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概论..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物分子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分子概论..ppt(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篇生物分子概论人体物质组成: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激素等。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是生物体特有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是构建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故又称为生物分子。生物分子的特性:生物分子是生物特有的有机化合物;生物分子具有复杂有序的结构;生物结构具有特殊的层次;生物分子都行使专一的功能。第一章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生物化学 糖、脂、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基础,对生命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一节 糖 类 一、概述 (一)存在与分布 糖是地球上存在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有机化合物,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
2、糖。糖占植物干重的80%,微生物干重的10-30%,动物干重的2%。糖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二)化学组成 糖类是由碳(C)、氢(H)、氧(O)三种元素组成的,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相同,其分子式通常以Cn(H2O)n 表示。过去误认为 此类物质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实际上这 一名称并不确切,如脱氧核糖等糖类不符合通式,而甲醛、乙酸等虽符合这个通式但并不是糖。(三)定义 糖类是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二、分类 糖类物质根据其水解情况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一)单糖 单糖是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葡萄糖,果糖都是常见单糖。根据羰基在分
3、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根据碳原子数目,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生物体内几种重要的单糖 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见图。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见图。(二)低聚糖 低聚糖由2-10个单糖分子构成,其中以双糖最普遍。寡糖和单糖都可溶于水,多数有甜味。常见的双糖:蔗糖、乳糖和麦芽糖。蔗糖+水 葡萄糖+果糖 乳糖+水 葡萄糖+半乳糖 麦芽糖+水 葡萄糖+葡萄糖 几种重要二糖的分布 (1)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低聚糖,主要的光合作用产物,也是植物体内糖储藏、积累和运输的主要形式。(2)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牛奶中含46),高等植物花粉管及微生物中也含有少量乳糖。(3)麦
4、芽糖大量存在于发酵的谷粒,特别是麦芽中,使淀粉不完全水解的产物。低聚糖与运动 目前,在运动饮料中常配入4-10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低聚糖饮料能延迟长时间运动疲劳发生和加速糖储备恢复。(三)多糖 多糖由多个单糖缩合、失水而形成的。它是自然界中分子结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水解后能产生许多分子的单糖。多糖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构多糖,如构成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构成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等;另一类是贮藏多糖,如植物中的淀粉、动物体内的糖原等。还有一些多糖具有更复杂的生理功能,如粘多糖、血型物质等,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多糖可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称均一多糖,如己糖胶(淀粉、糖原、
5、纤维素等),也可由不同类型的单糖缩合而成,称不均一多糖,如半乳糖甘露糖胶、阿拉伯胶和果胶等。多糖在水中不形成真溶液,只能形成胶体。多糖没有甜味,也无还原性。多糖有旋光性,但无变旋现象。1、淀粉淀粉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贮藏多糖,在植物中以淀粉粒状态存在,形状为球状或卵形。淀粉是由麦芽糖单位构成的链状结构,可溶于热水的是直链淀粉,不溶的是支链淀粉,图。(1)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量从几万到十几万,平均约在60,000左右,相当于300400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是一条不分支的长链。它的分子通常卷曲成螺旋形,每一转有六个葡萄糖分子。直链淀粉是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以碘液处理产生蓝色,光吸
6、收在620-680nm。(二)支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分子量在20万以上,含有1300个葡萄糖或更多。与碘反应呈紫色,光吸收在530-555nm。它具有支链结构,每个直链是1,4连接的链,而每个分支是1,6连接的链。2、糖原糖原是动物中的主要多糖,是葡萄糖的极容易利用的储藏形式。糖原分子量约为500万。糖原的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但分支密度更大,平均链长只有12-18个葡萄糖单位。每个糖原分子有一个还原末端和很多非还原末端。与碘反应呈紫色,光吸收在430-490nm,图。(1)糖原的分布 糖原以颗粒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体、动物体内,肝脏和肌肉内的储存量尤其丰富。成人体内糖储量约为400-500克;正常生理
7、活动情况下,每千克湿肌含糖原10-15克;长期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每千克湿肌含糖原20-30克。3、纤维素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存在 量最大的一类多糖,它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纤维素由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无分支。纤维素分子量在5万到40万之间,每分子约含3002500个葡萄糖残基。纤维素是直链,100-200条链彼此平行,以氢键结合,所以不溶于水,图。纯净的纤维素是无色无臭、无味的物质。人和动物体内没有纤维素酶,不能分解纤维素。但是,摄入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等生理功能。三、糖的生物学功能(一)概述 糖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含量占人体干重的2%。
8、在人体中,糖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1)以糖原形式贮藏在肝和肌肉中。(2)以葡萄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3)存在于多种含糖生物分子中。糖作为组成成分直接参与多种生物分子的构成。糖在人体中,主要有以下作用(1)作为能源物质。糖是机体最容易得到,最经济,也是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一般情况下,人体所需能量的70%来自糖的氧化。(2)作为结构成分。糖蛋白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蛋白聚糖是结缔组织如软骨,骨的结构成分。(3)参与构成生物活性物质。核酸中含有糖,有运输作用的血浆蛋白,有免疫作用的抗体,有识别,转运作用的膜蛋白等绝大多数都是糖蛋白,许多酶和激素也是糖蛋白。(4)作为合成其它生物分子的碳源。糖可用来合
9、成脂类物质和氨基酸等物质。(二)运动中糖的生物学功能 1.糖可储存和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 人体充足的糖原储备是短时间大强度间歇运动 和长时间持续运动能量的主要来源;运动中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能延缓中枢性疲劳的出现。2.糖具有降低蛋白质分解的作用 3.糖可以调节脂肪代谢 第二节 脂 类 一、概述 (一)存在与分布 脂类泛指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各类生物分子。脂类所包括的物质范围很广,结构差异也大。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以长链或稠环脂肪烃分子为母体。脂类分子中没有极性基团的称为非极性脂;有极性基团的称为极性脂。极性脂的主体是脂溶性的,其中的部分结构是水溶性的。脂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使人体重要
10、的组成成分。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胸腔、腹腔、肌肉、骨髓等处的脂肪组织中,是储备能源的主要形式;复合脂和类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血浆脂蛋白是脂类物质在血液中的转运形式;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化为固醇类激素和维生素D。(二)化学组成 脂类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氮和磷。二、分类 根据不同组分,通常把脂类分为单纯脂、复合脂和类脂三类。(一)单纯脂 单纯脂是脂肪酸与醇结合成的酯,没有极性基团,是非极性脂,又称中性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是脂类中最丰富的一种,其合成过程如图。人体及高等动物体内的脂肪酸有以下特点:1.是由偶数碳原子构成的一元酸,最多见的是C16、C18、C22等长链脂肪酸。
11、2.碳链无分支。3.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同脂肪酸的区别:碳氢链长度;饱和与否;双链的位置和数目。必需脂肪酸:我们把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二)复合脂 复合脂是由简单脂和一些非脂物质如磷酸、含氮碱基等共同组成的。常见的复合脂:磷脂、糖脂和脂蛋白。1.磷脂 磷脂是一类含磷的复合脂,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脑、肾、肝、神经组织、禽蛋的卵黄和植物的种子中。2.糖脂 糖与脂类以糖苷键相连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糖脂。糖脂是细胞膜的组分,其糖结构突出于质膜表面,与细胞识别和免疫有关。位于神经细胞的还与神经传递有关。3.脂蛋白 脂蛋白主要是由蛋白质、脂肪、胆固醇和磷
12、脂等组成。其合成部位基本在肝脏。根据蛋白质组成可分为核蛋白类;磷蛋白类 和单纯蛋白类。血浆脂蛋白使血液中脂类物质的转运形式,通常用超离心法根据其密度由小到大分为五种: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高密度脂蛋白(VHDL)。(三)类脂 类脂是指一些理化性质与脂肪相似的,不含结合脂肪酸的脂类物质。最常见的是类固醇及其衍生物:胆固醇图、胆汁酸、维生素D、固醇类激素。1.胆固醇的含量及分布:含量:约140克 分布: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大约 分布在脑、神经组织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
13、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 2.胆固醇的生理学功能:细胞的重要成分;合成胆汁酸固醇类激素的前体;维持生物膜的正常透过能力;组成神经髓鞘绝缘物质;解毒。体内胆固醇来源:食物提供;体内合成。三、酯类的生物学功能 1.脂类是机体组织的组成成分;细胞及细胞器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的膜,统称生物膜。生物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脂类约占40,蛋白质占60。基本脂:人体内类脂占体重的5%左右,由于膳食对其影响极小,故有“基本脂”之称。2.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和最大储能库。可变脂:人体内脂肪的含量受营养状态和活动量等的影响变动较大,故有“可变脂”之称。3.防震和隔热 4.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二)运动中脂肪的生物学
14、功能 1.脂肪提供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2.脂肪氧化功能具有降低蛋白质和糖消耗的作用。第三节 蛋白质、核酸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蛋白质是所有生物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分子和功能分子,几乎所有的生命现象和生物功能都是蛋白质作用的结果。主要有C、H、O、N和S。有些蛋白质含有少量磷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钴、钼,个别蛋白质还含有碘。(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由由于于体体内内的的含含氮氮物物质质以以蛋蛋白白质质为为主主,因因此此,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10
15、0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g%)(g%)=每克样品含氮克数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 6.251001/16%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二)氨基酸(二)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存在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 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L-L-氨基酸的通式氨基酸的通式R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2.极性中性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3.酸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4.碱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一)氨基酸的分类(一)氨基酸的分类*2020种氨基酸的英文名称、缩写符号及分类如下种氨基酸的英文名称、缩写符号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分子 概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