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精神病学(第七版)第八章-心境障碍15698.ppt
《医学专题—精神病学(第七版)第八章-心境障碍1569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精神病学(第七版)第八章-心境障碍15698.ppt(1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八章第八章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精神病学精神病学(jn shn bn xu)(jn shn bn xu)第七版第七版第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心境障碍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征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zhngzhung),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zhngzhung);多数患者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zhngzhung)或转为慢性。第二页,共一百三十一
2、页。心境障碍还包括以心境高低波动、但幅度(fd)不高为特征的环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和以持久的慢性抑郁为主要特点的恶劣心境恶劣心境(dysthymia)两种持续性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可分为抑郁障碍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和双相障碍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两个主要疾病亚型。第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待征,重者可发生抑郁性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fnf)发作的倾向,每次
3、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第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双相障碍双相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包括至少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发作。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hu dng)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hu dng)减少等症状。病情严重在发作急性期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症状群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一段时间,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第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由于(yuy)疾病定义、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
4、查方法和调查工具的不同,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报道的患病率相差甚远。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76,时点患病率为0.37。1993年对其中7个地区进行的复查显示,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83,时点患病率为0.52。一、流行病学一、流行病学(li(li xn bn xu)xn bn xu)第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般20-250之间,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主要原因可能与调查方法及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2009年费立鹏等对中国4个省6万余名受试者的一项大型(dxng)分析研究显示,各种精神疾病总的患病率高达17%,其中心境
5、障碍的现患率6.1%,总体看来,患病率似有增加的趋势。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倍以上,而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男女比例为1:1.2。这一趋势在各种文化和各种族人群中是一致的。第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研究显示,这种差异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差异,妊娠、分娩和哺乳,心理社会应激事件及应对方式等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统计(tngj)显示,1990年抑郁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18位,抑郁障碍与自杀加在一起占5.9%,列第2位。预计到2020年抑郁障碍的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第2位,列在冠心病之后。在我国,1990年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12位。第八页,共一百
6、三十一页。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遗传(ychun)(ychun)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理社会因素等对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二、病因二、病因(bngyn)(bngyn)和发病机制和发病机制第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1.家系研究家系研究 心境障碍患者的生物学亲属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同病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几率也越高。在双相障碍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2.2.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 研究发现心境障碍的单卵双生子(MZ)的同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其中(qzhng)双相障碍的单卵双生子同病一致率为60%-
7、70%,而双卵双生子为20%。单相抑郁患者的单卵双生子同病一致率(46%)也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20%)。(一一)遗传遗传(ychun)(ychun)因素因素第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寄养(jyng)子研究也显示,患有心境障碍的亲生父母所生寄养(jyng)子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亲生父母所生寄养(jyng)子的患病率。这些研究充分说明遗传因素在心境障碍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远甚于环境因素。关于本病的遗传方式,有单基因常染色体显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连锁显性遗传、多基因遗传和异性遗传、性连锁显性遗传、多基因遗传和异质性遗传质性遗传等假说,但均未获得证实。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模式。第十一页,共一
8、百三十一页。3.3.分子遗传学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 心境障碍的疾病基因或易感基因尚需深人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涉及多条染色体和基因,虽然有不少阳性发现,但目前尚缺乏(quf)肯定的研究证据。候选基因研究也未能证实酪氨酸羚化酶基因、DA受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羟化酶基因、5-HT受体基因、MAO基因等与本病的明确相关性。第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一些研究初步证实了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可能与心境障碍的发生有关,证据(zhngj)主要来源于精神药理学研精神药理学研究资料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究资料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二二)神经生化神经生化(shn hu)(shn hu)因素因
9、素第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5-1.5-羟色胺羟色胺(5-HT)(5-HT)假说假说 该假说认为5-HT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5-HT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zo kun)发作有关。阻滞5-HT回收的药物(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抑制5-HT降解的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HT的前体色氨酸和5-经色氨酸均具有抗抑郁作用;而选择性或非选择性5-HT耗竭剂(对氯苯丙氨酸与利血平)可导致抑郁。第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一些抑郁发作患者脑脊液中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降低,浓度越低,抑郁程度越重,伴自杀行为(xngwi)者比无自杀企图者更低;抑郁发
10、作患者和自杀患者的尸脑研究也发现5-HT或5-HIAA的含量降低。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2.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NE)假说假说 该假说认为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NE功能活动增高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阻滞NE回收(hushu)的药物(如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等)具有抗抑郁作用;酪氨酸羟化酶(NE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抑制剂a-甲基酪氨酸可以控制躁狂发作,并可导致轻度抑郁或抑郁障碍症状恶化;第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利血平可以耗竭突触间隙的NE而导致抑郁。抑郁发患者尿中DA主要降解产物高香草酸(HVA)水平降低。有研究显示上述(shngsh)神经递质相应受体功能的改变
11、以及受体后信号转导系统(如第二信使cAMP和PI)的改变也参与心境障碍的发病。第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许多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的功能异常,尤其是HPA功能异常。研究发现,部分抑郁发作患者血浆皮质醇分泌过多,分泌昼夜节律改变,无晚间(wnjin)自发性皮质醇分泌抑制,地塞米松不能抑制皮质醇分泌;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脑脊液中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增加:提示抑郁发作HPA功能异常的基础是CRH分泌过多。(三三)神经神经(shnjng)(shnjng)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异常异常第十八页,
12、共一百三十一页。脑电图研究(ynji)发现:抑郁发作时多倾向于低频率,躁狂发作时多为高频率或出现高幅慢波。睡眠脑电图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与抑郁严重程度正相关)。(四四)脑电生理脑电生理(shngl)(shngl)变化变化第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CT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nosh)较正常对照组为大。MRI发现抑郁发作患者海马、额叶皮质、杏仁核、腹侧纹状体等脑区萎缩。功能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左额叶及左前扣带回局部脑血流量(rCBF)降低。应激所致抑郁模型动物神经病理研究显示海马神经元萎缩以及海马神经再生受损,并且抗抑郁药可
13、以激活促进神经可塑性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逆转该种病理改变。(五五)神经影像神经影像(yn xin)(yn xin)改变改变第二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与抑郁发作的关系较为密切。抑郁发作前92%有促发生活事件;女性抑郁发作患者在发病(f bng)前1年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度是正常人的3倍;个体经历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发作危险系数增加6倍。常见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导致抑郁发作。另外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易患本病。(六六)心理心理(xnl)(xnl)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第二十一页,共
14、一百三十一页。心境障碍典型(dinxng)临床表现可有抑郁发作、抑郁发作、躁狂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发作和混合发作。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抑郁发作(depressive)概括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泣低”症状,但这些(zhxi)重度抑郁发作时典型症状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抑郁障碍患者中。目前认为,抑郁发作的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并且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一一)抑郁抑郁(yy)(yy)发作发作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患者自觉情绪低沉、苦恼忧伤,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抑郁障碍患者常自
15、觉兴趣索然、痛苦难熬,优心忡忡(chngchng)、郁郁寡欢,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自称“高兴不起来”、“活着没意思”等。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典型病例常有晨重夜轻节律改变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如出现则有助于诊断。1.1.情绪低落情绪低落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常有“三无”症状,即无望、无助和无用。无望无望(hopelessness):想到将来,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失望,预见自己的将来要出现不幸,包括工作、财政、家庭、健康等,认为自己无出路。无助无助(helplessness):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常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扣决心,认为
16、治疗是无用的。无用无用(worthlessness):认为自己生活的毫无价值,充满了失败,一无是处。觉得自己连累了家庭和社会,给别人带来的只有麻烦(m fan),不会对任何人有用。2.2.抑郁抑郁(yy)(yy)性认知性认知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自杀观念和行为自杀观念和行为:患者感到生活中的一切,甚至生活本身都没意义,以为死是最好的归宿,但同时又想到自己的家庭离不开自己,或自己的离开会使亲人感到伤心,难受或觉得世上还有值得留意的东西,下不了死的决心(juxn),这种这种称为自杀观念自杀观念(idea of suicide)。部分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会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或”活在
17、世上是多余的人“,可有自杀计划和行动,反复寻求自杀。自杀行为是严重抑郁的一个标志,抑郁发作中至少有25%的人有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有的患者会出现“扩大性自杀”,患者会认为活着的亲人也非常痛苦,可在杀死亲人后再自杀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凡事缺乏兴趣,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患者对以前喜欢的各种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sngsh),如患者以前是很爱打球的人,现在却对球一点兴趣都没有。3.3.兴趣兴趣(xngq)(xngq)缺乏缺乏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患者(hunzh)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获得乐趣。部分患者(hunzh)也能参与一些看书、看电视等
18、活动,目的主要是为了消磨时间,或希望能从悲观失望中摆脱出来,但进一步询问可发现,患者(hunzh)无法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乐趣,毫无快乐而言。以上症状可以在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但也有不少患者只以其中一或两种突出。4.4.快感快感(kuign)(kuign)缺失缺失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愚笨,思考问题困难。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慢,语音低,严重者应答及交流(jioli)困难。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5.5.思维思维(swi)(swi)迟缓迟缓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表现为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想
19、做事不愿与周围人交网,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少出门或不出门,回避社交。严重时不修边幅(b xi bin f),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即“抑郁性木僵”。6.6.意志活动意志活动(hu dng)(hu dng)减退减退第三十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1)焦虑焦虑: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表现为莫名其妙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惧。可伴发一些躯体症状,如:心跳加快、尿频、出汗等。(2)(2)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迟滞表现为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工作效率下降,严重者可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状态。激越患者则与之相反,脑中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思维内容无条理(tiol),
20、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由于无法集中注意力来思考一个问题,实际上,思维效率下降,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甚至出现攻击行为。7.7.精神精神(jngshn)(jngshn)运动性改变运动性改变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一页。(1)(1)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早醒后不能再人睡,并发愁一天怎么熬过去,想许多不愉快的事;有的表现为人睡困难,辗转反侧,即使(jsh)睡着了也感到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2)(2)食欲下降、性欲减退食欲下降、性欲减退:抑郁障碍对食欲的影响尤为明显。许多抑郁障碍患者进食很少,自己过去爱吃的饭菜也不吃或只吃几口,食
21、之无味,严重者甚至不愿听到吃饭这些词语,完全丧失进食欲望,体重明显下降。也有的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食欲异常增加等情况,过度饮食8.8.生物学症状生物学症状(zhngzhung)(zhngzhung)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一页。而导致体重增加;也有两者兼有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抑郁障碍患者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有些患者勉强维持性行为,但无法从中体验到乐趣。(3)(3)精力缺失精力缺失:抑郁障碍患者常诉说“人累了”或“完不成任务”、“缺乏(quf)动力”,人也撇得十分技劳,常感到精力不足,体力耗蝎,能力下降。(4)(4)其他躯体不适其他躯体不适:在抑郁发作时很常见。可有非特异性的疼痛,头痛或全身疼痛,
22、这些疼痛可以使固定的,也可以是游走的,有的疼痛较轻,有的难以忍受,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疼痛而就诊于综合医院。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一页。躯体不适的主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尿频、尿急、便秘、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这类非特异性症状常在综合医院被诊为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般认为躯体不适主诉可能与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等有关(yugun),主诉较多的患者,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及经济状况均较低。有的抑郁障碍患者其抑郁障碍症状为躯体症状所掩盖,而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有人称之为“隐匿性抑郁障碍”。这类患者长期在综合医院各科就诊,虽然大多无阳性发现,但容易造成误诊。第三十
23、四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患者可以在一段时期出现幻觉和妄想。内容可与抑郁心境(xnjng)相协调,如罪恶妄想,伴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幻听;也可与抑郁心境(xnjng)不协调,如关系、贫穷、被害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等。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抑郁障碍症状常不典型。儿童患者多表现为兴趣减退,不愿参加游戏,退缩,学习成绩下降等。老年患者除抑郁心境外,焦虑、易激惹、敌意、精神运动性迟缓、躯体不适主诉等较为突出,病程较冗长,易发展成为慢性。9.9.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病性症状(zhngzhung)(zhngzhung)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一页。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
24、活动增多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zn du)(zn du)“三高”症状,可伴有夸大现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1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可给自已或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躁狂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二二)躁狂躁狂(zo kun)(zo kun)发作发作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主要原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主观体验特别愉快,生活快乐、幸福(xngf);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其高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风趣,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1.1.情感高涨情感高涨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一页。症状轻时可能不
25、被视为异常,但了解他(她)的人可以看出这种表现的异常性。有的患者情绪不稳,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易怒。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敌意为特征,尤其当有人指责(zhz)其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动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一页。患者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语量大、语速快,日若悬河(xun h),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联想丰富,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或引经据典,或高谈阔论,信口开河,由于患者注意力随境转移,思维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话题突然改变,讲话的内容常从一个主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精神病 第七 第八 心境 障碍 1569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