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单选题1 .战国时期,地方官每年年初要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垦田、赋税、户口、仓储等数字写成 文券上报国君,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材料可用于考证()A.户籍制度的严密B.行政效率的提高C.考核制度的形成D.基层管理的加强.东汉名士张俭与中常侍侯览结仇,后因乡人检举结党而遭到朝廷通缉,逃亡途中所借宿 之家大多家破人亡,但依旧有许多士人争相包庇张俭。这一现象可以反映()A.察举评价标准下士人的追求B.宦官借助皇权摧残门阀大族C.现有政治体制蕴含巨大危机D.地方势力对中央产生离心力2 .东汉末年,曹操重用了一大批儒学之士或有
2、儒学背景的官吏,却乂在“求才三令”中, 将“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等作为取才的标准。曹操用人 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地位的动摇B.现实政治的需要C.选官制度的变革D.门阀士族的崛起.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 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 时这一政策()A.将选官权收归中央B.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C.造成取士不问家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3 .据隋书刘炫传记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 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
3、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这表明在当时()A.科举考试成功推行B.地方权力逐渐增强C.官员选拔择优录取D.中央集权日益强化.唐会要规定:“伎术官(宫廷中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皆本司定,送吏部附申唯 得本司选转,不得外叙。”神功元年(697年)敕:“自今以后,本色出身,解天文者进官 不得过太史令医术者不得过尚药奉御”这些规定()A.体现出唐政府对科技活动的限制B.有利于唐代科技的规范有序发展C.顺应了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后备科技人才力晟的补充4 .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完善,打通了知识分子的上升通道,给予1人阶层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士人阶层把自身命运同王朝社
4、稷紧紧连接在一起。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明()A.宋代科举制度仍受到世家大族控制B.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D.科举制的完善扩大了统治基础5 .宋朝实行“特奏名”制度,科考多次落第者可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 甚至可以授予将作监主簿等职位。特奏名出身者在地方教育、水利兴修、社会治安、乡规民 约、祭祀活动、志书谱牒纂修等诸多方面发挥了广泛的影响。这一做法()A.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B.造成了积贫积弱局面C.遵循了社会公正原则D.强化了中央集权政治.宋人有云:“东南之俗好文” “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 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5、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土人数之均衡。 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保证南北科考的平等B.增加了北方录取名额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D.提高了寒门土子地位6 .宋代欧阳修说“国家取土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 路贡土,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各糊名、誉录而考之,。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对这一变化认识错误的是()A.宋代科举制度面向全社会开放B.宋代科举制度更加强调公平竞争C.宋代科举制度保证官员公正廉洁D.宋代科举制度给政治增添了活力.明宣德(14261435年)后,各省直乡试按定额录取,会试分南、北、中卷按比例录取。 根据南、北、
6、中卷地区录取比例为55%、35%和10%的规定可知,北卷、中卷地区比洪武、永 乐间的实际录取比例提高近一倍,南卷地区录取比例下降21乐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 )A.巩固政治统治的基础B.完善考试选官的程序C.增加封建官僚的数量D.削弱江南土人的特权.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令贵州独立开科,并增加云南、贵州两省的解额(举人 参加考试的名额)。四川解额在乡试解额制度制定的初期就多于山东、山西、陕西三个北方 行省,但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教育,四川都无法与这三个省份相提并论。由此可知,当 时()A.政治生活强调公平正义B.民众文化素养普遍较高C.科举选拔实现地域平衡D.朝廷扶持边远地区发展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同步 练习 高中历史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