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关雎(导学案4).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关雎(导学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关雎(导学案4).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雎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 作手法。2、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3、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2、兴的表现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 五百年间的一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 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2、诗经包括“、”三部分。“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 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 小雅(74篇)
2、,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 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辞。3、表现手法有、o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 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合称为诗经“六义”4、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 复,多用叠字。5、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首。、【初读全诗自主学习】1、正音O睢鸠()窈窕()好逑() 苻莱()寤寐()辗转()茎() 钟鼓乐之()2、2、2、解释加点的字。关关雎鸠君子好逑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寤寐思服琴瑟友之 左右莘之钟鼓乐之 3、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弄清课文的意思。三、【再读全诗,初步感知】1 .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为题材的诗?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 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2 .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请概括。四、【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1、理解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 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2、阅读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 种效果?五、【写作特色】六、当堂背诵并默写诗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12.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