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富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富锦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ng)清冽(li)幽邃(su)B为坻(ch)为嵁(kn)为屿(y)C参差(cn c)佁然(y)卷石底(qun)D俶尔(sh)翕忽(x)悄怆(qio)2、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图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颜勤礼碑中的一部分,对这一书法作品的点评,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楷书,俊秀流畅,遒劲奔放。B楷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C行书,俊秀流畅,遒劲奔放。D行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3、下列句子加横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B“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妇
3、联授予“三八红旗手”。C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这种寻章摘句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城阙辅三秦,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_,归雁入胡天。(
4、王维使至塞上)(3)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4)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5)崔颢在黄鹤楼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6)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艰难,但不羡慕他人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6、,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穷:走到的尽头。B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C选贤与能与:和。D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害人。2下列语句由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其真不知马也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行天下之大道C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D天下为公中轩敞者为舱3对文由画线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渔人问桃源
7、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才知道他们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B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译文:他听说了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还没有结果不久就因病去世了。C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译文: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有自己的特长。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有共同的特点。都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都过着和平安宁、自给自足的生活,与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B两篇文章表现出的态度不同。甲文中作为隐士的陶
8、渊明,追求脱离现实社会的自由美好,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消极态度;乙文是对一种理想社会模式的构想,具有相对积极的态度。C两篇文章表现形式不同。甲文描绘“世外桃源”,用叙事、写景艺术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乙文则以“言论”的形式,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质。D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不同。甲文语言洗练省净,浅淡背后有丰富的意蕴;乙文语言鲜明有力,用排比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
9、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
10、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
11、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
12、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
13、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指开花日期,“前者”指抽青日期。C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3“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5本文的说明层次十分严密,请你加以分析。五、诗歌鉴赏(共5分)甲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乙无衣诗经唐风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旁注:有学者认为乙诗作者可能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可惜早亡,他看着衣物自然感慨万千。【注释】七:虚指,言衣之多。吉:美,好。燠(y):暖热,温暖。长兴小组调查发现,安吉县名源自诗经唐风。请阅读甲、乙两诗和旁注,填写下面思维导图。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试结合社戏一文拟写对联。(只补全下联)上联:月夜行船观社戏下联:_七、作文(共40分)题目:书中的_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