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当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湖北省当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x)倚欲何依。B牧人驱犊(d)返,猎马带禽归。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萋鹦鹉洲。D萧关逢候骑(q),都护在燕然。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冻僵躁热令人厌烦B练制累人和颜悦色C熔化幼稚筋疲力尽D姿势荧光小心冀冀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B对联“失马真成福 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
3、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4、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走向强大、复兴,就必然会有人牺牲和付出。B作为籼粳水稻杂交第一人,马荣荣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抚顺是全国最早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城市,且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抚顺从未停止学雷锋的脚步。D教育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要求填空。(1)杜甫在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抒发国
4、破悲伤之情的诗句是:_,_。(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描写城内将士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 _,_。(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诗句是: _, _。(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是:_,_。(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
5、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入峡山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下牢关,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本文写于陆游从汉江平原行船首次入西陵峡之时。独拔,孤峰耸立。坼,裂开。罅,缝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互相轩邈_鸢飞戾天者_千峰万嶂_有危欲坠者_(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猿则百叫无绝哀
6、转久绝(三峡)B有横裂者经纶世务者(三峡)C有竞起者沉鳞竞跃(与谢中书书)D解船解衣欲睡(记承天寺夜游)(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西 望 重 山 如 阙 江 出 其 间 则 所 谓 下 牢 溪 也(4)翻译下列句子。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横柯上蔽,在昼犹昏。(5)这两则材料在写“山”时,都运用了相同手法,却表达了不同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中国石拱桥选段,完成下面小题。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7、(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
8、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选段分别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征?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2选文中加点的词可否删去?为什么?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3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对这两首
9、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使”是“出使”的意思,叙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从军行题目为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B甲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乙诗前两句写景渲染西北边疆的空旷凄凉、艰苦险恶,衬托出戍边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D甲诗颔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2从内容上看,两首诗都是边塞诗,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联系背景或诗句具体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请给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
10、0万册书,价格20年不变。店主李大姐只有晚上下班以后才打理一下书屋,其他时间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自觉放钱买书,丢书的情况很少。李大姐称,顾客的自觉才让无人书屋得以长存,会继续做下去,不变初心。“我开这家无人书店的初衷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你付出一点,人家也付出一点,这个社会就可以良性循环。”店主李大姐告诉记者。七、作文(共40分)近期,“中华传统美食巡展”要在太原举行,“晋小二刀削面”有幸入选,现在展区需要一个图文相配的展板对刀削面进行介绍。文字部分大约200字左右。请你根据文中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完成文字介绍这一任务。要求: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层次清晰,特点突出,语言通顺。山西刀削面提到
11、山西,煤、醋、面可以说是山西名片的代表,而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有数百年的历史。“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自古以来,山西面食就以品种多样和养生健身而著称于世。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据可考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
12、,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再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更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一同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谓“面食之王”。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
13、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谓是“面食王中王”。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故事。元朝时,统治者为了防止人民群众造反,就没收了各家各户的金属器皿,并做出相关规定,十户用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保管。一天中午,一老者的老婆将面和成面团,就让老者去取厨刀,结果刀被人取走,老者只好回家等待。谁知老者刚出大门,被一件东西碰了脚,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薄铁皮,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着吃面条,可是刀却没取回来,急得老者团团转。忽然,他想到怀里的铁片,就取出来,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锅台边,往开水锅里边“砍”面,片片面片落入锅里,煮熟后捞入碗,浇上打卤让家人吃,家人边吃边称赞。就这样,“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三晋大地,得到人们的青睐。到了明朝,这种“砍面”又被称为“托掌面”,不仅家庭制作,市肆摊点也开始做,不断演变成为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清康熙年间,山西刀削面的一个分支“晋小二刀削面”,与一代廉吏于成龙结缘,其技艺和配方与文化融合,发展为高度文化性的官府私房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