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第一节--蛔虫病620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第一节--蛔虫病6209.ppt(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第九章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第一页,共三十七页。v寄生虫病 原虫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 黑热病原虫 阴道毛滴虫 疟原虫等 蠕虫病 线虫:蛔虫、蛲虫(no chn)、钩虫等 吸虫:肝吸虫、姜片虫等 绦虫第二页,共三十七页。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寄生肠道,有直接影响脾胃和肠的功能,消耗人体水谷精微,削弱机体正气,影响人体精神等致病作用(zuyng)。尤其是蛔虫,可阻塞肠道,或钻入孔窍,引起多种外科急症,救治不及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古代医家对肠道寄生虫,尤其是蛔虫及其致病性很早就有观察和认识,在治疗方法上也有独到之处。第三页,共三十七页。第一节第一节 蛔虫病蛔虫病第四页,共三十七页。概述(i sh)v
2、定义: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卵引起的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临床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特征。病久可致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影响小儿生长和健康。有的病情复杂而严重,甚至危及(wij)生命。第五页,共三十七页。v历史记载:蛔虫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咳论曰:“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灵枢厥论云:“肠虫有虫瘕心肠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xizh),腹热喜渴涎出者”,对于蛔虫寄生的部位及其并发症已有明确的论述,后世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蛔虫病的治疗和认识。第六页,共三十七页。v发病情况(qngkung):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尤以7、8月份发病
3、率最高。男女老幼都可发病,以儿童最多见,农村多于城市。第七页,共三十七页。v蛔虫的习性特征(tzhng)v性动好窜,善钻孔窍,喜温畏寒怕热,常喜扭结成性动好窜,善钻孔窍,喜温畏寒怕热,常喜扭结成团,劫取营养团,劫取营养v蛔虫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蛔虫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第八页,共三十七页。病因(bngyn)病机 蛔 胃胃 蛔虫证 扰乱(rolun)胃肠气机 虫 肠肠发育成虫 劫取水谷精微 卵 道道 蛔厥证 虫瘕证 蛔幼移行症 第九页,共三十七页。诊断(zhndun)v诊断要点(yodin)v鉴别诊断v诊法提示第十页,共三十七页。一、诊断(zhndun)要点1可有吐蛔、排蛔史。2反
4、复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物或团块,轻揉可散,有嗜食异物,或形体消瘦(xioshu),可见挖鼻、咬指甲、睡眠磨牙、面部白班等。3合并症症状。4实验室粪便检查,见蛔虫卵。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二、鉴别(jinbi)诊断1食积腹痛 以脘腹部胀满、疼痛为主症,并见拒按,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有暴饮暴食史和积滞症等。大便镜检有不消化(xiohu)物。2中寒腹痛 腹痛阵发,得温则舒,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食欲不振等。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三、诊法提示(tsh)1注意询问有无饮食不洁史、吐蛔排蛔史及阵发性脐周疼痛和饮食异常等症状。2注意腹部切诊,了解腹痛的部位和性质。3做大便镜检,可见虫卵。4如有
5、剧烈右上腹部疼痛,呕吐胆汁者,应作胆道B超检查;有明显(mngxin)腹痛、腹胀、呕吐、大便不通者,需作腹部X线检查,以助诊断蛔厥和虫瘕。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辨证论治(binzhnglnzh)v辨证(binzhng)要点 v治疗原则v分证论治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一、辨证(binzhng)要点1辨腹痛部位v疼痛以脐周痛为主,时作时止,按之有条索状感,无明显压痛多为肠蛔虫证;v疼痛以右上腹剑突下突然(trn)发作性剧烈绞痛,按之疼痛加剧多为蛔厥证;v疼痛以脐周或满腹,并有阵发性加剧,按之可及大小不等条索状物多为虫瘕证。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2辨病情轻重 从腹痛的程度(chngd)和持续的时间
6、辨别。蛔虫证腹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病情较轻;蛔厥证、虫瘕证腹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病情较重。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二、治疗(zhlio)原则v安蛔止痛,驱蛔杀虫,调理脾胃安蛔止痛,驱蛔杀虫,调理脾胃。v对腹痛剧烈者,可先安蛔止痛,后择机驱蛔杀虫,调理脾胃。而安蛔可根据(gnj)蛔蛔虫虫得得酸酸则则安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的特性选方用药。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三、分证论治 蛔虫(huchng)证 蛔厥证 虫瘕证 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1蛔虫(huchng)证v证证候候 轻者可无症状,或偶有绕绕脐脐腹腹痛痛,食欲不振,重者脐腹部疼痛,时作时止,恶心、呕吐,或吐清涎,或吐蛔虫,食
7、欲减退,或厌食,或嗜食泥土,茶叶、木炭等异物(饮饮食食异异常常(ychng))。精神烦躁,睡眠不安,爱挖鼻孔,咬衣角等,虫积日久,可见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便不调,腹胀,青筋暴露,四肢瘦弱,形成蛔疳。舌苔薄腻或花剥,舌尖红赤,舌舌面面常常见见花斑或白睛蓝斑花斑或白睛蓝斑。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v 证证候候分分析析 蛔虫居于肠腑,内扰肠胃,阻滞气机,不通则痛,脐周为小肠盘居之处,故疼痛以脐周为主,虫动之时气机郁滞则痛,虫静时气机通达则痛止;蛔虫寄生在肠中、扰动胃腑,胃气上逆,故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蛔虫吸取精微,耗伤气血,脾胃运化乏源,故纳差、厌食、异食、大便不调,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脾胃受损,
8、湿热内蕴,熏蒸于上,故鼻痒、流涎。日久气血耗伤,气机郁阻,脏腑失其濡养,故腹部胀大,青筋暴露,四肢瘦弱(shuru),面色萎黄或苍白,形成蛔疳。第二十页,共三十七页。v治法治法 驱蛔杀虫,调理(tio l)脾胃。v 方药方药 使君子散加味。方中使君子、白芜荑、苦楝根白皮驱蛔杀虫,甘草调和诸药。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七页。v加减加减 若腹胀满,大便不畅加大黄、槟榔(bn ln)以行气通便;腹痛加木香、枳壳理气止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加陈皮、半夏、山楂以健脾和胃止呕;形瘦体弱加用异功散或参苓白术散,调理脾胃。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七页。2蛔厥(hu ju)证v证证候候 有蛔虫病的一般症状,突然出现腹部剧烈
9、疼痛,以胃脘及右胁下痛为主,时作时止,重者可持续,痛时弯腰曲背,辗转不安,汗出、恶心呕吐,吐出胆汁或蛔虫,或有发热(f r),畏寒,甚可出现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v证候要点证候要点剑突下、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疼痛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七页。v 证证候候分分析析蛔虫居肠中,逆窜入胃,或钻入胆道,虫动则右胁胃脘疼痛剧烈,汗出肢冷,弯腰曲背,辗转不安,虫安则痛止,故腹痛时作时止;蛔虫扰动,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u t),或吐出蛔虫;如因湿热内蕴,胆汁外溢,则畏寒发热,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均为湿热内蕴所致。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七页。v治法治法 安蛔定痛,继则驱虫。v方法方法 乌梅丸加
10、减。方中乌梅安蛔止痛,黄连、黄柏苦寒下虫,配伍干姜、细辛通降和中止吐,川椒散寒驱虫,桂枝、附子(f z)温阳安蛔,党参、当归益气养血以扶正。本方苦辛合用、辛开苦降,调补气血、驱蛔止痛。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v加减 发热,巩膜黄染,舌红苔黄腻,为湿热内蕴,则去附子、桂枝、干姜、加大黄、茵陈、黄芩清利湿热;疼痛剧烈者加枳壳、大黄(dihung)、延胡索等,以理气通腑止痛。症状控制,疼痛缓解后予以使君子散加槟榔驱虫治疗。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七页。3虫瘕证v证证候候 有蛔虫病史,突然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腹胀、频繁呕吐、或吐出蛔虫,大便不通,腹部包块大小不等,部位不定,条索状或团状,按之活动,重者腹部发
11、硬,常有压痛(ytng),或伴肠鸣,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v证证候候要要点点 腹痛剧烈、呕吐、便秘,扪按腹部有条索状或团状包块,可活动,多柔软。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七页。v 证证候候分分析析 蛔虫习性好动,喜结成团,阻塞(zs)肠道,气机不利,肠腑不通,则腹痛、腹胀,虫聚成团,大便不通,腹部扪及条索状或团状包块;胃肠气机逆乱,则频繁呕吐,或吐出蛔虫;蛔虫结团不散,则腹部发硬,肠鸣,压痛明显;湿热之邪蕴伏,故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v治法治法 通腑散结,驱蛔下虫。v方药方药 驱蛔承气汤加减。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厚朴、枳实(
12、zh sh)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合用使君子散驱虫杀虫。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七页。其他(qt)疗法 一、中成药 1乌梅丸 安蛔止痛,用于蛔虫证寒热(hnr)错杂者和蛔厥证。每次3g,1日3次。2化虫丸 驱杀肠中诸虫,用于蛔虫病,湿热重,大便 不畅者。每次5g,1日3次。3肥儿丸 杀虫消积,健脾清热,用于虫积腹痛,面黄 体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稀溏者。每次1 粒,1日2次。第三十页,共三十七页。二、针灸 1解痉止痛 针刺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内 关等穴,强刺激35分钟,或留针10分钟,并间歇(jin xi)加强刺激。2驱虫 主穴大横(双)、配足三里,支沟穴。针大横 穴时直刺,针尖微指脐部
13、,强刺激、泻法。上下午 各1次,连续2天。3蛔厥 取四白、迎香、胆囊穴,于四白垂直快速进针 达皮下,向鼻翼方向针刺至迎香,直刺胆囊穴,强 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七页。v三、推拿 1蛔厥 推压按摩法用于频繁发作,病程在1周之内,且无高热、黄疸、腹膜炎者。操作方法,治疗前1030分钟,肌注阿托品020.3mg,让患儿屈膝仰卧于B超台上,腰背部适当垫高。医者立于患儿右侧,右手拇指涂上液体石腊,连续按摩患儿右上腹,相当于胆囊投影区35次,然后由胆囊区沿肋缘下向左上方挤压达剑突,再由剑突右侧垂直向下按压达脐旁,反复按摩35次,约5分钟。当患儿剧烈疼痛突然缓解,再次挤压,无不适反应(f
14、nyng)时停止。无效者可再次推压,一般不超过3次。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七页。2虫瘕 先让患儿服植物油50100ml,1小时后开始按摩腹部。医者站在患儿右侧,在患儿腹部涂滑石粉后,用右掌心贴在腹部皮肤,以脐为中心,由轻至重作顺时针方向按摩,如虫团松劲,解开(ji ki)较慢,可用手捏法帮助松解,一般一次3040分钟。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七页。四、外治法 1贴敷新鲜苦楝根皮200g、全葱100g、胡椒20粒,共捣烂如泥,炒热加醋150ml,再炒极热,以纱布包住,热熨背脊两旁,由上而下,复多次。有温通经络(jnglu),散寒止痛作用,主治虫积腹痛。2外敷大黄、芒硝各45g、冰片15g,共细末,以醋调匀
15、,外敷痛处。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主治蛔厥证。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七页。五、西医疗法 1驱虫可选用阿苯达唑(肠虫清)200mg,一次顿服。甲苯达唑(安乐(n l)士)200mg,一日1次或每次100mg,一日3次。2岁以下禁用。2蛔厥证、虫瘕证经治疗病情未控制而加重者,可考虑手术等治疗。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七页。预防(yfng)与调护 1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帮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吃未清洗干净的蔬菜瓜果,勤剪指甲,不吮指甲,不随地大便,做到饭前便后洗手。2积极(jj)控制感染源,定期普查普治。3做好粪便管理,防止虫卵进入土壤、污染水源、蔬菜、食品。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或忌食生湿助热之品。5服用驱虫药。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保持大便通畅,观察是否排虫。服药宜空腹。6密切观察蛔虫病的并发症,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七页。内容(nirng)总结第九章 寄生虫病。性动好窜,善钻孔窍,喜温畏寒怕热,常喜扭结成团,劫取营养。精神烦躁,睡眠不安,爱挖鼻孔(bkng),咬衣角等,虫积日久,可见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便不调,腹胀,青筋暴露,四肢瘦弱,形成蛔疳。日久气血耗伤,气机郁阻,脏腑失其濡养,故腹部胀大,青筋暴露,四肢瘦弱,面色萎黄或苍白,形成蛔疳。蛔虫结团不散,则腹部发硬,肠鸣,压痛明显。体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稀溏者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