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r)清谈(tn) 实践(jin)格物致知(zh)B埋没(m) 检讨(to) 彷徨(fng)一帆风顺(fn)C探讨(tn) 哲理(zh) 遵照(zn)袖手旁观(xi)D领悟(w) 测量(c)恐慌(hung) 不知所措(cu)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怖调零署名名人逸事B和蔼襁褓趋势挑拨离间C挚爱卑鄙绚丽豁然开朗D拙劣枯燥纳闷阳奉阴违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出类拔萃的同学,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B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慢慢地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对,遇事能心平气和
3、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C他平易近人,不但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也获得了长官的信赖。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我市人民都认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舞台上,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D弘扬传统文化一定要避免形式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知不足,_;知困,_。(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3)_,不必藏于己;_,不必为己。(4)是故_,_,故外户而不闭。(5)虽
4、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6)虽有嘉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7)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8)大道之行也是一片名文,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目。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中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中,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注】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期鄱阳人,曾任特中、
5、太尉、荆江二州刺史。正会,元旦集会。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咸不解其意(2)值积雪始晴(3)听事前除雪后犹湿(4)悉以作钉2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陶公性检厉,勤于事。(2)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社火迎春乔忠延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古老的年俗却桃花依旧笑春风,鲜活在临汾大地上。闹社火,就是临汾不变的风俗。如果说年夜饭是一家人欢聚的大团圆,那闹社火就是全村人欢聚的大团圆。大年初一,放过亮响响
6、的鞭炮,吃过香喷喷的煮饺,穿新戴洁的后生,穿红挂绿的姑娘,还有天真可爱的孩童,都欢聚到村中的广场上。银须老爷爷、白发老奶奶脚步虽然不如年轻人灵动,却也赶来了,或拱手揖礼,或脱帽鞠躬,团拜一过,社火即闹腾开来。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飞扬开来。欢声笑语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一准是在跑鼓车。两架鼓车,两拨后生,在跑道的左右分别就位。每架车上竖一面大鼓,一个壮汉手持鼓槌牢牢站定。车前一个彪形大汉早已双手掌住车辕,辕把前十个小伙子甩掉棉袄,拉起襻绳,一律弓步待发。一声炮响为令,随着周边众人的呐喊,眨眼间两架鼓车如离弦之箭,窜出好远。车上鼓手猛擂,车下后生猛跑,争先恐
7、后,只为拔得头筹。跑得浑身冒汗仍在猛跑,跑得头冒热气仍在猛跑,这班人刚刚跑得吁吁气喘,已有人钻进拉车的行列飞速替换。鼓车过处地上轰隆隆震荡,身边风声呼啸,耳畔山呼海啸,恍若地动山摇突然静了下来,静得鸦雀无声,这一准是开始登天塔了!天塔是用板凳当场搭建的高台,左一条右一条,横一层竖一层,层层摞高,摞高,搭建者已站在高空飘摇了,板凳还在摞高。仔细看,不是人在飘摇,而是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看看,称作天塔毫不夸张吧?正愁搭建者如何下来,忽然如风摆杨柳,人已顺着塔边滑落在地。不待喝彩声响起,四只色彩亮丽的“雄狮”,早蹦跳出人群,沿着天塔四个角同时上攀。攀一层,勾腿侧身,面朝天空摇头晃脑,似乎在抒发凌云之
8、志。再攀一层,背负蓝天,朝下观看,犹如展翅大鹏俯瞰人间。不觉然,四只“雄狮”已蹦跳上天塔的顶端。看看那高耸云天的架势,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这不知高低的“雄狮”偏偏还要腾空蹦跳,似瑶池摘星,如天马行空。表演者艺高人胆大,观赏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孩提岁月看过无数次跑鼓车、登天塔,只觉得过瘾、刺激,却丝毫不明白父老乡亲为何要玩这一把心跳?年事渐高,阅世渐多,逐渐悟出这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可夕阳西下后的热闹才更让人期盼。夜里的欢腾要让人看得见,就必须请出灯笼。灯
9、笼是个妙物,既让人看得见,又不让人看得那么真切,迷迷蒙蒙,亦真亦幻。当然,只把灯笼提在手里,是映照不出这样如梦似幻的光景的。于是,长长的竹竿将灯笼挑到梢尖,高高擎起,温润的光色便映亮周围一片。细看,这灯笼妙不可言,不只是椭圆的、四方的,还有用竹子扎成的黄牛、玉兔、骏马十二生肖云集,装点夜色,散发光亮,映照出醉人的景致。灯笼装饰着社火,社火催化着灯笼。先前是百家百户各自带灯,谁都可以高擎灯笼闹社火、看社火。后来,高擎灯笼有了讲究,谁家新娶了媳妇、新添了人丁、新盖了宅院、新考上大学,才有高擎灯笼的资格。看吧,高擎灯笼的人满脸喜气,观赏表演的人喜气满脸,红红火火,何等壮观!临汾的父老乡亲,把灯笼叫作
10、“高照”。看到此处,你一定理解这称呼的由来了吧?高照,高高照亮了闹社火的场景,高高照亮了烟火人间。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一路奋跑,蜿蜒成了一条腾飞的火龙;你看那高擎至天塔上的九个灯笼,簇拥一团,散发着温润的红光。光色映红了每一张仰头观望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绽开的春花。春花簇拥,春花斑斓,交织出一幅心花怒放的秀丽画卷。临汾春烂漫,春天欢笑着到来了。1根据文章第段写的“古老的年俗却桃花依旧笑春风,鲜活在临汾大地上”,说说临汾人喜欢闹社火这个年俗的原因。2文章描写了临汾大地上闹社火的几个年俗场景,并通过侧面描写来突显其特征,请依据文本内容,填写下列表格。活动(事物)侧面描写的句子活动(事物)特
11、征作用跑鼓车速度快,场面壮观登天塔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观赏登天塔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一路奋跑,蜿蜒成了一条腾飞的火龙;光色映红了每一张仰头观望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绽开的春花。装点夜色,突出欢乐的氛围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并自选角度做批注。A.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飞扬开来。B.可这不知高低的“雄狮”偏偏还要腾空蹦跳,似瑶池摘星,如天马行空。选项:()批注:_4本文行文流畅、衔接自然,多处运用过渡句,任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5本文与
12、链接材料都写到了“灯笼”,试分析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有何不同?【链接材料】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节选自灯笼吴伯箫)五、诗歌鉴赏(共5分)诗词阅读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
13、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卖炭翁一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提示了卖炭翁的生存状态:年岁已老,劳动艰辛,烧炭工作环境恶劣。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存处境。C“官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怜惜”的意思,是作者对老人被掠夺展现出的深深怜惜,也流露出无力相助的无可奈何。D该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诗中用了一组数量词,“千余斤”与“半匹”“一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目的是:_。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词语。(1)登时:(2)几回回:(3)脑畔上:(4)鸡毛信: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有许多值得我们珍惜、回忆的点滴,也许是一些人,也许是一些事,这些人和事或给我们带来感动和教诲,或给我们增添自信和勇气。这些点滴就是散落在我们生命里的碎片,时不时发出金灿灿的光芒,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请以“拾起生命里的碎片”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