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甘南州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甘肃省甘南州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隧洞(su)干瘪(bi)簇新(c)B舵手(du)埋没(m)阎罗(yn)C飞窜(cun)蠢笨(chn) 翡翠(fi)D熄灭(x)困乏(f)喷薄(bo)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诘难笼统吹毛求疵轻描淡写B藻饰附丽全神惯注开卷有益C滞碍谚语狂妄自大高谈阔论D渲染苟安铢两悉称心旷神怡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B听到老师不点名的批评,小明如坐针毡,感到十分难过。C春游的路上,同学们叽叽喳喳,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D华山以险闻名天下,走在山梁上,就是再大胆的人也难免
3、战战兢兢,产生恐惧感。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诗歌默写。(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你的_、你的_。(2)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
4、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5、,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温故知新又何间焉/黑白相间B可以一战/俭以养德公将鼓之/旗鼓相当C彼竭我盈/热泪盈眶视其辙乱/重蹈覆辙D衣食所安/安之若素肉食者鄙/鄙夷不屑2依据上下文,对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他的乡人说:“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理解: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写乡人的劝阻,能衬托出曹刿的爱国热情。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
6、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翻译:(这)是尽职责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是尽到了当权者的职责,是作战的先决条件。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所以追赶他们”。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3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请结合原文及链接材
7、料说说这种思想在鲁庄公、召公、汉文帝三人身上的具体表现。【链接材料一】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节选自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链接材料二】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
8、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节选自汉书食货志上)注:召公奭(sh):姓姬名奭,周武王之臣。因封于召(在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周代燕国的始祖 侯、伯:古代五等爵位中第二等称侯、第三等称伯。此泛指贵族。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亡:通“无”。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廪庾:粮仓。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最后的铁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 吐迪是这个祖传
9、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 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儿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儿。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声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
10、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一把镰刀面对的是广阔的田野,各种各样的人。每一把镰刀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一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一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中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
11、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有一回,吐迪的太爷给一个左撇子打过一把歪把儿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大爷临终前,终于等到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那把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一把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
12、声追赶着前一声,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幽远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 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 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这些
13、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作者:刘亮程有改动)1结合全文说出第段中“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2读了第段,你从铁匠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3请品析文中第段画线语句的妙处。4联系题目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手工技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1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试分析这首诗歌,通过描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七、作文(共40分)培根在谈读书提道:“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两句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鲜明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使用其中任意一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