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原理与实务教材教学课件(全).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行政法原理与实务教材教学课件(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原理与实务教材教学课件(全).ppt(8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法基础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行政法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 第三节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按“Esc”键返回到总章目录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n n一、行政一、行政n n 行政,又称行政活动、行政管理,原意是指行政,又称行政活动、行政管理,原意是指组织管理、对事务的执行。行政是指社会组织对组织管理、对事务的执行。行政是指社会组织对一定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一定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n n行政法所针对的行政是指国家行政即公共行政,行政法所针对的行政是指国家行政即公共行政,公共行政与私行政比
2、较,有以下几个特点:公共行政与私行政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n n1 1公共行政的主体只是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公共行政的主体只是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予国家行政权的组织,而私行政的主律、法规授予国家行政权的组织,而私行政的主体则可以是任何组织、单位和团体。体则可以是任何组织、单位和团体。n n2 2公共行政的范围和对象是国家的公共事务,包公共行政的范围和对象是国家的公共事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治安、交通等社会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治安、交通等社会诸领域。在性质上属于国家管理,是行使国家权诸领域。在性质上属于国家管理,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具有国家的强制力。力的活动,具有
3、国家的强制力。n n3 3公共行政是为实现国家目的而进行的统一的国公共行政是为实现国家目的而进行的统一的国家管理活动。家管理活动。n n4 4国家行政是在国家职能分工的基础上,由专门国家行政是在国家职能分工的基础上,由专门的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活动。的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活动。n n二、行政法二、行政法n n(一一)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概念n n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各种法律规范之总和。督的各种法律规范之总和。n n行政法概念的分解:行政法概
4、念的分解:n n1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n n2 2行政法是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行政法是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范。n n3 3行政法是有关行政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是有关行政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n n(二二)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的特征n n1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n n2 2行政法的内容广泛。行政法的内容广泛。n n3 3行政法通常将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合为一体。行政法通常将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合为一体。
5、n n4 4行政法的内容变动性较大。行政法的内容变动性较大。n n(三三)行政法的内容与分类:行政法的内容与分类:n n行政法大体可以分成行政组织法、行政活动法和行政法大体可以分成行政组织法、行政活动法和监督行政法三个主要部分。监督行政法三个主要部分。n n行政组织法主要规定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结构,行政组织法主要规定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结构,行政机关的设置及权限分配,行政职权的设定和行政机关的设置及权限分配,行政职权的设定和范围以及行政机关公务人员的管理制度等。范围以及行政机关公务人员的管理制度等。n n行政活动法也称行政活动法也称“行政行为法行政行为法”,主要规定行政,主要规定行政机关实施
6、行政活动的范围、方式,行使行政权力机关实施行政活动的范围、方式,行使行政权力的条件和程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方参与的条件和程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方参与行政活动的方式、方法等。行政活动的方式、方法等。n n监督行政法主要规定对行政机关行政活动的监督监督行政法主要规定对行政机关行政活动的监督及对违法的行政活动造成后果的补救。及对违法的行政活动造成后果的补救。n n(四四)行政法的分类:行政法的分类:n n对上述三类行政法规范,按照其性质,又可以分对上述三类行政法规范,按照其性质,又可以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两大内容。实体行政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两大内容。实体行政法规定行政机关、公
7、民一方以及国家监督机关在法规定行政机关、公民一方以及国家监督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各自具有本质属性的权利义务。行政活动中各自具有本质属性的权利义务。n n程序行政法则主要规定行政机关、公民一方以及程序行政法则主要规定行政机关、公民一方以及国家监督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各自为保障实体性权国家监督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各自为保障实体性权利义务得以形成和正常运行的手段性或过程性权利义务得以形成和正常运行的手段性或过程性权利义务。利义务。n n三、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三、行政法的调整对象n n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指行政法所要规范的特定的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指行政法所要规范的特定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因行政活动而形成的。社会
8、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因行政活动而形成的。具体地说,它们主要包括三类:具体地说,它们主要包括三类:n n1 1行政权的配置关系。行政权的配置关系。n n2 2行政管理关系。行政管理关系。n n3 3对行政权的监督关系。对行政权的监督关系。n n四、行政法的渊源四、行政法的渊源n n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包括:n n1 1宪法。宪法。n n2 2法律。法律。n n3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n n4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n n5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n n6 6规章。规章。n n7 7国际条约与协定。国际
9、条约与协定。n n8 8法律解释。法律解释。n n五、行政法的作用五、行政法的作用n n1 1行政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行政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n n2 2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 侵犯。侵犯。n n3 3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n n4 4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返回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 n n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n n(一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n n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对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行政
10、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对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权利义务关系。n n1 1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规范对一定社会关系调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规范对一定社会关系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的总称。这些社会关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的总称。这些社会关系是行政主体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能的范围内发生系是行政主体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能的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其他范围的社会关系不在此列,的各种社会关系,其他范围的社会关系不在此列,也不由行政法规
11、范调整。也不由行政法规范调整。n n2 2行政主体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能范围内发生的各行政主体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能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并不等于行政法律关系。种社会关系,并不等于行政法律关系。n n3 3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可以都是行政主体,也可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可以都是行政主体,也可以是以行政主体为一方而以其他各种当事人为另以是以行政主体为一方而以其他各种当事人为另一方,双方形成由行政法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双方形成由行政法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n n(二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n n1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具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具有恒
12、定性。有恒定性。n n2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互有权利义务,但具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互有权利义务,但具有不对等性。不对等性。n n3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一般不具有可处分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一般不具有可处分性。性。n n4 4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灵活性与及时性。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灵活性与及时性。n n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n n1 1行政权配置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监督行政关行政权配置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系。n n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基本类型为标准,可以将行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基本类型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律关系分为行政权配置过程中的法律关系、政法律关系
13、分为行政权配置过程中的法律关系、行政活动过程中的法律关系与监督行政过程中的行政活动过程中的法律关系与监督行政过程中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n n2 2实体法律关系与程序法律关系。实体法律关系与程序法律关系。n n以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以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为标准,可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实体法律关系与程序法律关系。以将其分为实体法律关系与程序法律关系。n n3 3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n n以法律关系主体的隶属关系为标准,可将其分为以法律关系主体的隶属关系为标准,可将其分为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
14、政法律关系。n n4 4行政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行政主体与其公务行政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行政主体与其公务人员的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行人员的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行政主体与监督主体的关系。政主体与监督主体的关系。n n以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对应结构为标准,可以分以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对应结构为标准,可以分为行政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行政主体与其公务为行政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行政主体与其公务人员的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行人员的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行政主体与监督主体的关系。政主体与监督主体的关系。n n5 5原初性法律关系、保障性法律关系和补救性法原初性
15、法律关系、保障性法律关系和补救性法律关系。律关系。n n以法律关系的形成过程和作用为标准,可以将其以法律关系的形成过程和作用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原初性法律关系、保障性法律关系和补救性分为原初性法律关系、保障性法律关系和补救性法律关系。法律关系。n n三、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三、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n n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n n(一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n n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行政法律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它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关系当事人,它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
16、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n n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它是任何种类的的行政法律关法律责任的组织,它是任何种类的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方。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方。n n(二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n n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较为广泛,之间的权利义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较为广泛,行政主体与不同的另一方主体
17、相对应形成多种行行政主体与不同的另一方主体相对应形成多种行政法律关系,而不同类型的行政法律关系其权利政法律关系,而不同类型的行政法律关系其权利义务也各有区别。义务也各有区别。n n1 1行政主体相互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公务人员行政主体相互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公务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之间的权利义务。n n(1 1)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n n(2 2)行政主体与公务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行政主体与公务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n n2 2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行政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可从以下两个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18、之间的权利义务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看:角度来看:n n(1 1)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力及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力及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义务。对行政主体的义务。n n(2 2)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权利和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权利和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义务。行政相对人的义务。n n3 3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监督主体是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监督主体是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对行政主体享有国家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对行政主体享有国家监督权力或其他监督权利的各种主体,包括国家监督权力或其他监督权利的各种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
19、关自身、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自身、行政相对人、其他各社会组织、团体及个人。行政相对人、其他各社会组织、团体及个人。n n(1 1)权力性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力义务。)权力性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力义务。n n(2 2)权利性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的监督权利义务。)权利性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的监督权利义务。n n(三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n n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n n1 1物。物。n n2 2智力成果。智力成果。n n3 3人身。人身
20、。n n4 4行为。行为。n n5 5行政权力。行政权力。n n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n n(一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n n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法定事由出现后,行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法定事由出现后,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按行政法规定的权利义务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按行政法规定的权利义务规则形成的必然的权利义务联系。规则形成的必然的权利义务联系。n n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n n1 1行政法已设定了权利义务的规则,即规定权利行政法已设定了权利义务的规则,即规定权利义务的行政法规
21、范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根据。义务的行政法规范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根据。n n2 2适用该权利义务规定的法律事实出现。法律事适用该权利义务规定的法律事实出现。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n n (二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n n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后,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后,因一定的原因而发生局部的变化。因一定的原因而发生局部的变化。n n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与原行政法律关系消灭后产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与原行政法律关系消灭后产生新的行政法律关系是不同的。行政法律关系产生新的行政法律关系是不同的。行政法律关系产生之后
22、如发生改变,只能是主体与客体的一定变生之后如发生改变,只能是主体与客体的一定变化,而不能是内容即权利义务发生变化,无论人化,而不能是内容即权利义务发生变化,无论人们之间在权利义务方面发生什么变化,都意味着们之间在权利义务方面发生什么变化,都意味着原有行政法律关系已消灭,并形成了新的行政法原有行政法律关系已消灭,并形成了新的行政法律关系。律关系。n n1 1主体的变化。主体的变化。n n2 2客体的变化。客体的变化。n n (三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n n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原行政法律关系不再存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原行政法律关系不再存在,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即权利义务的消灭
23、。在,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即权利义务的消灭。但其核心应是主体双方原有权利义务的消灭。但其核心应是主体双方原有权利义务的消灭。n n1.1.行政法律关系消灭的原因通常是:行政法律关系消灭的原因通常是:n n(1 1)主体双方之间因已产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存在)主体双方之间因已产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存在没有意义或没有必要而终止。没有意义或没有必要而终止。n n(2 2)原产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已完成而使其消灭。)原产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已完成而使其消灭。n n(3 3)原适用的行政法律关系模式的取消使行政法)原适用的行政法律关系模式的取消使行政法律关系消灭。律关系消灭。n n(4 4)行政相对人放弃权利使行政法律
24、关系消灭。)行政相对人放弃权利使行政法律关系消灭。n n2.2.以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以及内容等要素的以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以及内容等要素的消灭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分为以消灭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分为以下类型:下类型:n n(1 1)行政法律关系内容即权利义务的消灭。)行政法律关系内容即权利义务的消灭。n n(2 2)因主体消灭使权利义务归于消灭。)因主体消灭使权利义务归于消灭。n n(3 3)因客体的消灭使原权利义务归于消灭。)因客体的消灭使原权利义务归于消灭。返回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n n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反映现代民主宪政精神,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反映现代民
25、主宪政精神,集中体现行政法的目的和价值,贯穿于行政法规集中体现行政法的目的和价值,贯穿于行政法规范之中,并指导行政法的制定、执行和遵守,规范之中,并指导行政法的制定、执行和遵守,规范行政行为实施和行政争议解决的基本准则和原范行政行为实施和行政争议解决的基本准则和原理。理。n n一、合法行政一、合法行政n n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法 原理 实务 教材 教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