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文化认同作文素材.docx
《高考作文复习:文化认同作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复习:文化认同作文素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化认同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y)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 响的感觉。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 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 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 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2、大的丰厚滋 养。而我们灿烂的文化,正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诗经是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总汇,楚辞中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 仪式歌曲、民歌,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正是因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才 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 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 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也正是因为各 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造就了精彩纷呈、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化。可以说,中华文化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也是各族人
3、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是56个民族牢固的精神纽带。一、核心观点1 .亨廷顿关于“文化认同”,它所回答的是“我们是谁?”亨廷顿曾指出,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 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 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如旗帜、十字架、新月形、甚至头盖等等。亨廷顿认为“文化认 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总之,“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 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 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
4、。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的认同和国家的认 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 “软实力”2 .马大正马大正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土尔扈特蒙古东归壮举的启示通过考察土尔扈 特东归的历史,指出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为中 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民族 精神、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纵观历史,当统一形成共识然而阻力重重之时,文化认同的力 量更能显示出“硬
5、实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3 .李振宏李振宏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的核心是文化认同指出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的不是 民族认同或宗教认同,而是一种文化认同。人们恪守一种以文化差异为区分的国家观念,中 原地区先进的文化面貌,使之成为中国的象征。4 .韩震韩震在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一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中指 出,在文化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强化国家认同的 维度上,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族群)认同的地位,这就是说, 族群的认同不能超越或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国家的文化认同必须大于族群的文化认同;应 该通过构造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
6、文化基础和文化象征符号的重建,增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的重叠内容,以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把经济社会的区域均衡发展置于今后工作 的重心位置,并且通过人口的流动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文化融合;强化国家认同还必须有 政策和法规的支撑,譬如,共同的语言、政治仪式、文化符号等等的规定。总之,在历史进 程之中,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置于文化认同之上,用公民的国家认同促进文化认同。5 .龙应台龙应台曾这样定义文化,“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分布在不同的角落, 文化就是一根强韧的细线,将珠子串成一串。”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延续 一个民族生命的基础,而文化认同不仅是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
7、接受,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 归属,它能够催人奋进,助力实现个人的目标,维系社会和国家稳定,成就民族的伟大复兴。二、素材集锦1 .中国文化应该有一种自信和从容,没有必要去声嘶力竭地辩解。(于丹)2 .所谓“文化自觉”,“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费孝通)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4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余秋雨)5 .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王尔德)6 .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一一雅各布
8、布克哈特7 .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一一北岛人物一:辜鸿铭什么人:辜鸿铭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和翻译家。什么事:他出生在海外,从小就对东方的故土有着无穷的向往。成年之后,他回到中国,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辜鸿铭认为儒家所推崇的仁义之道,可以改善当时世界弱肉强 食的惨状;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时局的良方,而儒学则是中国文 化的精髓所在。什么点:辜鸿铭擅长英文写作,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他在书中揭示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涵,阐述了中国文明的价值,表达了他对我国文化的深切认同。人物二:余光中什么人:余光中是当代著名作家和翻
9、译家。什么事:为了躲避战乱,他随着父母四处颠沛流离,青少年时代的他一直“在路上”。 余光中多次通过作品来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他热爱传统文化,自称血脉中有条黄河的 支流。多年来,他坚持用中文写作,将文言文融入现代汉语,在字里行间勺无数先贤对 话,以中文为半径,画出一个文学的圆.什么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无论走多远,对祖国的思 念与热爱都是不变的。千百年来,漂泊在外的游子共享同份乡愁,用独特的文字艺术 赋予了中华文化新的内涵。人物三:白先勇什么人:白先勇是当代著名作家、昆曲推广者。什么事:他作为将门之后,虽然对父亲充满崇拜与敬仰,但他深知自己和父亲的不同。 因此,他渴望寻
10、找另一种生活,试图在文学的世界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他用细腻优美 的文字织出一个梦一一是他的“文学梦”,也是他父亲的“家国梦”,这个梦刚柔相济、 掷地有声,无论是文人的风雅,还是武将的沧桑,以及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都在他的 文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什么点:他故事的主人公多是热爱生活,内心豁达的普通人,凭一己之力,在时代的洪 流中努力求生存。正如同心系家国,但却一直漂泊不定的他一样,渴望安定,向往故土。三、典型事例(一)满庭芳,国色中的春晚传统色:满庭芳,国色里,有一段歌词:我骑良马过世间,溜达市井和大川,眼中颜色翻波 澜,天地呈现出五宫。青白黄赤黑,最简单的五色经纬,从这,织出美如画的山与水。 颜
11、色作为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元素,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而且这种影响深入到了无意 识层面,也就是说颜色对我们感性的国民的影响,已经熔铸到我们中国人的血液中,甚 至由意识发展为无意识,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了,这是成千上71年以来形成的审美积淀。 1.桃红:桃红是桃花的颜色,娇俏可爱,一如女子的容颜,有时含羞带怯,有时明艳鲜 活,镌刻着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想来,无人不爱桃花,陶渊明渴望一个桃源仙 境,崔护等待一个桃花般的姑娘,唐伯虎宁愿醉卧桃树下散忧愁,最深沉的杜甫也爱其 可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在最后的冬,等春来,等花开,守候一 树桃红绽放人间,寻觅一处桃源安住身心。2 .凝
12、脂:凝脂,白色的一种,出自诗经”手如柔黄,肤如凝脂”喻指皮肤白润光洁,白 居易在长恨歌中,也用这词形容过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折扇遇见凝脂,大片留白,素朴淡雅,挥舞的扇子和利落的舞姿交相辉映,显得愈发灵 秀儒雅。凝脂和东方既白同出一色系,但又比之多了丝丝暖意,就像定窑的白瓷,素雅 温润,白中微闪黄,恬淡柔和。在古人眼中,普通的白色也有千变万化,缩羽,浅云,卵色,凝脂,或深,或浅,或冷,或暖,寄托 着人们对美好的无尽向往,.细色:细色衣裙,蓝色油纸伞,一黄一蓝,一婉约,一典雅,仿佛闯入了夏末秋初的江 南荷塘,处处生机勃勃,热烈绚烂。真想,再去一趟江南,分春可听雨,夏日观荷
13、灿, 秋天有莲藕可食,冬日暖阳下赏腊梅,静静感受悠悠水乡的温婉3 .群青:古人从雨过“天青”处采得清雅的蓝。而群青是中国画传统的蓝色颜料,群而有 集,青出金石。但在诗词之中,群青更多时候是指草木之青绿,譬如,“湖上飞来小祝 融,群青在侧一居中”“如分雁荡群青过,忽挟龙湫万玉来”。王希孟的青绿山水画千 里江山图,画中山峰顶便是蓝色的。又因群青“其色如天”,于是,又称“帝青色”, 明清时期,十分得帝王看重。而那段舞蹈,结合了戏曲元素,一对翎子舞得英姿飒爽, 物将群青的气质淋漓尽致展现出来。4 .沉香:沉香,黄黑色,据考证是一种矿物颜料,因其色和名贵的沉香木相似,才有了这个 名字。沉香和剑舞结合,厚
14、重大气,更有武者风骨,想起小时候看的电视剧宝莲灯 里,沉香以斧劈华山救母时的一往无前,像大地一样敦实,一样无所畏惧。沉香这两字, 单念念,就有一种经岁月沉淀的历史感,也正是这样的厚重文化,才能诞生出这般多如 诗如画的传统色。历史由来就拿中国人喜爱的红色来说,曾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人遗迹中,都发现过使用 赤铁矿粉染颜色的痕迹,某些原始人饰品的关键部位,例如穿孔的地方,也被特意染成了红 色,我们今天在婚礼、年节等喜庆、庄重的时候使用红色,跟原始人对红颜色的崇拜是相通 的。中国颜色是一套体系,是一种美学,中国颜色连接着中国人观察宇宙的哲学,中国颜色 中渗透着独特的诗性思维,据说天青釉瓷的釉色,
15、是书画皇帝宋徽宗(或着周世宗柴荣)给工 匠下的指示,所谓“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就是天青色的来源了。这是一 个很好的例子,体现了中国哲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亲近自然”的立场。从中国颜 色的那些浪漫的名字来看,有些是对自然事物认真观察之后的产物,例如“藕荷色”、“暮 山紫”、“鱼肚白”等;有些是基于自身行为或者生活经验命名的,例如“百草霜”,应该 是跟燃烧过后的草木灰相关;“黄白游”属于金银器色,据说取自汤显祖的诗句。所谓“欲 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如此种种,显示着中国颜色与自然、人 文、诗与情感相交融的气象。【态度复杂】论语中记录孔子曾经说“恶紫之夺朱
16、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 之覆邦家者”,此处分明是将颜色比于“礼”,紫色是不符合礼的,所以让孔子厌恶。道家 的老子却又有另一番论调,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香,五味令人口爽,驰 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分明是否定了颜色。孔子肯定颜色,老子否定颜色。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既有辉煌的金碧山水,也有平淡 的白描,文人或土绅阶层刻意追求雅逸的色彩效果,民间美术往往浓墨重彩。“颜色自来皆 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是明代大画家唐寅在落花诗中的感叹,唐寅对设色颇有心得, 对颜色的认识结合他自身的人生叹喟,才有了以上诗句,看来对于颜色,中国人的认识是复 杂的。【对比西方】中国的色彩观念为“五色观”,认为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作文 复习 文化 认同 作文 素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