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1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02.02.02.02.1 2.1 2.1 2.1 2.2 2.2 2.2 2.2 2.3 2.3 2.3 2.3 2.42.42.42.42.52.52.52.5引言引言引言引言控制控制控制控制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拉氏拉氏拉氏拉氏变换和反变换变换和反变换变换和反变换变换和反变换传递传递传递传递函数函数函数函
2、数系统系统系统系统方框图及简化方框图及简化方框图及简化方框图及简化本章本章本章本章小结小结小结小结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了解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能对简单的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列写出动态方程式。2、熟悉拉普拉斯变换和反变换,并能应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定常微分方程。3、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并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形式。4、掌握由系统微分方程组建立方框图的方法,掌握用方框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的方法。5、掌握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对参考输入和
3、对干扰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及误差传递函数的概念。教教学学重重点点: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解析法,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数学模型的解析法,传递函数方框图的绘制与简化。教教学学目目的的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重达2吨的宝马小轿车,现用老牛拉着行驶,要求宝马轿车行驶速度如下图要求,请问老牛如何控制使力?F Fmgmgf=2000N2.0 2.0 引言引言1600+20002
4、000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1 1 1)动态模型)动态模型)动态模型)动态模型 动动态态模模型型:描描述述系系统统处处于于暂暂态态过过程程中中个个变变量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一般是时间函数。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一般是时间函数。如如:微分方程(时域分析),传递函数(复数域),频率特性(频率域),状态方程(现代控制理论)等。(2 2 2 2)静态模型)静态模型)静态模型)静态模型 静静态态模模型型:描描述述过过程程处处于于稳稳态态时时各各变变量量之之间间的关
5、系。一般不是时间函数的关系。一般不是时间函数。描描述述系系统统输输入入输输出出变变量量以以及及各各变变量量之之间间关关系系的的数数学学表表达达式式,称称为为系系统统的的数数学学模模型型,它它揭揭示示了了系系统统结结构构、参参数数及及性性能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数学模型一、数学模型只与现在有关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1 1)解析法)解析法 解解析析法法是根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基本物理、化学等定
6、律,列写出每一个元件的输入-输出的关系式,然后消去中间变量,从中求出系统输出与输入的数学表达式式。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2 2)实验法)实验法 人为地对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逼近,这种方法也称为系统辨识系统辨识。y=p1*x7+p2*x6+p3*x5+p4*x4+p5*x3+p6*x2+p7*x1+p8 Coefficients:p1=2.2048e-009 p2=-3.594
7、8e-007 p3=2.389e-005 p4=-0.00082949 p5=0.015994 p6=-0.16716 p7=0.84243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2.1 控制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控制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二、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二、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1 1)明确输入、输出;分析信号传递、变换过程;)明确输入、输出;分析信号传递、变换过程;(2 2)从从输输入入端端开开始始,按按信信息息传传递递、变变换换过过程程列列写写各各变变量量之之
8、间间的的数数 学关系式;学关系式;注意:因果关系注意:因果关系;(3 3)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出)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出输入关系式;输入关系式;(4 4)整理成标准形式。)整理成标准形式。一、数学模型建立的依据一、数学模型建立的依据 反映系统内在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定律和各专业理论。反映系统内在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定律和各专业理论。微分方程是在时域中描述系统(或)元件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三、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三、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写写写1
9、1 1 1)机械系统)机械系统)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受力分析受力分析主要有质量、弹簧和阻尼组成。主要有质量、弹簧和阻尼组成。M-K-CM-K-C系统系统弹簧阻尼隔振器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2 2 2)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电气系统 电器系统主要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基本元件。列写微分方程采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A、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对于任一集总参数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瞬间,沿该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B、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0、对于任一集总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瞬间,流出(或流入)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回路L1:-u1+u2+u4=0回路L2:-u4+u5+u6=0回路L3:-u2+u3-u5=0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2 2 2)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 3 3 3)流体系统)流体系统)流
11、体系统)流体系统A:箱体截面积;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 4 4 4)机电系统)机电系统)机电系统)机电系统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 解:电枢回路方程反电势方程转子运动方程电磁力矩方程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
12、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综上所述:综上所述:(1 1)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数学模型。)物理本质不同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数学模型。(2 2)同一数学模型可以描述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系统。)同一数学模型可以描述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系统。(3 3)在在通通常常情情况况下下,
13、元元件件或或系系统统的的微微分分方方程程的的阶阶次次,等等于于元元件件或或系系统统中中所所包包含含的的独独立立储储能能元元的的个个数数。惯惯性性质质量量、弹性要素、电感和电容都是储能元件。弹性要素、电感和电容都是储能元件。(4 4)描描述述系系统统运运动动的的微微分分方方程程的的系系数数都都是是系系统统的的结结构构参参数数及及其其组组合合,这这就就说说明明系系统统的的动动态态特特性性是是系系统统的的固固有有特特性,取决于系统结构及其参数。性,取决于系统结构及其参数。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
14、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四、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四、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1 1)线性系统)线性系统 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如果方程的系数为常数,则为线性定常系统;如果方程的系数是时间t的函数,则为线性时变系统。如:质量、弹簧和阻尼器系统,RLC无源电网络系统。2 2)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式中,a1,a2,an和b0,b1,bm为由系统结构参数决定的实常数,mn。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2)非线性
15、系统)非线性系统 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如:刚才所说的液位控制系统,磁悬浮列车。五、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五、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1 1)线性化问题的提出)线性化问题的提出 实际系统或元件都有不同程度的非线性,即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次关系;线性系统是有条件存在的,只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具有线性特性;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是非常复杂的;对于实际系统而言,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线性化模型近似代替非线性模型进行处理,能够满足实际需要。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
16、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所所谓谓线线性性化化就就是是在在一一定定范范围围内内,用用线线性性方方程程代代替替非非线线性性方方程程的的近近似似处处理理过过程程。从几何上看,所谓线性化就是用直直线线代代替替曲曲线线。数学处理方法就是将曲线方程在平衡点处取泰勒级数一次近似式。2 2)泰勒级数展开法)泰勒级数展开法 函数y=f(x)在其平衡点(x0,y0)附近的泰勒级数展开式为: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略去含有高于一次的增量x=x-x0的项,则:或:y-y0 =y=Kx,其中:上
17、式即为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模型,称为增量方程。y0=f(x0)称为系统的静态方程;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 3)滑动线性化)滑动线性化切线法切线法 0 xy=f(x)y0 x0 xyy非线性关系线性化非线性关系线性化A线性化增量增量方程为:y y=xtg切线法是泰勒级数法的特例。v确定系统各组成元件在平衡态的工作点;确定系统各组成元件在平衡态的工作点;v列出各组成元件在工作点附近的增量方程;列出各组成元件在工作点附近的增量方程;v消除中间变量,得到以增量表示的线
18、性化微分方程。消除中间变量,得到以增量表示的线性化微分方程。4 4)系统线性化微分方程的建立步骤)系统线性化微分方程的建立步骤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实例:液位系统的线性化实例:液位系统的线性化 解解:稳态时:非线性项的泰勒展开为:节流阀节流阀节流阀节流阀qi(t)qo(t)H(t)液位系统液位系统则: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于
19、:注意到:实际使用中,常略去增量符号而写成:所以:变量用平衡工作点的值加增量表示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线性化处理的注意事项线性化处理的注意事项 线性化方程的系数与平衡工作点的选择有关;线性化是有条件的,必须注意线性化方程适用的工作范围;某些典型的本质非线性,如继电器特性、间隙、死区、摩擦等,由于存在不连续点,不能通过泰勒展开进行线性化,只有当它们对系统影响很小时才能忽略不计,否则只能作为非线性问题处理。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20、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inout0近似特性曲线真实特性饱和非线性inout0死区非线性inout0继电器非线性inout0间隙非线性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22.2 拉氏变换和反变换拉氏变换和反变换则函数f(t)的拉普拉氏变换存在,并定义为:式中:s=+j(,均为实数);称为拉普拉氏积分;拉普拉氏积分;F(s)称为函数f(t)的拉普拉氏变换或象函数象函数,它是一个复变函数;f(t
21、)称为F(s)的原函数原函数;L为拉氏变换的符号拉氏变换的符号。一、拉氏变换的定义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指数函数(a为常数)指数函数0tf(t)1二、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单位阶跃函数1(t)10tf(t)单位阶跃函数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22、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单位速度函数(斜坡函数)10tf(t)单位速度函数1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4)单位加速度函数单位加速度函数0tf(t)函数的拉氏变换及反变换通常可以由拉氏变换表直接或通过一定的转换得到。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5)单位脉冲函数(t)0tf(t)单
23、位脉冲函数1由洛必达法则:所以: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6)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 正弦及余弦函数10tf(t)f(t)=sintf(t)=cost-1由欧拉公式,有: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从而:同理: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
24、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三、拉氏变换的主要定理 叠加定理 q 齐次性:Laf(t)=aLf(t),a为常数;q 叠加性:Laf1(t)+bf2(t)=aLf1(t)+bLf2(t)a,b为常数;显然,拉氏变换为线性变换。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微分定理 证明证明:由于即:同样有:式中,f(0),f(0),为函数f(t)的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
25、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当f(t)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刻的值均为零时(零初始条件):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延迟定理 设当t0时,f(t)=0,则对任意0,有:函数 f(t-)0tf(t)f(t)f(t-)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位移定理 例: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控制系统 数学模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