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知觉课件.ppt
《第四章-知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知觉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知觉知觉 第一节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知觉观认知心理学的知觉观一、知觉的实质一、知觉的实质1 1、传统的观点、传统的观点v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未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未能揭示心理过程:(能揭示心理过程:(1 1)似乎是自动的,其过程是)似乎是自动的,其过程是意识不到的;(意识不到的;(2 2)似乎是先天的,由遗传决定的。)似乎是先天的,由遗传决定的。2 2、认知的观点、认知的观点v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理解的过程,获得感觉信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理解的过程,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受主观因素(如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受主观因素(如知
2、识、态度、价值、需要)的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态度、价值、需要)的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背景、上下文)的影响。背景、上下文)的影响。二、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二、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1 1、实验证明、实验证明(1 1)知觉恒常性的一个例子:人类学研究。)知觉恒常性的一个例子:人类学研究。vTurnbull,Turnbull,少数民族部落对不同距离的野牛知觉不少数民族部落对不同距离的野牛知觉不一,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一,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2 2)WarrenWarren(19701970)音素恢复的研究(听知觉)音素恢复的研究(听知觉)v一个句子中,某个音素的读音被替换为另外的纯一个句子中
3、,某个音素的读音被替换为另外的纯音(如音(如*eeleel),检验被试对此音素恢复的不同情),检验被试对此音素恢复的不同情况。结果表明知识经验(语法)自动给知觉对象况。结果表明知识经验(语法)自动给知觉对象赋予了意义。赋予了意义。(3 3)MillerMiller(19631963)句子识别的实验(听知觉)句子识别的实验(听知觉)v两个自变量:需要识别的句子(包括三个水平:两个自变量:需要识别的句子(包括三个水平:正常句、异常句和非语法句);噪音的背景(以正常句、异常句和非语法句);噪音的背景(以音噪比为指标的连续变量)。因变量为正确率。音噪比为指标的连续变量)。因变量为正确率。结果表明知觉受
4、语言知识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觉受语言知识的影响。(4 4)BiedermanBiederman(19721972)的实验(视知觉)的实验(视知觉)v用速示器展现不同的场景,根据箭头提供的线索,用速示器展现不同的场景,根据箭头提供的线索,让被试从备择物中指出靶子。结果表明,空间关让被试从备择物中指出靶子。结果表明,空间关系的知识对我们的知觉产生影响。系的知识对我们的知觉产生影响。v看到不同的旋转方向,代表着不同的思维类型,看到不同的旋转方向,代表着不同的思维类型,如果看到舞蹈者逆时针旋转的时候更多,代表您如果看到舞蹈者逆时针旋转的时候更多,代表您是是“左脑型左脑型”占优势;如果看到舞蹈者顺时针旋占
5、优势;如果看到舞蹈者顺时针旋转的时候更多,代表您是转的时候更多,代表您是“右脑型右脑型”占优势。很占优势。很少人会是纯粹的少人会是纯粹的“左脑人左脑人”或或“右脑人右脑人”,基本,基本上您都能看到两种方向的旋转,只是他们的时间上您都能看到两种方向的旋转,只是他们的时间比例各有差异。比例各有差异。2 2、理论观点、理论观点(1 1)假设检验说)假设检验说vBrunerBruner和和GregoryGregory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检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检验的构造过程。知觉是在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验的构造过程。知觉是在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规划下进行的。规划下进行的。v刺激变量可能是模糊的,
6、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刺激变量可能是模糊的,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对应关系,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图),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知觉(恒常图),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知觉(恒常性)。性)。(2 2)刺激物说)刺激物说vGibsonGibson强调知觉过程是由刺激物本身决定的,根本强调知觉过程是由刺激物本身决定的,根本不需要知识经验的参与。在实验室条件下,刺激不需要知识经验的参与。在实验室条件下,刺激所具有的丰富信息被排除了许多,因此生态学效所具有的丰富信息被排除了许多,因此生态学效度低。度低。v两者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去两
7、者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三、知觉加工过程三、知觉加工过程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1)自下而上(材料驱动、数据驱动):由刺激到)自下而上(材料驱动、数据驱动):由刺激到意义,即先分析小的知觉单元,再到大的知觉单元,意义,即先分析小的知觉单元,再到大的知觉单元,最后形成对感觉刺激的解释。最后形成对感觉刺激的解释。(2)自上而下(理论驱动、概念驱动):由意义)自上而下(理论驱动、概念驱动):由意义(期望、假设)到刺激,即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期望、假设)到刺激,即从有关知觉对
8、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形成某种期望或假设,制约加工的所有知识开始,形成某种期望或假设,制约加工的所有阶段和水平。阶段和水平。v二者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加工,相互结合而形成统一二者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加工,相互结合而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的知觉过程。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的交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的交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的交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的交互作用互作用互作用互作用v试想一下拼图游戏:最初阶段,试想一下拼图游戏:最初阶段,只有一些拼块的形状和颜色配合只有一些拼块的形状和颜色配合逐步地思考拼到哪里?几个拼逐步地思考拼到哪里?几个拼块相互拼接,在尝试错误中不断块相互拼接,在尝试错误中不断
9、尝试。接下来,这回大致有个整尝试。接下来,这回大致有个整体的轮廓了,可以预测所要描述体的轮廓了,可以预测所要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案,这回,根据已有的这方面知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案,这回,根据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开始寻找可以拼的拼块。开始寻找可以拼的拼块。(3 3)在不同的情况或条件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在不同的情况或条件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加工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vEysenckEysenck(19841984)指出,)指出,GibsonGibson(刺激物说)强(刺激物说)强调的是在良好的条件下的知觉,调的是在良好的条件下的知觉,BrunerBruner和和Greg
10、oryGregory(假设检验说)强调的是不良条件下的(假设检验说)强调的是不良条件下的知觉。知觉。v【实验实验】Tulving(1964)在字词识别实验中,改)在字词识别实验中,改变刺激呈现时间(变刺激呈现时间(0140ms)来研究自下而上加)来研究自下而上加工,通过改变上下文字词的数目(工,通过改变上下文字词的数目(0、4、8)来)来研究自上而下加工,测量指标是识别靶子词的正研究自上而下加工,测量指标是识别靶子词的正确率。确率。v结果分析:当呈现时间较短时(结果分析:当呈现时间较短时(2060ms),对),对比比8字上下文和无上下文条件下的数据,发现背字上下文和无上下文条件下的数据,发现背
11、景的作用(自上而下)比时间的作用(自下而上)景的作用(自上而下)比时间的作用(自下而上)明显;当延时增长(到明显;当延时增长(到140ms),再对比发现时),再对比发现时间的作用比背景的作用明显。间的作用比背景的作用明显。2 2、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vGestaltGestalt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着其部分的知觉。着其部分的知觉。(1 1)NavonNavon关于总体特征(关于总体特征(Global FeatureGlobal Feature)和局部)和局部特征(特征(Local FeatureLocal Feature)的
12、实验。)的实验。v结论:该研究认为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结论:该研究认为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知觉阶段。v质疑:该结论的得出是否与整体、部分的大小对比质疑:该结论的得出是否与整体、部分的大小对比关系、视角等有关?关系、视角等有关?(2 2)不同的实验)不同的实验v当小字母达到视角当小字母达到视角8 8时,它比大字母(总体特征)时,它比大字母(总体特征)更易被识别,即部分优于整体。更易被识别,即部分优于整体。3 3、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13、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的对比的对比v上,指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原理、期望或假设,大上,指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原理、期望或假设,大的知觉单元等;下,指具体的刺激条件,小的知觉的知觉单元等;下,指具体的刺激条件,小的知觉单元等。自上而下,从意义到刺激;自下而上,从单元等。自上而下,从意义到刺激;自下而上,从刺激到意义。刺激到意义。v整体和局部都是指刺激物本身而言,并非刺激和意整体和局部都是指刺激物本身而言,并非刺激和意义的关系。义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v模式(模式(PatternPattern):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的关):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的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
14、。v模式识别(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指人把输指人把输入刺激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入刺激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一、模板匹配理论一、模板匹配理论1 1、基本思想、基本思想v模板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外部刺激的袖珍复本,当模板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外部刺激的袖珍复本,当一个外部刺激的编码和某一个模板有最佳匹配时,一个外部刺激的编码和某一个模板有最佳匹配时,这个刺激就被确认为和这个模板相同,于是得到了这个刺激就被确认为和这个模板相同,于是得到了识别
15、。识别。v【举例举例】如字母如字母A A的识别过程要求刺激与大脑中的的识别过程要求刺激与大脑中的模板完全匹配才能被识别。模板完全匹配才能被识别。v2 2、优点、优点v(1 1)支持知识经验的作用,因为模板的实质是长)支持知识经验的作用,因为模板的实质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时记忆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v(2 2)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有较大的应用价值。v模板说最早是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提出来的,在此模板说最早是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条形码识别机、阅卷机。基础上产生了条形码识别机、阅卷机。v(3 3)得到了一些实验的支持。)得到了一些实验的支持。v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知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