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章.ppt
《新编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章.ppt(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金企鹅文化发展中心http:/1 新编计算机网络教程新编计算机网络教程计算机精品教程2 Contents 第4章 局域网工作原理局域网概述4.1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4.2以太网4.3高速网络技术4.4目录Contents无线局域网4.5虚拟局域网4.63 4.1 局域网概述 目前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 Ring)、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异步传输模式(ATM)等,它们在拓朴结构、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网 一种总线结构的LAN,这种网络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4.1
2、.1 局域网的定义和特性 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络,从协议层次的观点看,它包含着下三层的功能。将连接到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组成为计算机网络,我们称之为计算机局域网网络。这里指的数据通信设备是广义的,包括计算机、终端和各种外围设备等。这里指的小区域可以是一座建筑物内、一个校园或者是大至几十公里直径的一个区域。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缩写为LAN)是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络,是一个高速通信系统。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引出局域网的三个属性:4 4.1 局域网概述因此局域网的主要特性是:地理范围有限。
3、通信速率高,一般为基带传输,传输速率为10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间高速通信。可采用多种通信介质。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可靠性较高,误码率通常低于10-810-11。结点的增删比较容易。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广域网相似,但由于局域网范围规模较小,故又有不同之处。例如,局域网没有通信处理机,其通信处理功能完全由网卡实现;局域网逻辑上也由两级子网组成,但物理上却又不明显。局域网主要由服务器、工作站、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组成,其特点如下。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4.1.2 局域网的组成5 4.1 局域网概述1服务器(Server)服务器是用来管理网络并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与网络中
4、的工作站相比,服务器通常具有更快的速率、更强大的存储容量和更高的可靠性。2工作站(Workstation)工作站指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又称用户机或客户机。从网络构成的角度看,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作为工作站。当工作站登录到服务器后,可按规定权限存取服务器中的文件。此外,工作站通常还可以与网络中的其他用户进行通信或访问Internet。3网络通信系统(Network 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通信系统是连接工作站和服务器的硬件设备。这些设备通常包括专用的网络通信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等,以及用于传输数据的通信介质,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通信设备通过通信介质互相
5、连接。4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ng System)对于稍大一点的网络来说,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以及更好地管理网络,通常应在服务器中安装网络操作系统。6 4.1 局域网概述 局域网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其中,根据局域网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小型局域网和大型局域网。其中小型局域网的特点是地域小,计算机数量不多,因而网络安装、管理和配置都比较简单。例如,家庭、办公室、游戏厅、网吧以及计算机机房网络都属于小型局域网。而大型局域网主要是指企业Intranet网络、行政网络等,这类网络的特点是设备较多,管理和维护都比较复杂。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4.1.3 局域网的分类 根据
6、网络的工作原理,目前的局域网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以太网、令牌环网和ARCnet网。其中以太网是目前局域网中采用最多的网络类型,它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在标准中定义了局域网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息处理方法,在互连设备之间可以10至100Mbit/s的速率传送数据包,目前约80%的局域网都是以太网。7 Contents 第4章 局域网工作原理以太网4.3高速网络技术4.4目录Contents无线局域网4.5虚拟局域网4.6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4.2局域网概述4.18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所谓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指局域网中各个计算机之
7、间的连接形式。目前局域网中各个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形式有三种,即总线型、星型和环型。总线结构是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接所有端用户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连接端用户的物理媒体由所有设备共享,如图4-1所示。使用这种结构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确保端用户使用媒体发送数据时不能出现冲突。然而,在LAN环境下,由于所有数据站都是平等的,不能采取上述机制。对此,研究了一种在总线共享型网络使用的媒体访问方法: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英文缩写成CSMA/CD。图4-1 总线型结构图4.2.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布线容易、电缆用量少、可靠性高、易于扩充和安装等优点,缺点是故障诊断和排除困难、通信介质或
8、中间某一接点出现故障时全网都会瘫痪、其终端必须是智能终端。9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星型结构是最古老的一种连接方式,大家每天都使用的电话就属于这种结构,如图4-2所示,其中图4-2(a)为电话网的星型结构,图4-2(b)为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以太网(Ethernet)星型结构,处于中心位置的网络设备称为集线器,英文名为Hub。(a)电话网的星型结构 这种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站。由于这一特点,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等优点。端用户设备因为故障而停机时也不会影响其他端用户间的通信但这种结构非常不利的一点是,中心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因为中心系统一旦损坏,
9、整个系统便趋于瘫痪。对此中心系统通常采用双机热备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b)以Hub为中心的结构图4-2 星型结构图10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一种扩充便是星型树,如图4-3所示。每个Hub与端用户的连接仍为星型,Hub的级连而形成树。然而,应当指出,Hub级连的个数是有限制的,并随厂商的不同而有变化。图4-3 星型树 环型结构在LAN中使用较多。这种结构中的传输媒体从一个端用户到另一个端用户,直到将所有端用户连成环型,如图4-4所示。这种结构显而易见消除了端用户通信时对中心系统的依赖性。环行结构的特点是,每个端用户都与两个相临的端用户相连,因而存在着点到点
10、链路,但总是以单向方式操作。于是,便有上游端用户和下游端用户之称。例如,在图4-4中,用户N是用户N+1的上游端用户,N+1是N的下游端用户。图4-4 环型结构11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局域网络协议从低层向上看,物理层是必需的,且与OSI所定义的功能类似。物理层负责确定机械、电气和过程的特性,以建立、维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数据链路层也同样需要,它负责把不可靠的传输信道转换成可靠的传输信道,传输带有校验的数据帧,采用差错和帧确认技术。4.2.2 局域网体系结构及IEEE 802标准 由于局域网多采用广播式传输,需要很好地解决多个设备对于信道的争用问题,因此本层协议应具有介质访问控
11、制功能。由于局域网多共用一条信道,不存在路径选择和流量控制问题,故一般不单独设置网络层,网络层中的分组寻址、排序、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可以合并到数据链路层中实现。当局限于一个局域网时,物理层和链路层就能完成报文分组转接功能。当涉及网络互连时,报文分组就需经过多条链路才能达到目的地,此时就必须专门设置一个层次来完成网络层的功能,这就是局域网协议中的网际层。12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局域网络协议,一方面必须设法解决由于竞争所带来的信息冲突问题;另一方面又要对通常协议中的一些功能进行相应地简化。为了制定一个标准化的计算机局域网协议,1980年2月,IEEE 802委员会制定了一
12、系列局域网标准,称为IEEE 802标准。按IEEE 802标准,局域网体系结构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逻辑链路子层LLC组成,如图4-5所示。图4-5 IEEE 802标准和OSI的对应关系13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IEEE 802.1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和网络互联。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 LLC。IEEE 802.3为使用CSMA/CD的总线网络定义MAC层,这是以太网标准。IEEE 802.4Token Passing BUS(令牌总线)。IEEE 802.5Token Ring(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6城域网访问方法和物
13、理层规范。IEEE 802.7宽带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与建议实施。IEEE 802.8光纤技术咨询和物理层课题。IEEE 802.9综合声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10安全与加密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包括: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c 和IEEE 802.11q标准。IEEE 802.12100VG-AnyLAN快速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 802.13没有使用。IEEE 802.14定义电缆调制解调器标准。IEEE 802.15定义无线个人区域网(WPA
14、N)。IEEE 802.16定义宽带无线标准。IEEE 802标准定义局域网标准可以划分为16个类别,这16个类别可以分别用它们的802编号来标识,如下所示:14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IEEE 802标准为下面内容建立一套标准:网卡。广域网部件。用于创建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网络的部件。尽管所发布的IEEE 802标准实际上在OSI标准之前开始着手,但是,这两种标准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内发展,并且这两种标准共享许多信息,而这些信息导致了两种相互兼容的模型的创建。IEEE 802标准之间的关系如图4-6所示。图4-6 IEEE 802标准间的关系IEEE 802标准定义了NIC通过物理介质
15、进行访问和传输数据的方式,其中包括网络设备的连接、维护和断开。IEEE 802标准为网络的物理部件(如网卡和电缆等)定义了网络标准,这些物理部件组成了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是OSI模型最下面的两层,它们定义了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网络而不用彼此进行交互的方式。IEEE 802标准把这两层中的规范合并起来,创建了一套标准,这套标准已经定义了那些主要的局域网环境。15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图4-7所示的数据链路层包括LLC子层和MAC子层。其中,LLC子层管理数据链路通信,定义SAP逻辑接口点的使用方法,其他计算机可以引用并使用SAP来把信息从LLC子层
16、传输到它上面的那些OSI层。802.2定义了这些标准,MAC子层是两个子层中更低层次的一层,它为计算机的NIC提供对物理层的访问。MAC子层直接和NIC进行通信,并负责在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之间发送没有错误的数据,如图4-7所示。图4-7 IEEE 802标准中LLC和MAC标准16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4.2.3 局域网中的半双工和全双工 所谓半双工与全双工,是指通信双方信息交换的方式。其中半双工是指在同一时间通信双方只能有一方发送或接受信息,另一方只能处于等待状态。局域网中最早使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就目前来说,由于共享式局域网中的全部计算机都共享一条通信通道,在技术上无法实现同
17、一时刻数据的双向通行,因此,常规的共享式网络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所谓全双工是指在同一时间内,通信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与接受信息。从理论上讲,全双工通信方式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半双工通信方式提高一倍。就目前来说,很多交换机和网卡都采用了全双工模式,从而使网络速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7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4.2.4 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IEEE 802标准规定了局域网络中最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包括IEEE 802.3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即CSMA/CD)、令牌总线(Token Bus)、令牌环网(Token Ring)。CSMA/CD是一种采用随机访问技术的竞争
18、型(有冲突的)访问方法,各站点都能判断信道的状态,判断的方法是利用站点上的接收器从信道上接收信道信号,如果信道电平变化,即所谓有载波,说明信道正被其他站点所占用;如果信道上电平没有变化,说明信道正处于空闲状态。由于是广播式通信,因此这种访问方法具有多目标地址的特点。1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18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1)CSMA控制方案 一个站点发送,首先需要监听总线,以确定介质上是否存在其他站点的发送信号。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等待一定时间间隔后重试。介质的最大利用率取决于帧的长度和传播时间,帧愈长或传播时间愈短
19、,则介质利用率愈高。(2)坚持退避算法如图4-8所示,有三个CSMA坚持退避算法。(1)不坚持CSMA 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如果介质是忙的,等待一段随机时间,重复第一步。(2)1-坚持CSMA 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如果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立即发送。如果冲突发生,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重复第一步。图4-8 CSMA坚持退避算法19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3)P-坚持CSMA 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以P的概率发送,而以(1-P)的概率延迟一个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等于最大的传播延迟。如果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重复第一步。如果发送被延迟一个时间单位
20、,则重复第一步。不坚持算法利用随机的重传时间来减少冲突的概率,这种算法的缺点是:即使有几个站有数据要发送,介质仍然可能处于空闲状态,介质的利用率较低。为了避免这种介质利用率的损失,可采用1-坚持算法。当站点要发送时,只要介质空闲,就立即发送。这种算法的缺点是:假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P-坚持算法是一种折衷的算法。它一方面试图降低1-坚持算法的冲突概率,另一方面又减少不坚持算法中的介质浪费。问题在于如何有效选择P值,此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避免在重负载下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假如当介质忙时,有N个站点在等待发送数据,则当前的发送完成时,会有N*P个站点企图发送,如果选择P过大
21、,使N*P1,则冲突不可避免。最坏的情况是,随着冲突概率的不断增大,吞吐率会降为0。所以必须选择P值使N*PPm的令牌)的R Pr或Pm Pr,则发送的令牌中设置P=max(Rr,Pm),R=0,S=1。前者发送的标记优先级不变,后者则提高了优先级。(4)回到低的优先级:假如PmS,而接收到的令牌P=S,则分成两种情况处理:假如R=1,则发送令牌,设置P=1,R=0,即保持相同优先级。假如R=0,则发送令牌,设置P=0,R=0,且S=0,即降低优先级。25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上面的算法是做了某些简化的,在一般情况下,优先级可大于两级。可以用两个堆栈来替代状态标志S,以跟踪优
22、先级的状态。此外,当站点取得令牌后,可以在超时的范围内,发送一个或几个PmP的帧。图4-12是一个优先级调度实例。环上有两个站,每个站有两个帧要发送。站1的帧优先级为0,站2的帧优先级为1,即站1的Pm=0,站2的Pm=1。起始状态是站1取得令牌。帧的参量表示为F(P,R),令牌的参量表示为t(P,R)。图4-12 优先级调度实例26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是在物理总线上建立一个逻辑环,如图4-13所示。从物理上看,这是一种总线结构的局域网,和总线网一样,站点共享的传输介质为总线;从逻辑上看,这是一种环型结构的局域网,接在总线上的站点组成一个逻辑环,每个站点被赋
23、于一个顺序的逻辑位置。图4-1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3令牌总线 和令牌环一样,站点只有取得令牌才能发送帧,令牌在逻辑环上依次传递,在正常运行时,当站点完成了它的发送时,就将令牌送给下一个站。从逻辑上看,令牌是按地址的递减顺序传送至下一个站点,但从物理上看,带有目的地址的令牌帧是广播到总线上所有的站点,当目的站识别出符合它的地址时,即把该令牌帧接收。因为只有收到令牌的站点才能将数据帧传送到总线上,因此,与CSMA/CD访问方式不同,它不可能产生冲突。由于不可能产生冲突,令牌环的数据帧长度只需要根据要传送的信息长度来确定,而对于CSMA/CD访问控制,为了使最远距离的站点也能检测到冲突,需要在实际的
24、信息长度后加填充位,以满足最低信息长度的要求。一些用在控制方面的令牌总线帧可以设置得很短,这样开销就减少了,相当于增加了网络的容量。27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为了使站点等待取得令牌的时间是确定的,需要限定每个站发送帧的最大长度,如果所有站都有报文要发送,最坏情况下,等待取得令牌和发送报文的时间应该等于全部令牌传递时间和报文发送时间的总和。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一个站点有报文要发送,则最坏情况下等待时间只是全部令牌传递时间的总和,而平均等待时间是它的一半。对于应用在控制方面的局域网,这个等待访问时间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可以根据需求,限定网中的站点数及最大的报文长度,从而保证在限定的
25、区间内,任一站点可以取得令牌权。令牌总线访问控制还提供了不同的服务级别,即不同的优先级。令牌总线网络的正常操作是十分简单的,然而,网络必须有初始化的功能,即能够生成一个顺序访问的次序;当网中的令牌丢失,或产生多个令牌时,必须有故障恢复功能;还应该有将不活动的站点从环中删除,以及将新的活动节点加入环的功能,这些附加功能大大增加了令牌总线访问控制的复杂性。28 4.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归纳起来,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应具备以下几项功能:令牌传递算法:逻辑环按递减的站点地址次序组成,刚发完帧的站点将令牌传给后继站点,后继站点应立即发送数据或令牌帧,原先释放令牌的站点监听到总线上的信号后,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编 计算机网络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