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七单元-四下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七单元-四下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统编)(教研版)第七单元-四下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课题22文言文二那么课时2课时课型精读课文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 .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精神品质。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1 .借助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2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学情分析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而差异较大,四年级学生 对文言文接触较少,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实属不易了。不过, 他们己初步学会了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课文;也开始学 会关注其
2、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技巧,借鉴有 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学中,应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作为本课的 一个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那么是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自 然生成。学法指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读思结合交流点拨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三、故事解读,入情入境2、三字经中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 教,自勤苦。如囊萤,如 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 犹苦卓。”找出其中勤奋 好学的故事,给大家讲讲 这些故事。1.温故知新。(1)师引导生回顾 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 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 喜欢哪一首
3、?谁能背给 大家听一听?(2)导入新课。师引导:今天,我 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 关的文言文。出示课题:铁杵 成针。(3)指导朗读课题。师指导读课题,指 名读,读后评议。师教读课题:铁杵 /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听故事给“过”组词生交流的竖写得太 长,与横靠得 太近。提醒切记 看清再书 写,不得写 错别字。奏,有了味道。(出示图片,认识铁 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 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 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 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 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 文。1、初读文本。(1)出示文本,标 好停顿。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 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 中,未成,弃去。过/是 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 问之,日:“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2)生自由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3)同桌互读,互 纠互辅。2、检查初读情况。(1)检查词语学习, 重点正音。a.出示词语,指名朗 读。b.师领读,指导读连 贯,读出节奏;生齐读, 读整齐,读响亮。思考回答生交流汇报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a口口词析句,诵读感悟(2)看部首,猜字 义。师引导:看“媪”的 部首,跟“女”有关,联 系前面的“老。可以想 至IJ “老媪”指的就是老奶 奶或老婆婆。(3)书写“卒”字。生观察:“卒”字 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 位。师书写示范,生边 看边书空。(4)师指名朗读全 文,重点纠正断句。(5)生齐读。1、对照
5、文章听故事。(1)课件出示句子。(2)师述:有个地 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 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 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 针溪。(板书:地点磨针 溪、象耳山)(3)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 中。(4)师引导:磨针 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 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自由读思考师指名读,正 音,生齐读生回答:“成”, 完成;“弃”,放弃。 它们是一对反义 词。指名读 思考(板书:人物李太白)(5)师引导:听出 来了吗?这里的“世”就 是世间、世上;“传”就 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 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 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 词语。(6)师述:读着读 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
6、 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 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 句子)(7)出示课件,引 导理解。课件出示:过是溪,逢老娱方 磨铁杵。问之,目:“欲 作针a.师引导:在经过这 条小溪的时候,(板书: 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 在磨铁棒。(板书:逢老 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 问:“老婆婆,你为什么 磨铁杵呀? ”老婆婆说: “我想做根针(板 书:问曰)b.理解“过是溪”。师引导:“过是溪” 的“过,谁能组词?(示 例:路过、经过、跃过)观察日字 的字形,说说曰 的意思。辩一辩师继续引导:李白经 过哪条小溪?生交流后师小结:就 是第一句的“磨针溪”, 这里用“是溪”代替了, 简洁明了。C.理解“问之”。师引导:谁
7、问?问什 么?生回答后师小结:原 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 话呀!文言文多么简洁明 了!(8)理解“太白感 其意,还卒业”。a.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 业。b.师引导:谁能试着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C.生交流。例如:李白听了,被 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 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 学习,直到完成学业。(板 书:感其意,还卒业)d.师小结:老师对照 原文,把这个故事讲了一 遍,我们感觉到,古时一 个字就是现在一个词语, 有时甚至是一句话,所以自由读打拍子读娓娓道来讲故事抑扬顿挫说评书生抢答个人读,齐读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凝练。2、概括内容。(1)师引导: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
8、,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五、拓(2)生自由讲故事,教师展全班交流。醒帮助:第 句强调的延1、品词析句。“山中”,二句强调伸,(1)调整顺序,感是“读书”领受句式。表达顺序有第三句多 一个字,是课件出示下面三什么变化可能在的说法。悟句话。生自由读,想一想:表述不清主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题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例如: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读一读课文中的 语句。a.课件出示:世传李 太白读书山中。b.师指
9、名读,相机正 音;生齐读。组词释义,感受句 式。(课件出示:未成, 弃去)a.师指名读,引导: 分别用“成、弃”组词, 你们发现了什么?b.师指名读;生齐 读。(2) “之”“日”对 话,感受句式。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问之,日:“欲作 针。”师指名读,相机引 导:“之”指的是问谁? 问什么?例如:李太白问老婆婆: “你磨铁杵做什么? ”老 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 成针联系文中语句,观 察“日”字的字形,说说“日”的意思。2“问之 1E1暗含的内: 孕生没想到容教师, 醒:“之” 的是问谁 问什么?例如:外框是个 “口”字,里面一横代表 舌头,表不舌头在动、在 说话。所以“曰”就是说 的意思。师
10、小结:原来六个 字写出了一段对话呀!师引导朗读:既然 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 怎么读?(生自由练习对 话)(3)想象补白,感 受句式。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太白/感其意,还/ 卒业。师引导:文中是怎 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太白)想象画面,有些同学无法用 语言描述注意 听其他同 的发言,提 有用的信辩一辩:为什么不 用同一个称呼?这样称 呼有什么好处?(预设: 防止重复,表达更简洁)生读上面带有人 称的语句。师引导:听了老婆 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 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 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生交流后师小结: 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 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 其意,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统编 教研 第七 单元 四下 22 课文 言文二则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