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ppt
《第二章-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的方法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的方法稀释涂布法稀释涂布法划线分离法划线分离法利用平皿的生化反应分离法:透明圈法、变色圈利用平皿的生化反应分离法:透明圈法、变色圈法、生长圈法、抑菌圈法法、生长圈法、抑菌圈法“病灶病灶”分离法分离法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特殊菌类特殊菌类环保降解菌的分离环保降解菌的分离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接种和分离工具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接种针 2.接种环接种环
2、3.接种钩接种钩 4.5.玻璃涂棒玻璃涂棒 6.接种圈接种圈 7.接种锄接种锄 8.小解剖刀小解剖刀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划线接种,分离纯化灼烧灼烧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的方法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的方法无氮培养基无氮培养基筛出固氮菌;筛出固氮菌;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筛出硝化细菌;筛出硝化细菌;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且无氧有光环境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且无氧有光环境筛出光筛出光合细菌;合细菌;高浓度高浓度NaCl的培养基的培养基筛出耐盐菌株筛出耐盐菌株伊红伊红美蓝的培养基美蓝的培养基筛出大肠杆菌;筛出大肠杆菌;青霉素的培养基青霉素的培养基筛出酵母菌、霉菌;筛出
3、酵母菌、霉菌;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的方法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的方法 传统发酵食品的传统发酵食品的starter的确定的确定or 优势菌株的确定优势菌株的确定例如:金华火腿的主要发酵菌;例如:金华火腿的主要发酵菌;优势细菌:乳酸菌、葡萄球菌优势细菌:乳酸菌、葡萄球菌 优势酵母菌:欧诺比假丝酵母、红酵母优势酵母菌:欧诺比假丝酵母、红酵母 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菌株确定?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菌株确定?非原位检测鉴定、原位检测鉴定非原位检测鉴定、原位检测鉴定第一
4、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4种基本方法:(1)标准平板计数或好氧平板计数,适用于活细胞或菌落形成单位。(2)最大可能值法。作为一种统计学的方法来测定活性细胞。(3)染色还原技术。估计拥有还原能力的活性细胞数目。(4)直接显微镜计数法。活性和非活性细胞。常规的标准平板计数(SPC)将一部分食品样品混合或者均质化,在适当的稀释液中进行梯度稀释,然后涂布或者倾注到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使用电子计数器对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SPC法是目前测定活细胞数和食品产品中菌落
5、形成单位数最广泛的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常规的标准平板计数(SPC)记录产品中全部活细胞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采用的取样方法2)食品样品中有机体的分类3)食品生物区系的种类4)食品原料的种类5)食品产品的预检历史记录6)所用培养基的营养程度7)所用的培养温度和时间8)pH值、aw和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9)所用的稀释液类型10)食品样品中有机体的相对数量11)竞争或拮抗有机体的存在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显微镜菌落计数法 是通过显微镜对载玻片琼脂层上生长的微小菌落计数。首先进行涂布,将0.1ml的牛乳琼脂混合物涂布到4cm2的载玻
6、片上,经培养,干燥和染色,借助显微镜对微小菌落进行计数。另一种方法是将2ml融化的琼脂与2ml热牛乳混合,随后取0.1ml已经接种的琼脂涂抹到4 4cm2的载玻片上,最后用硫堇蓝染色,用16mm物镜的宽视野显微镜观察载玻片。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最大可能数法 在这种方法中,食品样品的稀释液的准备类似于SPC法。将三个连续等分量样品或稀释梯度的稀释液转移到9个或15个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分别称为3试管或5试管法。最初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通过查阅标准MPN表来获得。通常MPN法的结果高于SPC的结果。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MPN法的优点:
7、(1)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2)与SPC法相比,不同实验室得到的结果更加可靠,相似率较高。(3)特殊微生物群体可以通过适当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测定。(4)这是一种测定粪大肠杆菌群含量的方法。缺点:精确度低。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染色还原试验 在估测相关产品中活菌数量时,通常使用两种染色剂:亚甲基蓝和刃天青。进行染色还原实验时,食品上清液加入任何一种染色剂标准溶液,亚甲蓝会从蓝色还原为白色,而刃天青则从暗蓝色还原为粉红色或白色,染色剂还原的时间与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成正比。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染色还原试验刃天青还原反应快速检测牛肉腐败,被
8、还原为无色、有味、而且结果与SPC法显著相关。乳品中用来估测鲜牛乳的微生物学质量,简单,快捷,经济,而且只有活细胞才对显色剂有明显的还原能力。缺点:微生物对染色剂的还原程度不同,不适用于含还原酶的食品。食品表面微生物的检测1.棉拭/棉拭漂洗法是表面微生物检验中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不仅应用于食品及乳制品,而且还用于医院、饭店。方法:将1.5ml液体加到平整的表面上,在3cm2区域内擦拭15s,然后用微升移液管取0.1ml和0.5ml液体,将液体在平板计数琼脂或选择性培养基上涂布或倒平板计数。2.接触平板法 平板直接接触复制微生物法(RODAC)使用一种特殊的皮氏培养皿,平板中倾倒15.5
9、16.5ml培养基,形成琼脂平面;当把平皿倒置时,凝固的琼脂就会与待测表面直接接触,接触后盖上平皿盖、培养,然后进行菌落计数。缺点:仅适用于菌落较分散的表面,对于污染较严重的表面无效。食品表面微生物的检测3.琼脂注射/琼脂肠法琼脂注射法:将1个100ml的注射器去掉针头,改造成中空的柱体,并在中空的部分注入琼脂,通过推动活塞将琼脂从柱体底部挤压到待测表面上,将露在外面的那层切下,置于皮氏平皿中,经过培养后进行菌落计数。琼脂肠法:与注射法类似,只不过用的是塑料试管而不是改造的注射器。广泛用于肉制品或食品加工设备表面微生物的检测。缺点同RODAC法,适合菌落分散和表面污染程度较轻的样品。食品表面微
10、生物的检测其他检测方法:1)直接表面检测法2)粘性薄膜法3)棉拭/琼脂斜面4)超声波装置5)喷雾枪法食品表面微生物的检测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传统的鉴定方法微生物传统的鉴定方法 细菌: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八版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八版1974、第、第九版九版199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19841989,2000年分五卷出版。年分五卷出版。放线菌放线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编著的放线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
11、所编著的放线菌目分科、分属检索表目分科、分属检索表真菌:真菌:Smith、Alexopoulos(阿历克索鲍罗斯阿历克索鲍罗斯)、Ainsworth(安斯沃思)的分类系统(安斯沃思)的分类系统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伯杰氏手册沿革:伯杰氏手册沿革:伯杰氏手册自从伯杰氏手册自从1923年出版第年出版第1版,直至版,直至1974年第年第8版,均使用版,均使用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
12、riology)。1984年开始至年开始至1989年分四卷出版,并改名为年分四卷出版,并改名为伯杰氏系统细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第一第一版版)1994年又将年又将系统手册系统手册1-4卷中有关属以上分类单元的分类鉴定卷中有关属以上分类单元的分类鉴定资料进行少量的修改补充后汇集成一册仍用原来书名出版,故称资料进行少量的修改补充后汇集成一册仍用原来书名出版,故称之为之为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九版第九版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
13、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第九版第九版伯杰氏细菌学手册伯杰氏细菌学手册简介:简介:内容分四卷:内容分四卷:第第1卷:一般医学和工业方面重要的革兰氏阴性细卷:一般医学和工业方面重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菌。第第2卷卷:放线菌以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放线菌以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第第3卷:古细菌、蓝细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卷:古细菌、蓝细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第第4卷卷:放线菌。放线菌。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新的分类方法新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核酸在细菌分类数值分类、核酸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遗
14、传学方法、血清学和化学分类中的应用、遗传学方法、血清学和化学分类等。等。鉴定方法的革新。新版在表型特征基础上,鉴定方法的革新。新版在表型特征基础上,以以DNA资料对属、种的分类地位给予决定性资料对属、种的分类地位给予决定性的判断。将的判断。将DNA中中G+C mol含量的测定、含量的测定、DNA杂交、杂交、RNA寡核苷酸的顺序分析、细胞寡核苷酸的顺序分析、细胞化学分析、数值分类等方法应用到细菌的分化学分析、数值分类等方法应用到细菌的分类学上类学上。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
15、方法应用原则应用原则查阅相关尽可能的资料查阅相关尽可能的资料每一步利用常识、结果判定每一步利用常识、结果判定最少的试验,最好的结果最少的试验,最好的结果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鉴定步骤鉴定步骤菌株的纯化菌株的纯化化能自养菌、光合菌化能自养菌、光合菌oror化能异养菌的确定化能异养菌的确定根据分离的过程确定根据分离的过程确定 形态、形态、GramGram、SporeSpore的确定的确定 色素等专一特性色素等专一特性 碳源的类型、氧化性、发酵性碳源的类型、氧化性、发酵性
16、 归属;由属的特征选择试验;进一步确定归属;由属的特征选择试验;进一步确定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和传统的鉴定方法应用实例(应用实例(a-淀粉酶抑制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保存)淀粉酶抑制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保存)第一步:菌落纯菌株的获得第一步:菌落纯菌株的获得第二步:设计一系列的检测反应第二步:设计一系列的检测反应第三步:对照结果定名第三步:对照结果定名第四步:保存第四步:保存 生化反应平板筛选:生化反应平板筛选:“抑制圈和显色圈法抑制圈和显色圈法”。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
17、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1.DNA同源性和同源性和DNA中(中(G+C)摩尔分数)摩尔分数(G+C)%=(G+C)/(A+T+C+G)%Tm法(热变温度法)测定法(热变温度法)测定菌株间相差菌株间相差2.54.0;种间相差;种间相差510以以上;属间相差上;属间相差10以上以上第二节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学的现代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学的现代鉴定方法 每个生物种都有特定的GC%范围,因此 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细菌的GC%范围为25-75%,变化范围最大,因此更适合于细菌的分类鉴定。GC%测定主要用于对表型特征难区分的细菌测定主要用于对表型特征难区分的细菌 作出鉴定,并可检验表型特征分类的合
18、理性,作出鉴定,并可检验表型特征分类的合理性,从分子水平上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G+C含量的比较主要用于分类鉴定中的含量的比较主要用于分类鉴定中的否定否定 但具有相似但具有相似G+C含量的生物并不一定表明含量的生物并不一定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近的亲缘关系。它们之间具有近的亲缘关系。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G+C含量差别应在含量差别应在45%以下;同属不同种的差别应低于以下;同属不同种的差别应低于1015%;G+C含量已经作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的一含量已经作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它对于种、属甚至科的分类鉴定有重要项基本特征,它对于种
19、、属甚至科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意义。若二个在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及其相似的若二个在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及其相似的菌株,如果其菌株,如果其G+C含量的差别大于含量的差别大于5%,则肯定不是,则肯定不是同一个种,大于同一个种,大于15%则肯定不是同一个属。则肯定不是同一个属。第二章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食品微生物鉴定技术和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学的现代鉴定方法食品微生物学的现代鉴定方法1.DNA同源性同源性Southern blotting(DNA-DNA)Northern blotting (DNA-RNA)Western blotting(Pro-Anti)Easter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食品 微生物 鉴定 技术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