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ppt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新新生生儿儿缺缺氧氧缺缺血血性性脑脑病病(HIE)是是由由于于各各种种围围产产期期因因素素引引起起的的缺缺氧氧和和脑脑血血流流减减少少或或暂暂停停而而导导致致胎胎儿儿和和新新生生儿儿的的脑脑损损伤伤。是是导导致致儿儿童童神神经经系系统统伤伤残残的的常常见见原原因因之之一一。宫宫内内窒窒息息者者约约占占50%,娩娩出出过过程程后后窒窒息息者者约占约占40%,先天原因约占,先天原因约占10%。目前我国(目前我国(HIE)发病率为)发病率为0.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1 1、患儿多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患儿多具有明显宫内窘
2、迫史或产时窒息史。史。2 2、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轻型仅有、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3 3、脑水肿征候是、脑水肿征候是HIEHIE的特征,前囟饱满、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骨缝分离、头围增大。4 4、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5 5、肌张力减低、生理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生理反射减弱。1 1、两侧大脑半球片状或广泛性的低、两侧大脑半球片状或广泛性的低密度区;常见于额叶及侧脑室旁脑密度区;常见于额叶及侧脑室旁脑白质内。白质内。2 2、脑室周围灰白质界面模糊或消失、脑室周围灰
3、白质界面模糊或消失,或灰白质密度反转。或灰白质密度反转。3 3、常伴有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常伴有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常见。出血、脑室内出血常见。表现表现主要根据低密度的主要根据低密度的数目数目:轻度轻度:散在局灶低密度影分布散在局灶低密度影分布2 2个脑个脑叶内。叶内。中度中度:低密度影超过低密度影超过2 2个脑叶个脑叶,白质灰白质灰质对比模糊。质对比模糊。重度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影弥漫性低密度影,灰质白质界灰质白质界限消失限消失,但基底节、小脑尚有正常密但基底节、小脑尚有正常密度。度。注:中、重度常伴有颅内出血。注:中、重度常伴有颅内出血。分度分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
4、像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断表现表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1 1)正常足月儿脑白质正常足月儿脑白质值在值在2020以上以上,小于小于1818确认为低密度。确认为低密度。()由于新生儿脑的含水()由于新生儿脑的含水量高及髓质化尚不完整;并且量高及髓质化尚不完整;并且缺乏髓鞘形成。故足月儿的两缺乏髓鞘形成。故足月儿的两额区及早产儿的侧脑室周围额额区及早产儿的侧脑室周围额部或枕部呈低密度灶为正常表部或枕部呈低密度灶为正常表现。现。附1:对低密度区的评价(3 3)由于脑水肿以脑室旁周围白质为主)由于脑水肿以脑室旁周围白质为主;脑干、丘脑、基底节区和小脑不易受累。脑干、丘脑、基底节区和
5、小脑不易受累。故小脑、脑干、基底节和丘脑的密度相对故小脑、脑干、基底节和丘脑的密度相对增高增高,形成所谓的形成所谓的“反转征反转征”及及“白色小脑白色小脑征征”。反转征:表现为弥漫性脑白质和灰质的密反转征:表现为弥漫性脑白质和灰质的密度减低、伴有度减低、伴有 灰白质界限不清或消失灰白质界限不清或消失,或或灰白质密度反转灰白质密度反转,而基底节、丘脑、脑干而基底节、丘脑、脑干和小脑密度相对增高。和小脑密度相对增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4 4)足月儿在脑室周围呈弥)足月儿在脑室周围呈弥漫性低密度区为一病理现象。足漫性低密度区为一病理现象。足月儿出生后,低密度灶渐少,在月儿出生后,低密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缺氧 缺血性 影像 诊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