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玉米病虫害防治34993.pptx
《医学专题—玉米病虫害防治34993.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玉米病虫害防治34993.ppt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玉米常见(chn jin)病虫害及防治第一页,共三十七页。一、玉米一、玉米(ym)(ym)大斑病大斑病症状:玉米(ym)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ym)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第二页,共三十七页。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
2、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y shu)、湿度)决定。第三页,共三十七页。防治措施(cush)1 选用抗病良种;2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第四页,共三十七页。二、玉米(ym)小斑病症状: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binyun)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
3、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第五页,共三十七页。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lixng)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第六页,共三十七页。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1311、自330等。2.实行轮作倒茬(doch)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3加强栽培管理 早
4、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第七页,共三十七页。三、玉米三、玉米(ym)(ym)圆斑病圆斑病症状。玉米(ym)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批。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
5、层。第八页,共三十七页。发病规律。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茵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zl)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抱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第九页,共三十七页。防治办法。l加强检疫 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2药剂防治 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jnxng),重点喷洒果穗。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一般连喷2
6、次,间隔710天。第十页,共三十七页。玉米玉米(ym)(ym)褐斑病褐斑病 症状:病菌侵染叶片、叶鞘及茎秆。以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至红褐色,小病斑有时汇成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发病后期(huq),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发病规律: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可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游动孢子必须在叶面或叶鞘有水的情况下才能游动,当气温适宜时,即可侵人表皮。七八月份温度(wnd)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密度过大,田间郁蔽,发病重。第十二页,
7、共三十七页。防治办法。1农业措施(cush)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以提高抗病力。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2药剂防治 以苯来特和氧基萎锈灵防效好,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千克叶面喷雾。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五、玉米五、玉米(ym)(ym)纹枯病纹枯病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yh)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后结成白色小绒球,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
8、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发病规律。以菌核(jn h)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发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数多,降水量大,易诱发病害。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防治(fngzh)办法。1种植抗病品种 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好,发病轻。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力。在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3药剂防治 在
9、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茎叶喷雾。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六、玉米六、玉米(ym)(ym)锈病锈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长圆形、黄褐色、粉状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boz)堆和夏孢子(boz)。生长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冬孢子(boz)堆和冬孢子(boz)。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发病(f bng)规律。在南方温暖地区,病原菌以夏孢子越冬。来年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病斑上产生夏孢子,可以在田间重复侵染,并由南至北随季风传播,逐渐扩大蔓延。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高的相对
10、湿度(100)有利于锈病发生和发展。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早熟品种一般易发病,马齿型品种比较抗病。氮肥施用过多,会加重病害发生。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防治办法:一是选用抗病杂交品种;二是合理施肥(sh fi),施用磷钾肥;三是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重时隔15天再喷1次。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七、玉米黑粉病七、玉米黑粉病1、症状: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h s)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h s)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
11、瘤较小,直径仅l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产生病瘤,其它仍能结实;全穗受害可成为1个大病瘤。第二十页,共三十七页。2、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孢子萌发适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3、防治办法:(1)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2)消灭侵染菌源 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玉米 病虫害 防治 3499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