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研究论文:构建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docx





《音乐教学研究论文:构建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学研究论文:构建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音乐教学研究论文:构建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传统教学中常见的一个知识点“讲到底”、一首歌曲“唱到底”、一首乐曲“听到底”的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而从一些音乐教师的教案中可以看出,以教科书编排为序的固化的课程安排情况依然存在,这将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认知趋向“单一”与“孤立”,不利于音乐素养的养成。随着课堂教学变革的持续推进,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趋势。即,将单元设计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依托单元主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对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笔者基于以上思考,从教学实践出
2、发,对构建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一、直面音乐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人们常说,新教师通常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站稳讲台,这个“稳”字同时也意味着之后容易失去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而中年教师随着教龄增长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产生以下课堂教学问题。第一,“一课一曲”导致学生聆听面狭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课堂教学的始终。以笔者目前使用的“人音版”初中音乐教科书为例,本套教科书共有六册,每册包含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平均56首音乐作品。总体看来,每个学期大致可以聆听2530首音乐作品。教师常会选择一节课教唱一首歌或一节课欣赏一首作品的做法,这种“一课一曲”的模式也成为当下初中音乐课堂教
3、学的常态。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切割了单元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无法满足初中生对音乐作品“面”和“量”的积累。第二,“表层学习”导致学生无认知发展。“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力度是怎样的?圆舞曲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吗?”诸如此类的教学提问和教学表达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时常可以看到。由于教师的教学停留在表面,使得学生对作品的感知亦浮于表层,对音乐知识、情感、内涵、文化均处于无认知的发展状态中,没能涉及对音乐更深层次的探究。第三,教学无整体规划,使知识碎片化。纵观初中音乐教材,大多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人文主题且归属于不同的音乐类别。如果我们将教学设计局限于某一首作品上,或是习
4、惯性地上到哪儿讲到哪儿,没有整体规划,那么就会出现音乐知识碎片化现象。二、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传统的“逐课推进”教学模式不仅阻挡了学生前进的步伐,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还羁绊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笔者在实践中将目光聚焦于单元视角的整体教学上。从课程开发的立场看,单元是依据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的要求,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选择学习材料,并进行结构化组织的学习单位。单元教学是以“整体”为核心,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使音乐教学呈现出更为丰满的状态。从课程设计的范畴来看,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一)单元内“微观”教学本文中的“微观”教学是指以教材的教学单元为单位进行的教
5、学,通常在23个课时内完成一个单元教学任务。“人音版”初中音乐教科书的每个单元均以“人文主题”为线索进行作品归类,这样的立意给音乐教师树立“单元意识”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教学范式。1.遵循教材编排,参照分配建议在教师用书中,编者在每个单元都给予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建议。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为例,第一课时为学唱彩色的中国;第二课时为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聆听走向复兴;第三课时为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彩色的中国,聆听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这样的教材编排,既避免了“一课一曲”的传统模式,又有效落实了单元整体教学任务。2.重组教学内容,突显单元主题倘若教学建议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出现偏差,可将单元教
6、学内容进行重组,让单元主题更加突显。例如,在执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行进之歌”时,为了避免学生因“进行曲”概念中铿锵有力、具有号召性的文字性描述,对“进行曲”风格形成片面化的认识,笔者打破以歌唱教学为核心的固定模式,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为:重点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对比聆听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和社会功能,直面单元教学难点,突出单元主题。3.增加音乐素材,拓宽学习广度由于初中音乐教科书中的“人文主题”内涵较为宽泛,因此课堂上一般只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教学。而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认知和探索欲,对此,教师可在单元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音乐素
7、材,拓宽单元学习的广度。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时,由于该单元包含了圆舞曲、波尔卡、探戈三种音乐体裁和一首少数民族舞曲,而舞曲体裁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仅依靠教科书中的作品无法满足学生对舞曲的学习需求,于是笔者便增加了一些同类型的经典曲目作为拓展聆听。这有利于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单元教学更具保障。表 1(二)跨单元“中观”教学本文所指的“中观”教学,是一种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以同一音乐内涵为要素进行的跨单元教学模式。“中观”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对教材资源利用的自由度,帮助教师突破既定教材的束缚,厘清课时之间的教学逻辑。1.联结同一音乐手法的跨单元教学音乐学习的三维目标包含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 教学研究 论文 构建 初中 单元 整体 教学 模式 策略 探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