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ppt





《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重点重点重点重点:1.1.碳素的生物循环碳素的生物循环2.2.氮素的生物循环氮素的生物循环3.3.氨化作用氨化作用 4.4.硝化作用硝化作用 5.5.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6.6.影响反硝化作用的环境因素影响反硝化作用的环境因素 难点难点难点难点:1.1.碳素的生物循环碳素的生物循环 2.2.氮素的生物循环氮素的生物循环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大气中氧含量丰富,约占空气体积分数大气中氧含量丰富,约占空气体积分数2121。人和动物呼。人和动物呼吸、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都需要氧。所消耗的氧由陆地和水体中吸、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都需要氧。所消耗的氧由陆地和水体中的植物及藻类进
2、行光合作用放氧,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大气和水的植物及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放氧,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大气和水体中。氧在水体的垂直方向分布不均匀。表层水有溶解氧,深体中。氧在水体的垂直方向分布不均匀。表层水有溶解氧,深层和底层缺氧,当涨潮或湍流发生时,表层水和深层水充分混层和底层缺氧,当涨潮或湍流发生时,表层水和深层水充分混和,氧可能被转送到深水层。在夏季温暖地区的水体发生分层,和,氧可能被转送到深水层。在夏季温暖地区的水体发生分层,温暖而密度小的表层水和冷而密度大的底层分开,底层缺氧。温暖而密度小的表层水和冷而密度大的底层分开,底层缺氧。秋末、初冬时,表层水变冷,比底层水重,水发生秋末、初冬时,表层水变冷,
3、比底层水重,水发生“翻底翻底”。温暖地区湖泊的氧一年四季有周期性变化。温暖地区湖泊的氧一年四季有周期性变化。图图8-1 8-1 夏季湖泊水含氧量级温度分布情况夏季湖泊水含氧量级温度分布情况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含碳物质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糖类含碳物质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糖类(如:糖、淀粉、纤如:糖、淀粉、纤维素维素)、脂肪、蛋白质等。碳循环以二氧化碳为中心,二氧化碳被植物、脂肪、蛋白质等。碳循环以二氧化碳为中心,二氧化碳被植物、藻类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为植物性碳;动物吃植物就将植物性碳藻类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为植物性碳;动物吃植物就将植物性碳转化为动物性碳;
4、动物和人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有机碳化合物被厌氧转化为动物性碳;动物和人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有机碳化合物被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均回到大气。而后,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均回到大气。而后,二氧化碳再一次被植物利用进入循环和。化碳再一次被植物利用进入循环和。碳循环碳循环 二氧化碳是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的唯一碳源,若以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的唯一碳源,若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2%0.032%为例,其储藏量约有为例,其储藏量约有6000600010108 8t t,全球全球(陆地、海洋、河流、湖泊陆地、海洋、河流、湖泊)植物每年
5、消耗大气中植物每年消耗大气中COCO2 2约约(600600700)700)10108 8t t,1010年就可将大气中年就可将大气中COCO2 2用尽。由于,人、用尽。由于,人、动物呼吸、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动物呼吸、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COCO2 2,源源不断补充至大,源源不断补充至大气。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圈之间碳长期自然交换的结果,气。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圈之间碳长期自然交换的结果,使大气中的使大气中的COCO2 2保持相对平衡、稳定。因此,在过去的保持相对平衡、稳定。因此,在过去的10 00010 000年年期间里,期间里,COCO2 2含量变化极小,持续维持在含量变化极
6、小,持续维持在2802801010-6-6左右。自左右。自1818世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石油和煤燃烧量日益增加,排放的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石油和煤燃烧量日益增加,排放的COCO2 2等等温室气体含量正在大幅度增加。因而使大气圈中温室气体含量正在大幅度增加。因而使大气圈中COCO2 2浓度逐年增浓度逐年增加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洛阿山(夏威夷)和南极几个监测站近洛阿山(夏威夷)和南极几个监测站近10001000年大气年大气COCO2 2变化曲线变化曲线基林曲线(莫纳罗亚山基林曲线(莫纳罗亚山COCO2 2变化曲线)变化曲线)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纤维素是葡萄糖
7、的高分子聚合物,每个纤维素分子含纤维素是葡萄糖的高分子聚合物,每个纤维素分子含1 4001 40010 00010 000个葡萄个葡萄糖基,分子式为糖基,分子式为(C(C6 6H H1010O O5 5)1400140010000 10000 。树木、农作物秸秆和以这些为原料的工业产。树木、农作物秸秆和以这些为原料的工业产生的废水,如:棉纺印染废水、造纸废水、人造纤维废水及有机垃圾等,均含有生的废水,如:棉纺印染废水、造纸废水、人造纤维废水及有机垃圾等,均含有大量纤维素。大量纤维素。(一)纤维素的分解途径(一)纤维素的分解途径 纤维素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下沿下列途径分解:纤维素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下沿
8、下列途径分解:好氧的好氧的纤维分解菌还有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黏细菌和弧菌均纤维分解菌还有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黏细菌和弧菌均能同化无机氮能同化无机氮(主要是主要是NONO3 3-N)-N),对氨基酸、蛋白质及其他无机氮利用,对氨基酸、蛋白质及其他无机氮利用能力较低,有的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其最适温度为能力较低,有的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其最适温度为22223030,在在10101515便能分解纤维素,其最高温度为便能分解纤维素,其最高温度为4040左右。最适左右。最适 pHpH为为7 77.57.5,pHpH为为4.54.55 5时不能生长,其时不能生长,其 pHpH最高可达最高可达8
9、.58.5。厌氧的厌氧的有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有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Clostridium cellobioparumClostridium cellobioparum)、无、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及嗜热纤维芽孢梭菌芽孢厌氧分解菌及嗜热纤维芽孢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Clostridium thermocellum),好热性厌氧分解菌最适温度好热性厌氧分解菌最适温度55556565,最高温度为,最高温度为8080。最适。最适 pHpH为为7.47.47.67.6,中温性菌最适,中温性菌最适 pHpH为为7 77.47.4,在,在 pHpH为为8.48.49.79.7还能生
10、长。还能生长。它们是专性厌氧菌。它们是专性厌氧菌。霉菌:霉菌:分解纤维素的还有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分解纤维素的还有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有好热真菌有好热真菌(ThermomycessThermomycess)和和放线菌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属中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treptomyces)。它们在它们在23236565生长,最适温度为生长,最适温度为5050。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半纤维素存在植物细胞壁中。半纤维素的组成中含聚戊糖半纤维素存在植物细胞壁中。半纤维素的组成中含聚戊糖(木木糖和阿拉伯糖糖和阿拉伯
11、糖)、聚己糖、聚己糖(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甘露糖)及聚糖醛酸及聚糖醛酸(葡萄糖醛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酸和半乳糖醛酸)。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含半纤维素。土壤微。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含半纤维素。土壤微生物分解半纤维素的速度比分解纤维素快。生物分解半纤维素的速度比分解纤维素快。(一)分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一)分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许多芽孢杆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许多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刀霉。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
12、刀霉。(二)(二)半纤维素的分解过程半纤维素的分解过程 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果胶质是由果胶质是由 D D-半乳糖醛酸以半乳糖醛酸以-l-l,4 4糖苷键构成的直链高分子化合糖苷键构成的直链高分子化合物,其羧基与甲基酯化形成甲基酯。果胶质存在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物,其羧基与甲基酯化形成甲基酯。果胶质存在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间质中,造纸、制麻废水含有果胶质。天然的果胶质不溶于水,称原间质中,造纸、制麻废水含有果胶质。天然的果胶质不溶于水,称原果胶。果胶。(一)果胶质的水解过程(一)果胶质的水解过程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果胶酸、聚戊糖、半乳糖醛酸、甲醇等在好氧条件下被分
13、解为二果胶酸、聚戊糖、半乳糖醛酸、甲醇等在好氧条件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丁酸发酵,产物有丁酸、乙酸、醇类、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丁酸发酵,产物有丁酸、乙酸、醇类、二氧化碳和氢气。二氧化碳和氢气。(三)分解果胶质的微生物(三)分解果胶质的微生物 好氧菌好氧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多黏芽孢杆菌、浸软芽孢杆菌及不生如:枯草芽孢杆菌、多黏芽孢杆菌、浸软芽孢杆菌及不生芽孢的软腐欧氏杆菌。芽孢的软腐欧氏杆菌。厌氧菌厌氧菌有:蚀果胶梭菌和费新尼亚浸麻梭菌。有:蚀果胶梭菌和费新尼亚浸麻梭菌。分解果胶的真菌分解果胶的真菌有青霉、曲霉、木霉、小克银汉霉、芽枝孢霉、有青霉、曲霉、木霉、小克银汉霉
14、、芽枝孢霉、根霉、毛霉,还有放线菌。根霉、毛霉,还有放线菌。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淀粉广泛存在植物种子淀粉广泛存在植物种子(稻、麦、玉米稻、麦、玉米)和果实等之中。凡是以上和果实等之中。凡是以上述物质作原料的工业废水,例如淀粉厂、酒厂废水,印染废水、抗生述物质作原料的工业废水,例如淀粉厂、酒厂废水,印染废水、抗生素发酵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均含有淀粉。素发酵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均含有淀粉。(一)淀粉的种类(一)淀粉的种类 淀粉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直链淀粉由葡萄糖分子脱水淀粉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直链淀粉由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以缩合,以-D-D-l,4l,4葡萄糖苷键葡萄糖苷键(
15、简称简称-l,4l,4结合结合)组成不分支的链状结组成不分支的链状结构。支链淀粉由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构。支链淀粉由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直链淀粉中的直链淀粉中的-1,41,4结合结合 支链淀粉中的支链淀粉中的-1,41,4结合和结合和-1,61,6结合结合 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淀粉是多糖,分子式为淀粉是多糖,分子式为(C(C6 6H H1010O O5 5)12001200 。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过程。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过程如下:如下:*在在好好氧氧条条件件下下,淀淀粉粉沿沿着着的的途途径径水水解解成成葡葡萄萄糖糖,进进而而酵酵解解成成丙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
16、为二氧化碳和水。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在厌氧条件下,淀粉沿着,淀粉沿着的途径转化,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的途径转化,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在专性厌氧菌作用下在专性厌氧菌作用下,沿,沿和和途径进行。途径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途径途径中:中:好氧菌有枯草杆菌和根霉、曲霉。枯草杆菌可将淀粉好氧菌有枯草杆菌和根霉、曲霉。枯草杆菌可将淀粉一直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一直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途径途径中:中:根霉和曲霉是糖化菌,它们将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根霉和曲霉是糖化菌,它们将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接着由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接着由酵母菌将葡萄
17、糖发酵为乙醇和二氧化碳。途径途径中:中:由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由丙酮丁醇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acetobutylicum)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lostridium butyricum)参与参与发酵。发酵。途径途径中:中:由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由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lostridium butyricum)参与发参与发酵。酵。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脂脂肪肪是是甘甘油油和和高高级级脂脂肪肪酸酸所所形形成成的的酯酯,不不溶溶于于水水,
18、可可溶溶于于有有机机溶溶剂剂。由由饱饱和和脂脂肪肪酸酸和和甘甘油油组组成成的的,在在常常温温下下呈呈固固态态的的称称为为脂脂。由由不不饱饱和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和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在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脂肪被微生物分解的反应式如下:脂肪被微生物分解的反应式如下:磷磷酸酸二二羟羟丙丙酮酮可可经经酵酵解解成成丙丙酮酮酸酸,再再氧氧化化脱脱羧羧成成乙乙酰酰CoACoA,进进入入三三羧羧酸酸循循环环完完全全氧氧化化为为二二氧氧化化碳碳和和水水。磷磷酸酸二二羟羟丙丙酮酮也也可可沿沿酵酵解解途途径径逆逆行生成行生成l-l-磷酸葡萄糖,进而生成葡萄糖和淀粉。磷酸葡萄糖,进而生成葡
19、萄糖和淀粉。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环境微生物学第八章 脂肪酸通常通过脂肪酸通常通过-氧化途径氧化。脂肪酸先是被脂酰硫激酶激活,氧化途径氧化。脂肪酸先是被脂酰硫激酶激活,然后在然后在 、碳原子上脱氢、加水、脱氢、再加水,最后在碳原子上脱氢、加水、脱氢、再加水,最后在、碳碳位之间的碳链断裂,生成位之间的碳链断裂,生成1 mol1 mol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 A和碳链较原来少两个碳原子和碳链较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酸。乙酰辅酶的脂肪酸。乙酰辅酶A A进入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剩下进入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剩下的碳链较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可重复一次的碳链较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微生物学 第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