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观潮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细腻生动,捕捉的画面视野开阔,气势雄浑。钱塘江大潮自古 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围绕这一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抓住大潮 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大潮真不 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受到语 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 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 可边学边积累,充实学生的词汇宝库。教学目标:1
2、.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 意思。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 .学习作者按照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 想感情。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教学难点:1 .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2 .能够借鉴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处印象深刻的景观。3 时安排:2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潮
3、汐这种现象吗?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 现象,这就是潮汐。从发生的时间上区分,人们又将早潮叫“潮”,晚潮叫“汐”。(板书“潮” “汐”)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经这样描述过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 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谁能告诉老师,诗人描绘的是哪里的潮水?(学生说出答案)是的,这首诗 描绘的就是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上的潮水涨落现象。钱塘江涨潮时,气势雄伟,画面多变,可谓“壮观天下无”,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课本,随作者一起去观赏钱塘江大 潮震天撼地的景象吧!2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过渡: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板书“观潮”
4、)课文中也出现了一个“观”字,你们能找 出来吗?(板书“天下奇观”)这两个“观”字的意思一样吗?明确:两个“观”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观潮”中的“观”是动词,意思是“看”;“天下 奇观”中的“观”是名词,意思是“景象”。“观”还是一个多音字,在“观潮”“奇观”中读9U dn,还有一个音gudn,指道教的庙宇。小结: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结合具 体的语句,明确该字(词)的具体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也能帮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 言文字的丰富多彩。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钱塘潮的成因(1)天时:农历八月十六
5、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 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2)地利: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 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3) 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3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分段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 .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部首归类:7 :潮(潮水)滚(翻滚)渐(逐渐)沸(沸腾)浩(浩瀚)之:犹(犹
6、如)猜(猜测)狡(狡猾)狠(凶狠)狈(狼狈)量词归类:层:一层薄雾一层白霜座:几座小山一座古城匹:千万匹马一匹织锦近、反义词归类:近义词:宽阔一一宽广屹立一一矗立恢复一一复原反义词:宽阔一一狭窄 沸腾一一寂静 屹立一一倒塌(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把握字的笔画、笔顺、书写规那么,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学生写字。书写指导:潮左右结构。“L 稍窄且偏上,潮戛顿崩“月”竖撇要写得稍长。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末笔捺要伸展有力。顿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右部末笔为长点,书写有力。崩上下结构,上扁下大,上窄下宽。“山”首笔竖在竖中线上;“朋”两“月”分列竖中 线左右,左“月”小右“月”大。潮堤顿崩易
7、错提示:阔外面是“门”,不要写成“门”。逐被包围局部是“豕”,不要多加一点写成“”。余下边是“ ”,不要写成“示”。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指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出示课文重点词语,学生圈画出这些词语和相关的句子。2 .学生交流圈画内容,教师随机点拨重点词语。(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预设:出示江面上薄雾弥漫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体会“笼罩”的含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查词 典具体理解词语的意思。“笼罩”的意思是“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预设:首先,引导
8、学生分析词语“人山”“人海”,这两个词语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将人 比作山和海。山高大,海无边,可见人之多。其次,引导学生想象过节时或有重大活动时街上人潮 涌动的盛况,这样的情境学生大多有切身体验,能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词义。(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预设:理解“横贯”这个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来实现。教师指两位学生并排 站,横向走过讲台。也可以与竖向行进进行比拟,在比照中理解词义。(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预设:先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潮来时的巨大声势,理解这句话表现的是潮来时的 声音之大。再结合“山崩地裂”
9、这个词,引导学生将之拆分为二一一“山崩”“地裂”,在头脑中 想象这两种情况,从而理解词义。3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总结,从总体上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小结: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联系上下文。(板书)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那么,联系上下文找 出其正确解释。(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板书)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也是 一种很好的方法。(3)用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板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即通过具体可 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拆分法。(板书)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语拆
10、开来理解,再把每个字 的意思合起来,这样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4 .指导词语归类。 AABB式:浩浩荡荡密密麻麻轰轰烈烈祖祖辈辈 ABAC式:人山人海 毛手毛脚 实话实说 毕恭毕敬 拟声词:隆隆哗哗唧唧咚咚呱呱5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出示问题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A.全文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奇观。)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C.观潮的人们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潮来前,热切盼望一潮来时,热情高涨。)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农历 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人们,翘首以盼。刚开始,o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拉长, 变
11、粗,巨浪翻滚,犹如,那声音如同,真令人震撼。(2)引导学生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 鼓励。结构梳理: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第二局部(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表现。第三局部(第34自然段):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局部(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的景象。要素分析:A.八月十八一一最正确的观潮日B.盐官镇一一最好的地方C.观潮人一一最多D.响声最大E.浪潮最壮观F.人的情绪最高涨(3)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12、.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同学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是否令你震撼?即便我们没有亲临现场,但透过作者的 文字,我们已然听到了潮涌撞击岩石的声音,感受到了波涛那如千万匹战马奔腾的浩大气势。钱塘 江大潮真当得起“天下奇观”的名号。下节课上让我们再深入课文中继续探究。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课题开始,通过理解课题初步了解了 “潮”的所指,为学习课文做 好了铺垫。接着,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还朗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 主要 内容, 梳理了 课文的结构。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 错,O(例如: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规那么;朗读课文咬字清晰,声情并茂;对 课文画面的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统编 2023 更新 第一 单元 观潮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