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湖北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模拟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暮寝(qn)期年(q)朝服衣冠(zho)B窥镜(ku)昳丽(y)时时而间(jin)进C旦日(dn)弗如(f)皆朝(cho)于齐D臣妾(q)孰与(sh)数(shu)月之后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拨索漫声撒泄歪身B峡顶弹出咧开闷雷C翅膀倘出铃铛天际D倒垂稠粥绝璧卸驮子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探索。C每当他拿出那本自制的复习大全时,同学们总是冷嘲热讽,对此他都不屑置辩了
3、。D演讲比赛中,他一时忘了词,在大家的注视下,他满脸通红,如坐针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补全下面的古诗文名句。(1)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持节云中,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_,八年风味徒思浙。
4、(秋瑾满江红)(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鱼我所欲也)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腰白玉之环()(2)或遇其叱咄()(3)媵人持汤沃灌()(4)日再食()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3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_作对比,体现出作者_的精神追求。(请用原文回答)4你觉
6、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5说说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中学生应有这样的苦乐观吗?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列文本,回答下面小题。不求甚解邓拓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
7、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读,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
8、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
9、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案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
10、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比较甲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并说说甲句比乙句好在哪里。甲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
11、由。乙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虽然不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也不行。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下面的问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本词中,“南乡子”是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_。2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请仿照画线句的写法,将诗句补充完整,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句和谐一致。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_;是失修的路基,_。七、作文(共40分)作文。孟子说,比生命还重要的是礼义,要舍生取义;俞伯牙说,比抚琴还重要的是知音,要真心友善;诸葛亮说,比功名还重要的是淡泊,要静以修身;杜甫说,比茅屋还重要的是怜悯,要心系苍生;莎士比亚说,比金钱还重要的是宽容,要慈悲为怀。生活中,你觉得相比之下,有什么东西更为重要呢?请以“比还重要的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5、书写要工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