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评估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评估测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AcngbnxxioBchungpnxxioCcngpnchxioDchungbnchxio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霜风一株并排立着B墓畔繁多长夜漫漫C卧听寂漠郊原如海D舵手装饰房舍如舟3、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语言文字伟大祖国花儿
3、开放踢几脚球(分析: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B时钟“当、当、当、当”敲了9下,我断定他今晚大约不会来了。(分析:句中“断定”和“大约”自相矛盾,修改时要删去“大约”一词。)C智取生辰纲一文故事情节抑扬顿挫,让人读后难以忘怀。(分析:这句话中成语“抑扬顿挫”的运用准确无误。)D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他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小明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快乐英语”、“英语角”栏目主持,真让人佩服。B不管气
4、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C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D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1)子夏曰:“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2)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3)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5)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6
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湖水声势,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笔力千钧,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的千古名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资料链接】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1运用所提示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
7、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方法词语示例加点词意义字源法一豆羹(1) _迁移法从而谢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2) _查字典贸贸然而来然:表转折“但是”;表肯定,“对的”;起指示作用,“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 _2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提出“生”和“义”不能同时兼顾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举例浅近,说理深刻。B在孟子看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是因为“一箪食一豆羹”的诱惑力不够,假若是“万钟”,恐怕也会“受之”。C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层层深入,剥茧抽丝,批判了见利忘义、失其本心的行为。D全文语言气
8、势充沛,议论犀利。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鼓动性。3把本文和“链接材料”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4“舍生取义”一直被仁人志士奉为人生的准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找出至少两个这样的事例,并写出相关人物及主要内容。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生命的自传决定着命运的,不是我们以为的外在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做的选择。既然都是自己的选择,那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就像是活生生地在给自己写自传。在这个自传还没有彻底展开前
9、,我们可以提前认识它,从而改变这份自传吗?当然可以。设想一下你的墓志铭。想象你去世后,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简练的话,来概括你的人生。每次从我脑海里跳出来的,都是这一句话:这是一个高明的旁观者。这句话非常刺激我。如果到头来,我的墓志铭真是这样,那我觉得我这一生实在是太失败了。哪怕写再多的书,再深刻地洞察人性,影响力再大无数倍,这份墓志铭所揭示的人生,不还是苍白无力的吗?所以,在意识到这不是我内心希望的“自传”以后,我脑海中的墓志铭终于有了改变,暂时变成:他跳入过深渊,他安全返回,他品尝到了生命。如果你还想更细致地认识自传,还可以回忆记忆中最早的那件事。因为,一个人记忆最早的事,或者记忆最深的事,
10、都是你生命的脚本。如果看不破,你的生命就会一直在打转。不过,问题是,关于记忆,我们可能会遗忘掉理性的事实性信息,也可能会遗忘掉其中的感受,所以难以清晰地去认识生命的自传。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个方法,来提前认识自己的人生自传。这个方法是,完整地观察一个对你来说重要的生命事件,观察它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和尾声,留意这中间所有的重要时刻,以及你的重要感受和心念。最佳的观察对象,是一段重要的关系,比如一段重要的事业。我们会发现,一份关系结束的时候,你的心念,会影响下一次。所以通过截取一个完整的关系发展过程,观察它从出生到死亡,就相当于完整地认识一次我们的人生自传。如果你细致完整地观察
11、了一段关系的发展历程,然后再简单地去看看你其他关系的发展历程,你也许会被震惊到它们竟是如此相似。我对自己有一个观察:我每开展一份新的事业,都是因为认识了一个有欲望的商业伙伴,是他们的欲望加上我的影响力,才推动了事情的发展。 如果没有他们,我就只会做一个宅男,写更多的书,做更多咨询。在和大家进一步讨论之后,我明白了:我的脑海里有各种各样关于事业的想法,但它们都不是图画式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干瘪的文字目标,而不是生动的图景。所以,你也可以就此问问自己:你憧憬着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为自己拍一部电影,你要身处其中,是绝对的主角。那你会呈现什么样的画面?重点是,你得想想,你在这个画面中感觉对吗?如果你真的
12、身心一致地投入,勾勒出新的人生图景,那么,它很可能会成为你新的自传。这个时候,你就不是在重复你童年的人生脚本,而成了你自己命运的主人。(武志红文,有删改)1读段,说说“我们这一生,就像是活生生地在给自己写自传”的含义。2读段,说说“设想墓志铭”对“改变自传”的作用。3读段,说说“回忆记忆中最早的事”与“认识自传”的关系。4读-段,说说成年人怎样做到书写“新的自传”。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
13、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琴琵琶与羌笛” 虽然只列了三种乐器而未写音乐本身,但仍然间接展现出一个热闹的场面。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写出边塞天气奇寒。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诗人对友人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诗人因归期未卜而惆怅不已的心情。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诗人在白雪的背景上设置“红旗”这一鲜红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也使得整个画面更生动。2“忽如一夜春风来”中的“忽”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七、作文(共40分)作文。中国梦,若耀眼的火炬,点燃我们奋斗的激情;像深邃的星空,激发我们奋进的壮志;似皎洁的皓月,照亮我们拼搏的征途也许逐梦的岁月异常艰苦,逐梦的道路坎坷不平,但只要我们心底深藏梦想,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止,梦想之花就一定会绚烂绽放。请以“我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