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一组-1、观潮.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一组-1、观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一组-1、观潮.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壮 观的景象。教学难点: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学生:课前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教学课
2、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 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 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二、初步感知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 .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观潮(chdo)笼罩(ling zhdo) 薄雾(bo) 横贯(gudn) 假设隐假设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
3、容声音很大。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2) “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梳理文章结构。(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一潮来时 f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局部呢?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局部。第一局
4、部(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第二局部(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第三局部(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局部(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2 .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 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 “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 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文。3 .潮来前的景象。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
5、考:(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板书:平静)“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江比作人,形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 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 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正)(3)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一组 观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