犯C .如属文之士属文:写文章D .危亡之甑渐:浸,浸染.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人欲自照,必须明镜B .雕琢害农事C.寻常奏事,情犹如此D.皆失其举措2 .下列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B.下为百姓所怨C.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
15、得.默写名句名篇。(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2)惟君臣相遇则海内可安。(3)木从绳则正,。(4)首创奢淫,。4 .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开圣虑,纳刍莞,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2)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3)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6,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太宗极力求谏”原因的一项是()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一日万机, 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铮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A . B .C .D .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6、 .唐太宗从前来奏事的大臣们有时神情惊慌、语无伦次的情况推测,臣子 们奏事尚且惶恐,进谏更应畏惧。B .太宗以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如果让名家来品评,就能发现杂乱 无章的文辞与低劣的技艺来类比,说明人君也须纳谏。C .魏徵在发现太宗的错误后,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太宗曾在朝臣 面前赐酒给如魏徵一样敢谏的房玄龄等以示勉励。D .太宗曾问褚遂良有关舜、禹的谏臣对装饰食物器具之事也苦苦规谏的原 因,褚遂良说这是禁止奢侈,防微杜渐。8 .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渐:开始。2、答案:D解析:D项,举措:古义,举止;今义,措施。3、答案:B解析:B项
17、,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其他三项均为 定语后置句,分别是:A项,进见的百僚;C项,来奏事之人;D项,可 使报秦之人。4、(1)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2)有同鱼水 (3)后从谏则圣(4)危亡之渐 5、(1)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 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2)假若当即对他呵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3)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来啊。6、答案:A 解析:是说太宗的做法。是说进谏的时间。排除这两项 即可得出答案。7、答案:C 解析:C项,魏徵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理解错误, 原文是“随事谏正,即
18、不分时机。8、(1)比喻论证。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 见。以明镜鉴形”来形象阐述魏徵随事谏正的意义。(2)对比论证。如属文之土,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 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以自谓己长和他人商略 诋诃相对比,论述自知者之难。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日25 :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 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 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26。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日: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27 ,喜则滥赏 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 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19、28O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 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 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29,召而谓日: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 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逢、比干30 ,不免孥戮310为君不易, 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 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 乐。仍赐绢有差。太常卿韦挺常上疏陈得失32 ,太宗赐书曰:得所上意见,极是谎言, 辞理可观,甚以为慰。若齐境之难33 ,夷告有射钩之罪;蒲城之役34 ,勃 鞋为斩袂之仇。而小白不以为疑
20、35 ,重耳待之若旧36,岂非各吠非主37 , 志在无二。卿之深诚,见于斯矣。若能克全此节38 ,则保令名39;如其怠 之,可不惜也。勉励终始,垂范将来40 ,当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 不亦美乎!朕比不闻其过,未睹其阙,赖竭忠恳,数进嘉言,用沃朕怀,一 何可道!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日:朕每闲居静坐41 ,则自内省,恒恐上不 称天心42 ,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430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情44 ,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 况欲谏管,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
21、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日: 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 而不谏,则谓之尸禄45。但人之材器46 ,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 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47 ,虑不便身而不敢 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48。太宗日: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 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镌、冒白刃49,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 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50 ,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 抱,纳谏谗,卿等无劳怖畏51 ,遂不极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 52、伎巧之徒53 ,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
22、诋诃54 , 芜词拙迹55 ,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560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 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570太宗尝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日:昔舜造漆器58 ,禹雕其俎59 ,当时谏 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日:“雕琢害农事,纂组伤 女工60o首创奢淫,危亡之渐610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 玉为之。所以浮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日:卿言是 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 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 此则危亡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贞观政要 求谏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贞观政要 求谏精讲细读与练习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复习 贞观 政要 细读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