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中风病及中风后遗症的诊治进展36821.ppt
《医学专题—中风病及中风后遗症的诊治进展3682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中风病及中风后遗症的诊治进展36821.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风中风(zhng fng)病病 及中风及中风(zhng fng)后后 遗症的诊治进展遗症的诊治进展第一页,共二十七页。v一、概述v二、症候特征v三、病因病机v四、诊治(zhnzh)纲要v五、分证论治v一、定义v二、病因病机v三、常见中医证型及 主要症状表现v四、简易治疗技术v五、中成药的使用v六、饮食(ynsh)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中风病中风(zhng fng)后遗症第二页,共二十七页。v定义定义: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外。临床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临床可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不同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v源流源流:
2、病名源于内径有大厥、仆击、偏枯、痱风等,病变部位在头部。病因有两个阶段,唐宋以前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后以“内风”立论。金贵要略治则。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等认为其发生时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犯冲脑。v 范围范围:西医所称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出血性两大类型(lixng),如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一、概述一、概述(i sh)第三页,共二十七页。二、症候二、症候(zhng hu)特特征征v症候特点症候特点: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 损是中风病的症候特征。v主证主证: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v次症次症:头痛、头晕、眩
3、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v舌象舌象:舌强、舌歪、舌卷、舌质暗红带紫或绛红,舌有瘀斑。v脉象脉象:弦、弦滑、弦细或结或代等。v发病先兆发病先兆:素有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次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甚则昏厥(hnju),一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第四页,共二十七页。三、病因三、病因(bngyn)病病机机(一)积损正衰(二)劳倦内伤(三)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四)五志所伤,情志过极v 本病常见的诱因有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等。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与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xnhu))、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
4、)、气(气逆)、血(血瘀)有关。第五页,共二十七页。四、诊治四、诊治(zhnzh)纲纲要要(一一)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临床主证。2.急性起病。3.发病多有诱因,病前有先兆症状。4.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多见。5.脑脊液,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6.类型 中经络(jnglu)(中经、中络)、中脏腑(中脏、中腑)。7.分期 急性期为发病后2周内;恢复期为发病在2周或1个月至半年内;后遗症期为半年以上。第六页,共二十七页。(二)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中风病应与口僻、痫病、厥病、痉病等相鉴别。(三)辩证要点(三)辩证要点 1.细访病史,多有睽兆。2.明辨病性与病情轻重。3.辨病势顺
5、逆 察神,尤其是神志和瞳神的变化。4.辨闭(阳闭、阴闭)、脱证。5.辨变证 若骤然内风旋动,痰火交织发病者,于急性期可出现(chxin)呕血、便血、壮热、喘促、顽固性呃逆,甚至厥而不复,瞳神或大或小,病情危笃,多难救治。第七页,共二十七页。(四)治疗要点(四)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急性期以祛邪为主(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恢复期多虚实夹杂,以扶正祛邪为主(育阴熄风,益气活血)。2.预防调护预防调护 (1)重视先兆,积极预防治疗,以防为主。(2)辩证施护,重点观察(gunch)神志、瞳神、气息、脉象、体温变化。(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4)急性期重点
6、诊治,防止变证。(5)中风后期,重视康复训练。第八页,共二十七页。五、分证论治(一)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一)风痰瘀血,痹阻脉络v证候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或白腻,脉弦滑。v治法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v代表方药代表方药:化痰通络汤(半夏12、茯苓20、白术6、胆南星12、天竺黄6、天麻9、香附12、丹参30、大黄(dihung)6)。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淤血重者,加桃仁12、红花12、赤芍15;烦躁不安、苔黄腻者,加黄芩10、栀子10;头晕、头痛者,加菊花9、夏枯草15。第九页,共二十七页。(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7、v证候证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或不语,或口舌歪斜(wixi),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v治法治法:平肝泻火通络。v代表方药代表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10、栀子9、杜仲9、夜交藤9、钩藤12、黄芩9、益母草9、茯神9、石决明18、牛蒡子12、桑寄生9)。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头晕头痛者,加菊花6、桑叶9;心烦易怒者,加丹皮9、白芍20;便秘者,加生大黄6;中经络转为中脏腑者,可加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第十页,共二十七页。(三)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三)痰热腑实,风痰上扰v证候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
8、,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脉弦滑而大。v治法治法:化痰通腑。v代表方药代表方药:星蒌承气汤(生大黄6、芒硝3烊化、瓜蒌12、胆南星9、丹参30)。v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热象明显者,加栀子10、黄芩10;老年体弱津亏者,加生地12、麦冬12、玄参(xun cn)12;本症治疗关键为通下法。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四)气虚血瘀(四)气虚血瘀v证候证候:半身不遂,口舌(kush)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v治法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v代表方药代表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中风 后遗症 诊治 进展 368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