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雾霭(i) 纠正(ji) 缄默(xin)迁徙(x)B赌注(d) 撤回(sh) 沼泽(zho)符合(f)C蹼鹬(y) 弥漫(m)黑鹂(l)预料(y)D频繁(bn)偶尔(r)喧嚷(xun)稀疏(sh)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赋予湛蓝拙劣挑拔离间B舆论徜若协商误入歧途C襁褓堕落干予狂风骤雨D狡辩枷锁祈祷阳奉阴违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
3、锲而不舍的精神。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众多球迷汇集到世界杯举办地,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B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C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D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填空。(1)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微君之故,_?(式微)(3)_,悠悠我思。(子衿)(4)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
4、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5、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魏晋D武陵人捕鱼为业2第二段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B夸张C借代D对比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
6、项是()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7、。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
8、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2024 学年 河南省 信阳市 初中语文 年级 下册 期末 提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