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标准的形成及形成背景-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标11606.pptx
《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标准的形成及形成背景-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标11606.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标准的形成及形成背景-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标11606.pptx(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口腔教育分会中华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一、国际医学教育及牙科教育 标准的背景回顾n1984年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领导制订 并实施全球通用的医学教育标准n1998年年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WFME建立“医学教育 国际标准”项目n2001年年6月月WFME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 医学教育全球标准n2001年年7月月出版WHO西太区的区域性医学 教育标准医学本科教育质量保证指南n本世纪初本世纪初美、英、澳、日等国家相继出台医学教育 标准 制定目的:1.系统地提高医学教育质量2.对医学院校实施国际或国
2、家级评估3.为医疗实践和卫生人力使用提供安全保证 世界医学院校最低标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从七个领域界定了医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由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组成。美国牙科牙颅颌英国早期接触临床;基础涉及临床,临床重视基础;小组学习俄罗斯口腔医学国际医学教育及牙科教育标准的背景回顾国际口腔医学教育状况美国有自己的牙科医学教育标准,把牙科扩展为牙颅颌医学教育标准英国五年制牙科学士培养模式和标准国际医学教育及牙科教育标准的背景回顾国际口腔医学教育标准情况1.中国医学教育标准n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组制订了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共
3、34项)和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10个领域44项)(2005)n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组制订的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法(2004)二、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 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中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国情国内人口众多,口腔病患者对口腔医师的需求量大;国内口腔医生与患者比例仍很低(约1:200001:15000);口腔医学教育的社会需求大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2.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现状市场需求口腔院校数量的迅速扩大、学生的扩招等全国口腔医师总数1949196319851997200220075003106110443376050920?5060年代7080年代9020世纪末
4、2003年2007年口腔院校5所30所36所50所100?全国口腔医学院、系总数(本科)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2.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现状专科院、系约有80100所n因扩招等造成相对口腔医学教育资源缺乏n存在口腔教育质量问题n全国缺乏认可最低培养标准必要性和迫切性n口腔医学院系领导重视、反映情况n中华口腔医学会领导重视3.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订背景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国家教育部委托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3.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订背景2004年在济南第五届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讨论议题2005年在长沙的口腔医学教育常委会研讨
5、结果4.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订过程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2006年在北京的口腔医学教育常委会研讨结果;草稿形成;常委、全国口腔医学各专委会主任委员修改(发放53人,收到修改意见21份)2007年口腔教育学术会讨论4.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订过程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n常委审议(2007.11.10)n医学教育专家审议n全国会议讨论n专家论证n网上公示4.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订过程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n确保我国口腔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n指导口腔院校办学n争取多方教育资源支持口腔医学n保证口腔医学教育有序健康可持续发
6、展有十分重要意义5.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订意义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标准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英国牙科学士教育标准美国口腔教育计划鉴定合格标准 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6 6.制订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依据n张震康:口腔医学教育。中国口腔医学实用信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n张震康:大学应重视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医学教育,1985;3(21)n张震康:口腔医学事业。中国口腔医学实用信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n邱蔚六:持续发展,与时俱进 我国口腔河面外科发展之前瞻。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
7、4(4)n王嘉德、刘宏伟、冯海兰,孙大麟,邱蔚六,郭伟,章锦才,张莉莎,李建平,樊明文,边专,梁儅,孙宏晨,高敏,潘可风:逐步建立由中国特色的高等口腔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医学教育,2000;1n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课题组:关于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毕业生调查报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4n郭伟,王飞,任强,张志愿,黄锷,蔡依群,邱蔚六:我院培养七年制口腔专业学生的回顾与思考。北京口腔医学,2003;11(1)n韩启德:关于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德一些想法。医学教育,2000;2(1)n王松灵,李翠英:开展联席听课教学评估与效果分析。北京口腔医学6.标
8、准制定的依据相关参考文献中国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形成的背景回顾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讨论稿)为口腔卫生保健机构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初步口腔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口腔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口腔卫生医疗保健机构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 以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只对我国本科口腔医学教育的基本方面提出最低要求。长学制教育可以适当参考此标准。主要适用对象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1.宗旨及目标(3方面)2.教育计划(12方面16条)3.学生成绩评定(4
9、方面)4.学生(4方面8条)5.教师(2方面)6.教育资源(6方面14条)7.教学评价(4方面7条)8.科学研究(2方面5条)9.管理和行政(4方面)10.改革与发展(2方面)一、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12条)2.知识目标(4条)3.技能目标(9条)二、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一.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n1.宗旨及目标:宗旨及目标包括院校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n学术自治与学科融合:必须根据各自的规划要求,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自主制定课程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自主决定人员的任用和
10、自主分配的学术支持,同时努力加强与大学各综合学科和医学学科之间的沟通、融合。n教育结果:必须根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订合适的教育目标,进而成为符合要求的口腔医生。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2.教育计划2.1 课程计划:n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和口腔医学科学进步和口腔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制定符合本院校实际的课程计划;n必须明确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n必须体现加强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课程设置内容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n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提倡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实践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的
11、改革,注重科学思维、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n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的方法,可广泛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讨论式等模式。2.2 教学方法 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n必须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使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了解一定的研究方法。2.3 科学素质培养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2.4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必须安排一定学时的思想道德课程。2.5 自然科学课程 必须安排自然科学课程,为口腔医学生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2.62.6 生物医学课程 必须安排适量的生物医学课程,为其学习临床专业课、口腔医学专
12、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n2.7 2.7 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n必须适当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日益变化的人口、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对口腔医疗卫生服务需求;n必须适当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2.8 预防医学课程 n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预防医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大预防战略和大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群体保健的基本知识技能,为更好地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知识奠定基础。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2.9 2.9 临床医学课程n必须安排一定学时的临床医学课
13、程及临床实践教学或临床实践教学见习,提倡适当早期接触临床,确保学生充分接触病人,获得一定的一般临床知识技能,为将来口腔临床技能学习和口腔相关全身临床医学诊治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n临床医学课程:通常包括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中医学等。n临床能力临床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临床思维和急诊处理等。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2.10
14、2.10 口腔医学课程n必须安排的口腔基础医学课程、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提倡在充分完成口腔临床前期训练基础上早期接触口腔临床,确保学生充分了解临床和接触病人,获得足够的口腔临床知识技能训练时间,使口腔医学生尽快掌握扎实的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和口腔临床一般操作技能,具备初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能力。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n口腔基础医学课程口腔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物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药物学,口腔设备学等。n口腔临床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正畸学,儿童口腔病学
15、,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等。n口腔临床技能口腔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口腔颌面部疾病病史采集、全身和局部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口腔各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诊疗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包括牙列缺损的修复设计、牙颌畸形矫治设计)、执行诊疗操作,印模采集,牙周病的洁治与刮治、牙拔除术、牙体缺损的窝洞制备技术、根管治疗术等操作,此外还有口腔临床思维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急诊处理等。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2.11 2.11 课程计划管理n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该职能机构必须在口腔医学院校的领导下规划并实施课程计划,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n课程计划管理必须尊
16、重教师、学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的意见。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2.122.12 与毕业后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 教育计划必须考虑到与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和职业发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衔接。2.教育计划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3学生成绩评定3.1 成绩评定体系 必须建立学生毕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必须进行考试方法的研究,推广各种先进的考试方法。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3.2 考试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评价活动
17、必须确保并强化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应该进行综合考试,以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提倡学生自我评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3学生成绩评定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3.3 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 所有考试完成后必须进行考试分析,分析结果必须以适当方式反馈给有关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将其用于改进教与学。3学生成绩评定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3.4 考试管理 管理部门必须制定有关考试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规定相应的人员配备等。3学生成绩评定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4学生4.1 招生政策 n招生工作必须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政策
18、制定本校招生的具体规定;n招生章程必须向社会公布。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4.1 招生政策n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在国家招生计划调控下,在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进行。招生数应参照教学条件确定原则招生人数应做到仿头模生均0.5台,实习椅位生均0.5台;能满足收治常见病种,完成实习大纲要求;专业课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之比1:6。4学生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4.2 新生录取 n必须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地确定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n在录取过程中,必须贯彻国家的招生政策,不得岐视弱势考生。4学生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4.3 学生支持与咨询 n必须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口腔医学 教育 标准 形成 背景 11606
限制150内