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六.doc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六.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模块二学生指导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知识一、概述(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二、小学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1.认知过程要点内容含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感觉分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内部感觉:肌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规律适应、对比、补偿与相互作用、感觉后象、联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知觉含义反映,它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
2、性、恒常性含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意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注意的分配含义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记忆忆按记忆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分类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识记分类记忆过程保持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等回忆或再认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提高记忆效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
3、的理解果的方法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含义借助主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对客观显示 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划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思维思维的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分类根据思维指向性划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含义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分类意和无意;再造和创造;幻想(理想和空想)(1)主要有观察、思考、知识扩展、有目的的训练想象(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想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4、象力的方法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1)情绪情绪是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境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分为心境、激情、应激。(2)情感情感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它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动机、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一定的道德行为准道德感则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动力。人的理想、世界理智感观对理智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求知欲、好奇心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
5、观反映、感受、欣赏和美感评价。3.意志过程(1)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基本特征:目的性、调节作用、克服困难、以随意动作为基础。(2)意志形成过程中的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三、小学生的个性心理1.认知差异与教育(1)认知差异是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2)类型: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同时性与继时性。场独立型:自主判断,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场依存型:察言观色,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沉思型:深思熟虑减少错误。冲动型:快速反应,常常出错
6、。2.智力差异与教育要 点内 容是通过个人与同龄团体稳定的平均的智商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个体差异异IQ = 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比如男女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和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智力差异的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教育意义小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智力测验能反映出所测项目的现有水平,但不是人的全部学生的智力各不相同,表现也有早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3.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气质类型特点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胆汁质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力强,具有明显多血质的外向倾向
7、,粗枝大叶安静稳重,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话少,适于从事细心、黏液质程序化的学习,有些死板,缺乏生气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性格抑郁质具有明显的内倾性4.性格的特征差异(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四、研究小学生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1.研究原则(1)客观性;(4)矛盾性;(2)发展性;(5)系统性。(3)教育性原则;2.研究方法(1)观察法;(5)谈话法;(2)实验法;(6)问卷法。(3)测验法;(4)活动产品分析法;第二章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一、儿童身心发展概述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一生身心特
8、点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及因素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理 论内容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登观 点个体发展由个体内部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心理发展实质上是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展现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观 点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儿童,不管祖先状况如何,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为从小偷到领袖各种人”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学习是成长的主要途径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论”华生:可塑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多因素论代
9、表人物德国施太伦(辐合论)观 点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遗传素质)及作用、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三、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性、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功能性。1.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状态。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共有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分为八个阶段,小学生属于童年期阶段(6、7 岁 11、12 岁)。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小学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总体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认知的发展骨骼增长快且易变形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身高平均
10、每年增长 45 厘米,体重每情感意识与社会性的发展年增长 22.5 公斤肌肉水分高且易疲劳2.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1)顺序性循序渐进。(2)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3)不平衡性抓关键期。(4)互补性长善救失。(5)差异性因材施教。3.小学生心理发展总趋势(1)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得到发展。(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渐形成。第三章小学生的学习一、学习理论要 点内 容行为主义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他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
11、习理论认知学习科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包括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第三,学习是渗透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人等发生变化第四,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即他们知道自己想学到什么和自己学到了什么学生中心教学观客观评价人本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生观(3)建构主义学习观(4)建构主义教学模式(5)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知识与能力 小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考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